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教学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06 07: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了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讨论:
1.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2.缩手动作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这有什么适应意义?
缩手反射
问题探讨
第2章 神经调节
第2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什么是反射?它有哪些类型?
反射弧的结构是怎样的?
本节聚焦
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意义
1
2
3
一、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眨眼反射
缩手反射
一、反射与反射弧
想一想
1、草履虫的趋利避害
2、含羞草的叶子受触碰后下垂
3、手碰到发烫的水壶,你缩手并感到了疼。
是否属于反射?
×
×
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在于有无神经系统的参与
低等生物和植物无中枢神经系统,无反射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与讨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
仔细观察下列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2. 缩手反射与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3.结合生活经验,你还能举出说明脊髓在反射中作用的其他实例吗?
感受器
感受外界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传入信号
传出信号
作出规律性应答
结构:感觉神经
功能: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向神经中枢传导
传入神经
感受器
神经节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传入神经
一、反射与反射弧
感受器
感受内外刺激
中枢神经系统
传入信号
传出信号
作出规律性应答
结构:调节某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群
功能: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与处理
传入神经
感受器
神经中枢
(如脊髓的某些反射、脑干的呼吸中枢、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等)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中枢
一、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形成具备的条件
(1)完整的反射弧;
反射弧不完整,如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不构成反射。故产生反应≠反射
(2)适宜的刺激;
包括适宜的强度和时间等
(3)具有神经系统的多细胞动物
植物和单细胞动物没有反射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②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的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结构破坏对反射的影响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产生反应
刺激
若破坏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有感觉无效应
上行传导束
3.反射的大致过程
一、反射与反射弧
特别说明
反射发生通常需要兴奋经历完整的反射弧,但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直接刺激传入神经使之兴奋并最终引起效应器应答,这也属于反射。直接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能引起效应器应答,但不属于反射。
Ⅱ.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缩手反射(如图所示)和膝跳反射中,兴奋会从脊髓的低级中枢传导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3.反射的大致过程
一、反射与反射弧
概念:与生俱来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举例:吃梅止渴、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眨眼反射
婴儿的吮乳、金鸡报晓
概念: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举例:望梅止渴、谈虎色变、杯弓蛇影、画饼充饥
特点:先天性、终身性,不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有限。
特点:后天性、可建立、可消退,需大脑皮层参与,数量几 乎是无限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
无关刺激
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
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①条件反射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而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非条件反射
训练
②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 ________ 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
非条件刺激
(基础)
学习
训练
不给予
非条件刺激
消退
维持
非条件刺 激的强化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消退
原因
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以至于最终完全不出现。
机理
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实质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
1.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
2.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作出不同的反应;
3.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刺激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数量 有限 几乎无限
神经中枢
神经联系
意义
联系 条件反射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 举例 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生来就有
后天学习和训练获得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动物生存必不可少
可以建立、可以消退
终身性、不会消失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弧
反射
感受器
传入
神经
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提高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课堂总结
1. 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
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课堂练习】
2.研究表明野生黑猩猩用工具砸开坚果不是生来就会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此过程建立的反射及其特点是(  )
A.非条件反射 无需强化
B.非条件反射 需强化
C.条件反射 无需强化
D.条件反射 需强化
【课堂练习】
D
3.在对警犬进行“安静”训练时,通常助训员以鬼祟的动作靠近犬,当犬欲叫时,训练员发出“静”的口令,同时轻击犬嘴,禁止犬叫令其保持安静,当犬安静后立即给予奖励。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警犬听到口令便会安静下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轻击犬嘴属于无关刺激
B.为防止该反射消退,只需不断用“静”刺激
C.经过训练,“静”的口令从非条件刺激转变成了条件刺激
D.警犬听到口令后安静下来,与大脑皮质活动有关
D
【课堂练习】
4.下列关于反射弧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受器起到信号转换的作用
B.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C.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构成
【课堂练习】
D
5.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课堂练习】
A
6.瘦素可参与糖、脂肪等代谢调节使体重减轻,如图为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相关神经元调节摄食行为的部分途径,图中共有几条反射弧( )
A.3条 B.2条 C.1条 D.0条
【课堂练习】
D
7.下图是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中含有3个神经细胞,神经中枢在脊髓
B.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C.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
D.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组成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