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4 15: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49年4月22日,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以摧枯拉朽之势横 ① (dù)长江;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每年于12月10日举行;1982年,新德里的亚运会赛场上,在观众 ② 的刹那,中国姑娘吕伟凌空一跳,博得观众由衷的赞赏;2012年,惊天一着,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采,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在为国家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牢记历史,不忘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珍爱和平,砥砺前行。
1.文中加点字“镌”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  )
A.juàn B.juān C.xié D.jùn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  )
A.踱 B.度 C.渡 D.镀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  )
A.屏息敛声 B.震耳欲聋
C.振聋发聩 D.眼花缭乱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每年于12月10日举办。
B.诺贝尔奖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C.诺贝尔奖授奖仪式是否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每年于12月10日举行。
D.由于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每年于12月10日举行。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该作品以独特视角再现红军长征路上的重大战役,歌颂了红军将士的英雄情怀和崇高境界。
②歌剧《血色湘江》从主人公陈湘师长等红军将士的心路历程切入,以艺术的手法呈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深层次诠释历史逻辑,展现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具有史诗剧色彩。
③为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由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陈蔚执导的原创歌剧《血色湘江》近日在国家大剧院展演。
④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最壮烈的一战,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
⑤湘江战役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保存了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为突破教条主义禁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④③①⑤② B.②①③⑤④ C.③①④⑤② D.③②④⑤①
6.最近,学校吴老师荣获宜春市城镇“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校园电视台的记者在授奖现场采访吴老师。下列采访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2分)(  )
A.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我代表全校师生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B.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您能得奖,真是荣幸之至,能说说您现在的感受吗
C.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衷心祝贺您!同学们期待您的赐教!
D.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衷心祝贺您!能否请您谈谈此时的感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①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②,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③。
风波离思满,宿昔④容鬓⑤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 ①这首诗作于淮上(今江苏淮阴)。诗人在秋天离
开广陵(今江苏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
在广陵。②眇(miǎo)眇:辽远。③沧海:大海。④宿昔:从前。⑤容鬓:容颜鬓发。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暮色中在空荡荡的淮河上,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B.颔联中“起”字写傍晚时钟声响起,以喧闹的环境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C.尾联描写的鸟,从“独”字来看,是失群的;从“下”字来看,是欲归巢的;从“东南”二字来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
D.诗中描写的景物肃杀,色彩黯淡,钟声哀远,构成一种凄迷的意境。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曹玮①知镇戎②军日,尝出战小捷,虏③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⑤。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⑥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⑧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 ①曹玮(973—1030):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名将。②镇戎:地名。③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④縻(mí):束缚。⑤候:侦察。⑥蕃:同“番”,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⑦少选:一会儿。⑧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斗。⑨阑:衰退。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怠(     )
(2)谕(     )
(3)比(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2)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1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曹玮的两个反常举动及目的,并说说曹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杜甫的《望岳》中“      ,      ”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2)落日颇受文人的青睐。王绩在《野望》中用“      ,      ”写山中落日;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旅途落日。
(3)《使至塞上》中表现前线战事紧张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3分)
①2021年9月12日上午10:00,中国首个由科学家和企业家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正式揭晓了2021年生命科学奖(袁国勇院士、裴伟士院士)、物质科学奖(张杰院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施敏院士)获奖名单。
②作为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约650万元人民币)。
③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并由优秀科学家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在奖项评审过程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
④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产生巨大国际影响;(二)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三)主要在中国完成(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⑤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2016年,被誉为“中国诺奖”,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中国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⑥未来科学大奖自成立以来,已评选出24位获奖人,袁隆平、施一公、卢煜明等著名科学家都曾获得过该奖项。
13.请为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2分)
14.这则消息的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3分)
15.未来科学大奖是如何保证评奖的公正性的 (4分)
16.第②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
大国有担当 世界更美好
钟 声
  ①“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大国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的论述,提炼出大国内涵的命题。中国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起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民过上安宁富足的生活,展现出新时代的大胸襟、大格局、大担当。
  ②当今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大变局充满风险和挑战,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相互叠加碰撞,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要开放还是要封闭,要合作还是要对抗,要和平还是要冲突,要共赢还是要独霸,这是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唯有做出正确抉择,才能抓住大变局催生的新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战胜艰难险阻,实现发展繁荣的梦想。
  ③大国有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就能持续开拓美好光明的人间正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世界和人类做出的贡献不仅在于创造了多少物质,还在于提出了什么理念。”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高度评价中国主张对世界的贡献。世界怎么了 人类怎么办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为人类实现共同梦想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来自国际社会的热烈祝贺就是明证——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高度赞赏中国积极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大国有担当,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努力就能不断书写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精彩篇章。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人民发出要发展、要合作的时代呼声,反对个别国家动辄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行径破坏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消费链,担心现有国际贸易秩序的紊乱甚至冲突将全球经济逼入“衰退陷阱”。 对待经济全球化出现的问题,离不开辩证思考、发展眼光,更离不开通过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来找出路、解决问题的行动。世人公认,中国倡导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全球共同发展指明了方向。
  ⑤大国有担当,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努力就能源源不断汇聚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用进步代替落后,用福祉消除灾祸,用文明化解野蛮是历史大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道义所在。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尤其需要以史为鉴,汲取文明的力量——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中华文明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的特质,中国倡导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都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经验和智慧,彰显了中华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气度与自信。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庆祝活动中,那些佩戴着“友谊勋章”的国际友人、那些获得“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同样动情地表达着喜悦和憧憬。祝福中国的世界好声音纷至沓来,映射着美好梦想息息相通的时代大气象。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行动驰而不息,人们相信,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一定能够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17.这篇新闻评论是针对什么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的 大国担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4分)
18.文章第③段引用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高度评价中国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
19.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6分)
材料一:
本报武汉10月11日电(记者 吴君) 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日前①在武汉开幕。本届中国戏剧节的主题为“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来自全国各地的31台优秀剧目将接连登场,涵盖了京剧、昆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14个戏曲剧种以及话剧、歌剧、儿童剧。
戏剧节期间,“构建中国戏剧导演体系——中国戏剧导演艺术高峰论坛”和“守正·创新——中国戏剧表演艺术高峰论坛”将举办。此外,主办方还设置了第八届武汉国际戏剧演出季、第九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艺术节、武汉戏曲“大码头”图文展览、“良辰美景 赏戏悦目”戏剧进景区等多项配套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选自《人民日报》)
[注] ①日前:指10月9日。
材料二: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①重要讲话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世界科技发展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坚持实践标准,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担纲领衔者中发现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习近平总书记擘画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宏伟目标,提出“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节选自2021年10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 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会议于2021年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②擘(bò)画:筹划;布置。
20.下列最适合作为材料一标题的一项是(3分)(  )
A.本届中国戏剧节的主题为“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
B.中国戏剧节在武汉开幕
C.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开幕
D.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上优秀剧目将接连登场
21.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消息与新闻评论的不同之处。(可从表达方式、时效性、结构等角度分析)(3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2.阅读选段,回答问题。(10分)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文段中画线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对A    (事件)的高度评价。在这部名著中,     和    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3分)
(2)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 (4分)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3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五、写作(50分)
23.请以《感动在心中荡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B
2.C
3.A
[解析] A项,“屏息敛声”意思是暂时抑止声音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B项,“震耳欲聋”意思是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C项,“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D项,“眼花缭乱”指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句中是说观众观看吕伟凌空一跳时紧张、专注的神情,故应选A项。
4.B
[解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表示时间的状语“每年于12月10日”应放在表示地点的状语“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前面。
5.C
[解析]从所给句子来看,③句引出话题,应放在首位;①句是对③句的解释补充,所以排在③句的后面;接下来④句写湘江战役,承接①句;⑤句具体介绍湘江战役;②句是对前面四个句子的总结。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④⑤②。
6.D
[解析] A项,“代表全校师生”不合身份;B项,“荣幸之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可喜可贺”;C项,“同学们期待您的赐教”用于此处,与场合不符。
7.B
[解析] 颔联写钟声是以声衬静,以寂静的环境反衬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之感和对广陵亲故的思念(离别亲故的伤感)之情(1分)。尾联写独鸟飞向东南离广陵愈近,反衬诗人西行离亲故愈远,突出了诗人的满腹离思(1分)。
9.(1) 疲倦
(2) 告诉
(3) 等到
10. (1)曹玮(的军队行进得)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2分)
(2)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就会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2分)
11. 反常举动及目的:命令军队驱赶着缴获的牛羊、辎重车辆缓慢返回,队伍不整,目的是引诱敌军来袭;派人告诉敌军休息好了再决战,目的是避敌锋芒,耗敌士气(2分)。由此可知曹玮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指挥才能、智谋过人的人(1分)。
12.略
13. 2021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2分)
14. 交代了2021未来科学大奖的揭晓时间、奖项和获奖名
单。(3分)
15. ①奖项以定向邀约方式提名,大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产生了巨大国际影响,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2分)。②由优秀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组成科学委员会专业评审,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秉持公正、公平、公信的原则,保持评奖的独立性(2分)。
16. 不能(1分)。因为第②段介绍的是奖项设置与单项奖金,第③段介绍的是奖项的提名方式、评审人员和评奖原则,第④段介绍的是获奖条件,第⑤⑥段介绍的是未来科学大奖设立的背景和历届获奖者,这样的顺序符合消息“倒金字塔结构”中文章内容重要性递减的原则,所以不能调换(3分)。
17. 针对《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的论述进行评论的(1分)。大国担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努力增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3分)。
18. 证明了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理念,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为人类实现共同梦想提供了新的选择,得到了广泛认同。(4分)
19. 运用排比手法,缜密地论述了“不断进步、增加福祉、增进文明就能源源不断汇聚人类进步的强大力量”的观点。(3分)
20.C
[解析] A项,没有概括新闻事件;B项,没有提“第十七届”,标题不具体;D项,以偏概全。
21. ①表达方式不同。消息以记叙为主,新闻评论则以议论
为主。②时效性不同。材料一中,新闻事件“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开幕”的时间为10月9日,新闻报道的时间是10月11日;材料二作为新闻评论,发表在10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所评论的新闻发生在9月27至28日。由此可见,消息比新闻评论具有更强的时效性。
③结构不同。消息的标题、导语与主体是不可缺少的,新闻评论则没有导语。例如材料一第1段中的第一句即为导语,而材料二的新闻评论不存在导语。④“要素”不同。材料一的消息,具有“何时”“何地”“何事”“何人”“如何”这五个要素;而材料二中的新闻评论只有“何人”“何事”这两个要素。(答出三点、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
22.(1)长征 毛泽东 周恩来
(2) 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3)A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