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6 21:1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愚公移山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魁.父(kuí) 阻塞.(sè)
B.叩.石(kòu) 荷.担(hè) 箕.畚.(jī běn)
C.厝.(cuò) 始龀.(chǐ) 孀.妻(shuāng)
D.穷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
A.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返”,返回)
C.杂然相许.(赞同)
D.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人不知而.不愠
D.安居而.天下熄
4.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升题
5.(2021 四川凉山州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最
为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变通,一条道走到黑,结果往往会很糟糕。
②当然,选择角度不能乱选,只有建立在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基础上的角度,才具
有可靠性。
③如果还不行,那就再换,直到找到合适的路为止。
④生活中,理解事物需要有多个角度。
⑤比如遇到困难时,这条路走不通了,那么就要换一条新的路试试。
⑥所以面对一些选择时就要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A.④⑤③①②⑥ B.②⑤③①④⑥
C.④⑤②③①⑥ D.②⑤④③①⑥
6.(2021 辽宁丹东中考)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某中学小记者社团
准备编辑《老丹东党史故事》,需要采访老党员王爷爷,张明作为社团小记者,
前往王爷爷家对他进行采访。请选出下面语境中表述最得体的一项( )
A.见面时,张明询问王爷爷的年龄,说:“王爷爷,您好!您今年多大了?”
B.交谈时,张明表达能来采访的高兴心情,说:“今天能来寒舍采访您,我倍感
荣幸!”
C.采访后,张明受益匪浅,表示感谢,说:“听了您的故事,我深受鼓舞,谢谢
您!”
D.临别时,王爷爷赠书一本,张明说:“您的拙作我一定认真拜读,谢谢您!”
7.(2021 贵州毕节中考)人生七十古来稀,喜逢家里老人(祖父祖母或外公外
婆)生辰,按照乡风民俗举办相关祝寿宴庆活动。
(1)请根据寿联的上联,撰写下联和横批。
上联:福如东海喜迎七十华诞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谢亲朋好友来为老人贺寿,请以主人家的身份,写一则包含称颂、祝福、
致谢三项内容的答谢词。(不超过 100 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2021 湖南永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
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
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B.且焉/置土石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C. 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 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10.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愿望。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C 龀 chèn。
2.答案 B “反”同“返”,往返。
3.答案 C C 项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都表示转折,可以翻译成“却”。
A.表示修饰。B.表示承接。D.表示承接。
4.答案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答案 A 通读句子可知,该文段属于议论性语段。第④句亮出观点,为首句;
第⑤句举例论证第④句观点,为第二句;第③句中的“如果还不行”是进一步论
述,紧承第⑤句的内容,为第三句;第⑥句出现了“所以”这一结尾句标志性词
语,内容上总结全段,为最后一句。故选 A。
6.答案 C A.整体表述不存在错误,但题干要求选择最得体的一项。若想表达
得得体一些,可以说:“王爷爷,您好!您今年贵庚呀?”B.“寒舍”属于谦辞,
对人称自己的家时可以用。题中是张明作为社团小记者,前往王爷爷家对他进行
采访,所以在表述时说“寒舍”存在问题。C.本句用语符合说话规范,含有
礼貌用语,是所有选项中表达最得体的。D.“拙作”属于谦辞,对人称自己的作
品时可以用。题中张明收到王爷爷的赠书,却说王爷爷的书是“拙作”,语言表
述存在问题。故选 C。
7.答案 (1)(示例)寿比南山展望八旬之年 松鹤延年 (2)(示例)各位
亲朋好友:大家好!今天是祖父七十华诞的喜庆日子,我代表全家,向各位的到
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祖父走过的七十年人生,有鲜花和掌声,有风
雨与坎坷,感谢各位的陪伴与帮助。祝大家生活幸福!
解析 (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根据上联“福如东海喜迎七十华诞”,下联可
用“寿比南山”对“福如东海”,用“展望”对“喜迎”,用“八旬之年”对
“七十华诞”。横批一般为四字,如举家同庆、福禄绵远、儿孙满堂等。
(2)本题考查拟写答谢词。答谢词要有称呼,要有表示感谢和祝愿的话。本题
要求包含称颂、祝福、致谢三项内容,注意字数限制。
8.答案 A B.且/焉置土石。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故
选 A。
9.答案 C A.形容词,顽固/动词,巩固。B.代词,他的/用在“如……何”前
面加强反问语气。C.代词,他/代词,他。D.愁苦。这里指担心/使动用法,使痛
苦。故选 C。
10.答案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
的全然不同,从他们说话的措辞和语气便可看出。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
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
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
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是嘲笑愚公无能。所以 B项的说
法是错误的。故选 B。
11.答案 (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解析 (1)中关键词 “甚”(严重)、“惠”(同“慧”,聪明),注意句式
倒装。(2)中关键词 “易”(更替)、“反”(同“返”,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