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13课《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第13课《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08:4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第13课《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原卷)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jīng( )门 大huāng( )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远:
(2)从:
(3)平野:
(4)江:
(5)大荒:
(6)月下飞天镜:
(7)海楼:
(8)仍:
(9)怜:
(10)故乡水:
(11)万里:
3.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4.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湖北省鄂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2分)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分)
(三)古诗赏析(2分)【广西梧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四)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共4分)【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14.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
(六)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6.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七)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回答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送友人入蜀①
见说蚕丛②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③,春流绕蜀城。升沉④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⑤。
(注)①此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③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④升沉:指功名得失。⑤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1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出蜀的路线,诗人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带楚国故地游览。
B.甲诗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C.乙诗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
D.乙诗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18.甲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中“随”“入”二字历来为人称赞,请选其一,作简要分析。
19.两首诗的景物描写各具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颈联分别作简要分析。
【部编版】第13课《唐诗五首》之《渡荆门送别》同步练习(解析卷)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jīng( )门 大huāng( ) 
【答案】荆;荒
【解析】考查学生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平时注意汉字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远:
(2)从:
(3)平野:
(4)江:
(5)大荒:
(6)月下飞天镜:
(7)海楼:
(8)仍:
(9)怜:
(10)故乡水:
(11)万里:
【答案】
(1)远自。
(2)往。
(3)辽远无际的原野。
(4)长江。
(5)辽远无际的荒原。
(6)明月映入江水,如同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7)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8)依然。
(9)喜爱。
(10)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称作故乡。
(11)喻行程之远。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3.理解性默写
(1)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 , 。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 , 。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 。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 ,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答案】
(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渡”“荆”“荒”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4.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广西百色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B
【分析】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B.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2)简要分析颈联如何体现“诗中有画”的特点。
【答案】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要找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结合所用修辞的特点,结合写作背景,整首诗的意思,加以赏析。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这一句写的是远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9—10题(共5分)【湖北省鄂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本诗颔联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该联展示的画面。(2分)
【答案】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10.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3分)
【答案】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本题先点出修辞手法,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最后用一句话总写,写出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
(三)古诗赏析(2分)【广西梧州市中考】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答案】C
【解析】C.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表述不正确,这只是为了用拟人的手法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四)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答案】思乡(怀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案】示例: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描绘出诗人舟过荆门,月光皎洁,云霞飘飞的景象即可。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共4分)【湖北省黄石市2017年中考题】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1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答案】D
【解析】D项理解错误,并没把朋友比作故乡水,而是把故乡水当人来写。明明是自己依恋故乡,却借故乡的山水说故乡眷恋他。此联写出了长江水送“我”的离别之意,对故乡依恋不舍的情感溢于言表。
14.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答案】(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颔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本题先点出修辞手法,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最后用一句话总写,写出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
【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题】
(六)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6.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答案】
15.C
16.选择图画一。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示例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抒发诗人出游的欣喜之情。示例三:“飞”字状写诗人出蜀入楚(见到宽广而平静的江面)时激动、兴奋的心情,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体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解析】
15.C.有误。“直接表达”错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16..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颈联中任选一句赏析即可。如“月下飞天镜”一句。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展现江岸辽阔,一幅“水中映月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又如“云生结海楼”一句。黄昏时分,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写出了诗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和喜悦的心情。
(七)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回答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送友人入蜀①
见说蚕丛②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③,春流绕蜀城。升沉④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⑤。
(注)①此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蚕丛:传说中古代蜀王之名,此处代指蜀地。③秦栈:从秦入蜀的栈道。④升沉:指功名得失。⑤君平:西汉人,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算命占卜为生。
1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的首联交代了诗人出蜀的路线,诗人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带楚国故地游览。
B.甲诗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C.乙诗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
D.乙诗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18.甲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中“随”“入”二字历来为人称赞,请选其一,作简要分析。
19.两首诗的景物描写各具特色,请结合两首诗的颈联分别作简要分析。
【答案】
17.B
18.示例一: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示例二: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19.甲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写了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乙诗“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两句写了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
【解析】
1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B.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的爱恋之情,并不是“将朋友比作故乡水,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因此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18.考查从练字角度赏析诗歌的能力。作者用一个“随”字把“山”与“野”联结在一起,用“入”字把“江”与“荒”联结在一起。“随”字描绘出山脉的走向与趋势,富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图画在你面前徐徐展开。随着山脉的走向越来越低,最终没入大地,平原也愈加广阔,诗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入”字则带着强烈的楔入感,描绘出了长江冲击荒原的力量,也激发着作者的豪情。作者内心的激昂奋进,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甲诗“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意思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这一句是长江近景的描写。“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写出了江水的平静,江面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乙诗“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