(共39张PPT)
全书要点速记
要点扫描 素养储备
要点1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规律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很不均匀
人口稠密区 包括地区 特点
东亚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 欧洲西部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北美东部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2.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
北半球中低 纬度规律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近海岸规律 60% 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 200 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低海拔规律 近 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要点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自然因素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
水源 水源分布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 人类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土壤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的耕地而迁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自然因素 矿产 资源 早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引起人口迁移 我国大庆、攀枝花等工业城市的形成
环境 生活环境恶化引起人口迁出;优美的环境吸引人口迁入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使当地遭到了核污染,当地居民全部迁出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发饥荒或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大干旱造成成千上万的难民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人文因素 经济 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
交通和 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时间距离,降低了迁移的困难程度 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近年来人口迁移更加便捷
家庭和 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影响较大 军人家属随军迁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人文因素 政策 政策,尤其是人口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 我国1984 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促使人口迁移的规模迅速扩大
政治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要点3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对比
要点4 城镇功能分区、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1.城镇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要点5 城镇化
1.城镇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意义
2.世界城镇化进程及特点
要点6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因素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自然因素 气候 热量 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及复种制度
光照 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降水 降水的多少及季节分配影响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
日温差 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水源 水源丰富的地区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水源短缺的地区,水源会限制农业发展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土壤 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土壤结构、肥力、厚度、酸碱度等影响作物类型及产量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人文因素 市场 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交通运输 农产品需要运往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政策法规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等
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人文因素 科技 机械化 机械替代了人力和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物化学技术 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业产出
冷藏技术 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保温技术 地膜覆盖、温室大棚等通过改善温度条件,扩大了某些农作物的种植范围,提高复种指数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要点7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
因素 对工业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布局厂房的用地,土地的数量、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丰富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近河湖分布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因素 对工业的影响 人文因素 经济效益 运输 成本 工业原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交通运输 一些原料容易腐烂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多建在原料产地附近
一些产品容易变质或者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多建在靠近市场的地方
一些需要大量运进原料的工业,需要建在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地方
能源 成本 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一些消耗能源多的工业,多建在能源供应地附近 因素 对工业的影响 人文因素 经济效益 劳动 力成 本 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一些耗用原材料少、需要劳动力数量多,但对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多建在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需要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多建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因素 对工业的影响 人文因素 环境 因素 环境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十分重要 一些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大多选择建在环境质量良好的地方
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应非常慎重
环境因素往往是通过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法、环境质量标准等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社会因素 政策 有些情况下,政策是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有时国家或地区会通过提供廉价的土地、优惠的税收、适当的补贴、配套的基础设施等措施,使企业转向综合成本更低的地区布局 文化、个 人偏好等 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建厂,除了政策因素,还有个人情感方面的因素 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表现 原因 举例
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减弱 科学 技术 的进 步 使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 钢铁、石油化工等对原料消耗大的工业的区位选择逐渐摆脱了原料地的束缚,而转向交通便捷的沿海、沿江港口布局
使原料的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船舶的大型化极大地降低了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 表现 原因 举例
消费市场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增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生产实现了设计与加工的空间分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复杂产品的各种组件可以在全球采购 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如汽车制造企业、飞机制造企业,其总部更趋向布局在市场广阔的地方
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增强 在发达的物流支撑下,出现了一些完全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工业企业 某依托互联网的服装公司位于上海的一栋写字楼内,既没有自己的制衣工厂,也没有自己的销售门店
表现 原因 举例
交通运输等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产品形态,降低了产品的运输成本 家具生产的产品由整体家具变革为组装家具,使家具厂的区位选择由临近市场转为临近原材料供应地
保鲜、包装、冷藏运输的发展,使得一些本需临近市场的工厂,转而临近优质原料地 奶产品加工厂
要点8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因素 主要影响
市场因素 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越大、经济水平和人口平均消费水平越高,市场需求越大,服务产品越多,服务企业的发展潜力越大
人口平均消费水平 居民消费偏好 交通因素 便捷的交通可以扩大消费市场,便于商品运输
因素 主要影响
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数量 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考虑劳动力成本,其区位选择的要求相对宽泛;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其区位选择主要考虑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常布局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附近
工资水平 劳动力素质 集聚 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捷地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其他因素 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等 例如,为了缓解目前城市中各居住小区停车困难的现象,政府规定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停车场
2.非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非商业性的公共服务业以均衡化为区位选择原则。
3.服务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
(1)网络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新兴服务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要点9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原则 内容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他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要点10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成因
类型 主要表现 产生原因
自然资源枯竭 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了环境的承受能力;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要点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原则及实现途径
概念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实现途径 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可持续消费
要点12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1.建设主体功能区
(1)地理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我国主体功能区类型: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
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例
长江经济带 优势条件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战略内容 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发展措施 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3.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立足点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4.维护海洋权益
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