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三峡》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3 14: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疏通文义,感知课文内容,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2、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欣赏山峡雄奇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起画面美
2、把握文章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
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教法学法:诵读法,拓展阅读法,讨论法和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中华大地山河壮丽,风光迷人,风景如画的三峡是这块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下面我们一起观看视频,欣赏美丽奇特的峡谷风光。
播放《三峡》视频
二、走进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总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全书共40卷,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本文节选自《水经注·江水》。
三、知识链接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位于巫山山脉之中,西起重庆奉节县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市南津关,全长约193公里。沿途两岸,悬崖绝壁,高耸入云,除去部分宽敞河段之外,自西向东有三段比较集中的峡谷,依次为瞿塘峡、巫峡以及西陵峡。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郦(lì)    阙(quē)    溯(sù)    (yǎn)    属(zhǔ)
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后,全班齐读一遍课文。
2.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要求:读准字音。
3.听录音,把握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总结:整篇文章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多为二二式,读起来朗朗上口。
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体会这篇文章的特点。
四、译读课文
1.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翻译下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在 略无:毫无 阙:通“缺”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曦: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到了 襄:冲上、漫上 沿溯: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或:有时 有时:这时候 虽:即使 御:驾 奔:飞奔的马 以:认为,觉得 疾:快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很。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 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绝:消失。
五、积累文言词汇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3.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绝:隔断)
绝巘多生怪柏(绝:极高)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自己)
(3)素
素湍绿潭(素:白色)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不加装饰)
(4)清
回清倒影(清:清波) 清荣峻茂(清:清澈的水,水清)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活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霜)
第二课时
六、理解课文,分析写法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师:同学们,我们把大家捕捉到的信息进行一下简单归类。
山:山、岩、嶂、绝巘、峻茂、林、空谷
水:夏水、涧、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
其他:高猿长啸、渔者歌曰
2.从归类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主要从哪两个方面写三峡的美?先写的什么?后写的什么?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
要求:找出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分别做好记号。在这些语句中,找出关键词来概括说明山下山和水的特点。
明确:文章主要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描绘三峡的美。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高峻险拔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3.快速浏览文章,文章依次写了夏季、春冬、秋季的水,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
明确:
夏季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奔放美;
春冬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清幽美;
秋季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凄婉美。
4.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在一起?
明确:本文重在写水。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由于第一段写的三峡山势高峻,使得夏季水势险恶,所以作者借着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而一年四季中,水有涨有落。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所以作者接着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
5.文章结尾引用的渔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从侧面突出山峡山高峡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
七、拓展阅读
说说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本文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八、作业:
①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②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