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情趣,培养积极的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的突出特征。
2.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关作者吴均及其文体骈文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有关“骈文”的文体知识,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抓住富春江水绮丽多姿的特点来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讲解:(出示课件1)
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而这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无关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佳作。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12* 与朱元思书 (出示课件2)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文章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学生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堂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4)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别有小说《续齐谐记》。
(2)写作背景
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5)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3)文体知识
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文体知识,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课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6)
骈文,全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也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也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
2.预习检查,夯实基础。
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7)
三、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这课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和停顿。(出示课件8)
预设: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听读、朗读了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出示课件9)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四、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一)学习第1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第1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红色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10)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课文第1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1)
学生: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向东或向西漂泊。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教师: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还写了什么?(出示课件12)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归纳回答。)
学生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
学生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
学生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作者行舟的路线。
2.在第1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出示课件13)
(学生默读课文第1段,然后在课本圈画回答。)
学生:任意东西 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向西。
(二)学习第2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第2段齐读一遍后,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14)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课文第2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4)
学生:江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望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教师: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出示课件15)
(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勾画分析。)
学生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江水清澈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静态)
学生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教师补充: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出示课件16)
(学生默读第2段,在课本中寻找勾画,然后回答。)
学生: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出示课件16)
(学生寻找,然后回答。)
学生:急湍甚箭 省略句,“甚于箭”省略了“于”。
(三)学习第3段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课文第3段齐读一遍,然后疏通文意,注意红色画线词语的意思,我们要重点掌握识记。(出示课件17)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疏通了课文第3段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尝试把这段文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8)
学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相比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地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猿也一声接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教师: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3段中,作者是如何来写“奇山”的?(出示课件19)
(学生默读第3段,然后思考分析。)
学生1:直接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教师追问:语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1:从视觉角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学生2:山中之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 百叫无绝。
教师追问:语句是从什么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学生2:从听觉角度,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
2.文章题目为《与朱元思书》,读完课文,说说作者对朋友进行了哪些规劝?(出示课件20)
教师点拨:同学们,要结合课文内容与本文写作背景来分析回答。
学生:作者劝朋友寄情山水,避世隐退,不要为世俗所困扰。
3.在这部分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出示课件20)
(学生默读课文,在课本中勾画。)
学生:负势竞上 名用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 名词用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争高直指 名词用作动词,笔直向上。
五、课堂小结
刚刚我们一起赏析《与朱元思书》,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这篇课文中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2.归纳本课重点字词句、主题、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与朱元思书》的大体内容,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赏析《与朱元思书》。(出示课件21)
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22)
(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回答。)
学生1: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学生2: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出示课件23)
(要求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回答。)
第一小组: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第二小组: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第三小组: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教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的观感,体现的志趣与“知其不可而为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隐居情怀有何不同?(出示课件24)
教师点拨:同学们,回答本题要结合本文内容与写作背景。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1: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的态度,而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和对欢乐生命的礼赞。
学生2: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更具常人心态,更使人感到亲切。
(二)字词句归纳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把本文重点字词句归纳一下。
1.通假字(出示课件25)
教师:同学们,先在课本找一下本课的“通假字”,然后归纳回答。
蝉则千转不穷 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 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出示课件26)
教师:同学们,先在课本找一下本课“古今异义”的字,然后归纳回答。
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乖张。
3.一词多义(出示课件27)
教师:同学们,我先展示一下本课“一词多义”的字,然后你们根据课本注释和语境推动回答。
4.词类活用(出示课件28)
教师:同学们,我先展示一下本课中“词类活用”的字,然后你们根据课本注释和语境回答。
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互相轩邈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望峰息心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5.文言句式(出示课件29)
教师:同学们,我先展示一下本课中“文言句式”,然后我们一起来分析归纳这些句子的特点。
急湍甚(于)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三、课堂小结
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30)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文通过生动地描绘浙江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热爱家乡山川,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和意欲归隐的情怀。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31)
(师生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官场事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热爱自然的情感。然而,古代文人往往在不得志的时候才会想要避世归隐,寄情山水,如果客观条件允许,一般都希望能在世间有所作为,施展才华,因此留下许多抒写抱负的诗文。
我们一起明晰这课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出示课件32)
预设:语言简约清新,多用骈句。
文章在写景的时候,运用了大量的骈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把相关联的事物并列起来描绘,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如写山间景色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句话将清越的泉水击石声和欢快的鸟鸣声并列在一起,别有一番风韵。文中多用四字句,间以六字句,并时而加上一些虚词,词句既自然匀称,又有疏宕谐婉的节奏,读来颇有韵致。
四、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要求学生当堂做完下列题目,师生再共同订正,看看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巩固。(出示课件34-38)
五、知识迁移,拓展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游白水书付过》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出示课件39-42)
参考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送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又惊又喜。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欣赏山上的火烧云,十分的壮观。一会儿上山,一会儿下山走过几条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在江心划船,用手拨弄水中玉碧明珠似的月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凄凉之感涌上心头,就再难安眠。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苏东坡记。
六、课后巩固,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43)
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参考示例: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独自一人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船儿在风中时左时右,欣赏着两岸的高山。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啊!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陡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儿呢?
我坐在船头,映入眼帘的满是青白色,发现如此美景,不紧感叹一句水之青白,水之清澈。就连那千丈来深的地方也看得一清二楚。水底的鱼儿正在嬉戏,细小的石子静静地躺在水里。湍急的江流快如飞箭,那惊涛骇浪猛如飞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山峰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无数的山峰都直插云天。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好是动听。蝉在枝头鸣叫,猿则在高山高歌。在这繁华迷眼的世间里,还有这样的地方吗?想必热衷于官场经济人情世故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忘忧流连啊。看来这样的山水,这样不沾红尘的山水,必然是有守护的。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蔽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隙缝中露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赏玩这珍藏的美丽。
附录:板书设计(出示课件33)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骈体文”,在教学中,我通过范读、领读、速读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由于对富春江缺乏一定的了解,对教材的挖掘还不够,尤其是对“奇山”的特点没有挖掘到位,没有使学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险、高。这个难点有待进一步解决。
【课后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课本注释疏通《唐诗五首》,尝试背诵。
2.了解五首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艺术风格。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