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三峡 同步考点梳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三峡 同步考点梳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2 10:11: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三峡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阙(quē)处 襄(xiāng)陵 属(zhǔ)引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yù)风 猿(yuán)鸣 曦(xī)月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郦(lì)道元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易错读音】
重岩叠嶂(zhàng) 曦月(xī) 夏水襄陵(xiāng) 绝巘(yǎn)飞漱其间(shù) 属引凄异(zhǔ) 泪沾裳(cháng)
二、字形
【易错字词】
略无阙处 素湍绿潭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三、文学常识
1、课文说明
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由于文章比较经典,历年来《三峡》入选多个版本的教材,如今在部编版语文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2、作者简介
郦道元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3、文体知识
《水经注》:郦道元所撰的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
4、课文背景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因此写就《水经注》。
名句积累
1.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主题识记】
本文作者以凝练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伟峻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四、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自非亭年夜分,不见曦月。
【赏析】
侧面描写:写出山之高,遮天蔽日。
课文重点句子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赏析】
侧面描写:突出了水势凶猛迅疾的特点,侧面写出夏日江流的湍急。
课文重点句子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赏析】
景物描写: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通过“素”“绿”“清”“影”四个字,描绘出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秀丽景色。
课文重点句子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引用:突出了三峡峡长谷深的特点,同时渲染出了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五、课文赏析
本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全文仅一百多字,却将三峡气象万千的景观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写尽春夏秋冬四季、山林草木。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用这八个字就写出了江水迅疾的特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则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文章动静结合,三峡七百里的山势属静态描写,夏水暴涨为动态描写。“绿潭”“倒影”为静态描写,“素湍“回清”是动态描写,动静相间,其妙无穷。
六、课文释译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嶂,
在完全没有。同“缺”,空缺。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
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遮蔽遮挡连词,如果正午日光指太阳
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 绝。
到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阻断断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有时候 宣布,传播 即“朝于白帝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
虽 乘 奔 御 风, 不以疾也。
即使 名词,指奔驰的骏马 不如
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之时,则素 湍 绿 潭, 回清 倒影。
时节 白色 急流的水 碧绿 深水 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 ,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极高的山峰 冲荡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清 荣峻 茂,良多趣味。
江水清澈山峰高峻茂盛 实在
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每至晴初 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旦,早晨。 寂静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
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连续不断 空旷回声 悲哀 消失
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因此 唱 不是确数浸湿
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七、文章结构
1.第一部分:整体概括,突出山势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2.第二部分:四季景象,突出水态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八、夯实基础
1.从内容角度进行赏析
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
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2.从主题角度进行赏析
《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尽管只有155个字,却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文章生动地描写了江水流经三峡时的壮观场面,描绘了两岸的景物;山石树木,飞泉哀猿,情景历历如绘,使人读后,宛如身历其境。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3.从写作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角度进行赏析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七)知识总结
1.古今异义
(1)或(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疾(不以疾也)
古义:快今义:疾病
(4)至于(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5)良(良多趣味)
古义:真,实在今义:好
(6)属(属引凄异)
古义:连续今义:属于
(7)三声(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义:几声,不是确数今义:三声
(8)裳(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衣服
2.一词多义
(1)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从)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2)绝
①沿溯阻绝(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消失)
(3)清
①回清倒影(清波)
②清荣峻茂(水清)
(4)属
①属引凄异(属[zhǔ]:动词。连接)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5)良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6)疾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②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3.通假字
(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2)哀转久绝,“转”通“啭”鸣叫。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6)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即“(三峡)两岸连山”。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即“(两岸)重岩叠嶂”。
6.文意理解题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答: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遮天蔽日)。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答:“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三峡的水清澈的特点。“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出了江水暴涨、速度之快。“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描写山的高俊。
(3)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最成功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简略分析。
答:抓住三峡的山水特征来写,选取春冬、夏秋的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民风民俗尽收眼底,激发读者对三峡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4)文章结尾引用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
答: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从猿的叫声中,使人进一步感受三峡独特的地理特征:山高、岭连、峡窄、水长,通过对猿的凄惨叫声的侧面描写,渲染秋天的悲凉、萧瑟气氛。
(5)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盛大,又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用原文的语句填空)
(6)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水”的特点。
答: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7)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多。请从第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树木的影子,真是美极了。绝巘多生怪柏。怪柏把根扎在悬崖峭壁上,倾斜着躯干,真是情态百出。
(8)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本文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写景着“素”“绿”“清”“影”“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9)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凄”和“哀”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
(10)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答:理由一: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二: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