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02 18:2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时的生活经验,学生知道食盐、味精、洗衣粉、小苏打等物体在水中能够溶解,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本节课将要研究不同物质(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比较,明白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质溶解的数量是不同的。
聚焦环节,让学生根据一年级学习实践过的体验,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再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本课主题“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溶解能力是指溶解份量(勺数)的多少”。
探究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这里引导学生通过出示的材料思考设计实验,组织学生研讨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的问题,通过研讨,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验的过程中,“要等前一份完全溶解之后才能加入后一份”这一实验方法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起控制实验变量,防止干扰的实验意识。
实验时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牙签刮去多余的,这种方法易操作,但刮的力度、深浅会不同,还有将盐洒出等问题。教师在进行这一步时需提醒学生注意科学的严谨性。这是本课的主要活动,通过对比的方式对实验现象有直观的感受。
研讨活动,通过分析全班小组的实验数据,分析出食盐和小苏打在相同的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拓展环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质,比如味精、食盐、食盐等,让这些物质也溶解在水中,并自主去研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从更加广泛的角度说明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学情分析】
在本课开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不少物体能够溶解在水中,知道通过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但是对于小苏打和书本中出现的碱平时接触较少,不清楚它们的样子及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对于“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不同”也比较模糊。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份数是不同的。
科学思维:1.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2.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探究实践: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份数。
态度责任:1.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2.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感兴趣,从而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小杯食盐,一小杯小苏打、装有30ml水的烧杯、牙签一根、玻璃棒1根、定量勺1个、活动记录单、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一份食盐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杯食盐,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聚焦一: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
1.出示食盐,提问:把一勺食盐放30ml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巩固溶解:固体颗粒在水中消失了)
3.提问:你还知道有哪些物质也能够溶解在水中吗?(学生交流,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常见溶解在水里的物质)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食醋和洗衣粉等物质。(学生了解部分非食物固体、液体也能在水里溶解)
一方面调查学生对于物质溶解的前概念,对溶解概念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引出本节课将要使用的材料——食盐和小苏打。
5.拿出加了一勺食盐的水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再加入一勺食盐,会有什么现象?不断加入食盐颗粒,会有什么现象?(学生进行猜测:继续溶解、不能溶解了。)
6.将问题聚焦到探究食盐颗粒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对溶解能力进行解释:溶解能力是指溶解物质多少的能力)
7.提问: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样的吗?(学生猜测。)
8.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重现食盐溶解的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再往水里面加入一勺食盐”引发学生“食盐在水中能不能无限溶解“的思考?,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一小杯食盐,一小杯小苏打、装有30ml烧杯的水、牙签一根、定量勺1个、玻璃棒1根、活动记录单]
探索二: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1.提问:那么,30ml水中,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2.出示课件介绍给学生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根据提供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以小组汇报实验方法。(预设:学生提出杯子中加入同样多的水,再往水杯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看谁溶解的勺数多)
3.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预设学生对基本的实验设计原理清晰、步骤合理)
5.教师播放录制好的实验操作视频,并对关键步骤的细节进行补充。(演示如何获取一平勺食盐——用勺子盛一满勺盐,用牙签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勺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实验记录单,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1-4小组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5-8小组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 ,不能完全溶解时打 ,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 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勺数。再将本班所有数据天蝎在班级记录表里面进行处理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能力不同,通过对比的方式,学生可以对食盐现象有直观的感受。老师录制实验操作细节视频,让学生对于实验的细节操作能更规范。
三、研讨:实验发现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
[材料准各: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课堂练习:
1.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 克食盐
A.20 B.35 C.100
2.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 )克小苏打
A.1 B.4 C.10
3.下列物体组合中,都能溶于水的是( )
①白糖②食盐③面粉④沙子⑤碱⑥食用油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