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昆明的雨 同步练习(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6 21: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17 昆明的雨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基础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副:右
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
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bì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
肝菌,味极鲜腴.。
我想念昆明的雨。
(1)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ì邪( ) 悬.空( ) 鲜腴.(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鲜腴”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深圳的歌厅,不但格.调.高雅,而且经营方式别开生面,顾客不仅可以欣赏演出,
还可以登台献技。
B.我尽管已入暮.年.,子孙满堂,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却刀刻斧凿般地镶嵌在心
底。
C.连.绵.不.断.的春雨,不仅点缀了大地,而且让地下的种子汲取了充足的水分,开
始急速萌发。
D.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消息,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谈论的话题。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干巴菌)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B.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D.昆明的雨季是如少女的眼睛般明亮而使人动情的。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一文所写的“雨”,是 40 年前的“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仍鲜明地留在作者的记忆里。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实际上是想念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类菌子、杨梅、
缅桂花等。
C.课文题为《昆明的雨》,开篇却描述给宁坤的画,是为了增加文章的美感。
D.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
却饶有趣味。
二、提升题
5.(2022 湖南娄底期末)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①还有美食背后那些来自乡野、来自草根的命运故事
②以及故事背后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
③也不仅仅是这些美食的前世今生
④只是,这一回的“舌尖”,让人回味的不仅仅是镜头前的美食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阅读下面的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
这都是最好的礼物。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
写道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
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A.文段中的“养育”“成长”同“漫步”的词性一样,都是动词。
B.文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是:这是礼物。
C.“漫步”一词中的“漫”笔画为十四画,第五笔是横折“┐”。
D.文段中“馈赠”一词的近义词是“赠送”;“馈”读音与“愧”相同。
7.汪曾祺用他真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描写了昆明雨季的景、事、物。昆明是美
的,云南是美的,因此许多人会选择去云南旅游。不过据云南部分景点工作人员
反映,不少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致使一些名胜古迹、公共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
的损毁,对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乡的食物
①小时候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
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
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
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
头都有的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
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
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
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的,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的,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
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
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
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
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
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
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
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
“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
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
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
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
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
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候就不大相信,算
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
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
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
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
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
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
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
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
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
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
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
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
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
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
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
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
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
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
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8.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逸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
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辟 xuán yú (2)一副 一幅 (3)新鲜肥美 。
(4)于此难道不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吗?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注意“辟”的用法:古同“避”,躲。
(2)本题考查修改错别字。一般来说,“一幅”都是单张的。“一副”都是一
双的。(3)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在把握词语基本含义的基
础上,结合语境来解释。(4)本题考查句式转换的能力。这里将陈述句改为反
问句,方法:①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
不会等);②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
会等);③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④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答案 D “津津乐道”指很感兴趣地谈论。与后面的“谈论”重复。
3.答案 B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
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该句中甲、乙两种事物本质上都属于植物,虽然使用了“好
像”一词,但不能构成比喻。
4.答案 C 课文开篇描述给宁坤的画,是因为: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
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
描述;③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答案 B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依据语境“又一次让国人回味无穷”和句中的
“只是”表轻微转折可以看出,第④句应作为首句。第③句“也不仅仅是”承接
第④句中的“不仅仅是”。第①句中的“还有”接第③句。第②句的“以及故事
背后”接第①句“命运故事”,并以此作结。故选 B。
6.答案 A 文段中的“养育”“成长”均为名词。注意词语所处的位置,位置
的变化会改变词语的性质。
7.答案 (示例)①各景区加大管理力度,针对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制定出相
应的惩罚措施。②各旅行社要加大对游客的文明教育,对于那些有不文明旅游行
为的游客拒绝其随团旅游。
解析 本题考查拓展实践能力。答题时,可以抓住材料所列举的现象,有针对性
地提出建议。语言要精练,做到合情合理。
8.答案 ①吃炒米的风俗;②炒米的做法;③装炒米的器具;④炒米的吃法;⑤
炒米的用途。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能力。本文以“炒米”为话题娓娓道来,有对炒米的介
绍,如第①段介绍了家乡吃炒米的风俗,第②段介绍了炒米的做法,第③段介绍
了装炒米的器具,第⑤段介绍了炒米的吃法,第⑥段介绍了炒米应急的用途。据
此分条目作答。
9.答案 ①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②表现炒米在家乡的普遍性;③增强文章的趣
味性;④真实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顺序及其作用。解答时,应先了解插叙的一般作用,再结合
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插叙主要有以下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解释说明的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增强文章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
结构上可知,本段属插叙,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从最后一句可知①②④点。
10.答案 ①多用短句,简单、平易,如话家常;②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
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③平淡、质朴、自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言特点的品鉴能力。文章第⑤段多用短句,简单、平易,如
同叙述家常一般,如“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
多用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如“蛋瘪子”;语言平淡、质朴、
自然,如“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
11.答案 ①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②这个战乱中与炒米
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
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
观与超脱。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这类试题,往往不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
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语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结合语境来理
解。“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浪漫”一词表明
“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感兴趣,能有这样的心境看待战乱时期艰苦的生
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