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导语部分是第一段,作者以凝重的口吻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文章选取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组织和个人对南京大屠杀的看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以凝重的笔触具体、翔实地揭发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D.文章结尾向人民发出号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与前文相呼应。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B.这场编钟古乐和西洋乐的混搭合奏,振聋发聩,令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C.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的事物能永恒地存在。
D.只有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的这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mò)真相和良知。
B.侵华日军野蛮(mán)侵入南京,30万中国同胞(bāo)惨遭杀戮。
C.铭记历史、缅(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D.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niǔ qū)历史,美化战争,颠倒(dǎo)黑白。
4.下列语文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B.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C.“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D.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教育。(这个句子的语病是句式杂糅)
二、综合性学习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网2020年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上,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约1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穆肃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演奏《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同一时间,公祭现场和南京全城拉响防空警报,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行人就地默哀。
(2)下面是公祭活动的宣传画,请说明画面的内容。
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三、现代文阅读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记者 蔡玉高、蒋芳)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祭”,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映照历史 点亮和平
青砖墙上白色的花圈中写着大大的黑色“奠”字;1213支蜡烛被点燃,跳动的火焰,映着一张张严肃的脸庞。昨晚6点,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场举行。来自南京江东门小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学生,中日韩三国僧侣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约150名国际友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守灵祈祷。
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这个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在日本经常会去跟一些当年参加战争的日本老兵交谈,“他们承认当年的屠杀,也觉得中国人会骂他们,但完全没有反省的举动,这让我特别难过。”林伯耀说。
(选自《南京日报》)
【材料三】
四海共祭家国魂 旧金山举办南京祭
人民网旧金山12月13日电(记者 韩莎莎)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因为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位多次参加公祭活动的华人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家住在距离旧金山市50多英里的米尔皮塔斯市的徐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天是带女儿来参加“南京祭”活动的。他说:“小孩子从历史书上知道了南京大屠杀,我就想带她来了解下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 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十分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选自人民网)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2)材料二中的“满头银发的林伯耀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可是今年感觉与以往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本则材料概括旧金山今年“南京祭”活动的具体情况。
(4)“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综观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汉成为全国高铁“米”网心脏
本报2014年7月6日讯 (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武汉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
“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10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中提到詹天佑、孙中山的“宏伟蓝图”,补充了新闻的历史背景材料,丰富了新闻的主题。
B.“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的“宏伟蓝图”指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C.文中划线句子不仅展现了沿途风景的美丽,也传达出工程建设者技术的高超。
D.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
8.用简要的文字说说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9.新闻除了具有公开性的特征外,还有其它哪三个基本特征,请你把它写出来;然后任选其中一个特征,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体现?
1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连胜!中国女排世界杯完美收官!
①(参考消息网9月29日) 9月29日,中国女排在对阵阿根廷女排的比赛中,凭借稳定的心态和完美的配合,以3:0战胜对手,完成了11连胜的壮举,成功卫冕。
②本届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的每一场比赛都有惊喜和亮点。9月14日,当中国女排3﹣0击败韩国队迎来开门红时,郎平在采访中说出了全网“刷屏”的六个字:升国旗,奏国歌!
③虽然一路保持连胜,但事实上每一场比赛都是硬仗。回想9月22日中国女排对战巴西女排的比赛,在1﹣2落后的情况下,姑娘们没有自乱阵脚,韧性十足的她们拧成一股绳,连扳两局,最终以3﹣2的比分取得胜利。
④9月23日,女排姑娘们以3:0的成绩战胜美国队让全国人民沸腾了。而这场胜利也结束了中国队前两届世界杯“逢美不胜”的尴尬纪录,与此同时,中国队成为本届世界杯上迄今为止唯一保持不败的队伍。女排主帅郎平对这场比赛的印象也极为深刻,她表示:“赛前,我们做了最困难的准备,打五局的准备,美国队也是非常强的一支队伍,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赢下了比赛,我们还会去继续研究。”
⑤女排姑娘在3:0战胜塞尔维亚提前夺冠后,众多国内外网友纷纷祝贺。有网友称“没有朱婷的中国女排已经是一个好的队伍,有她的中国女排无疑是奥运冠军队伍”,“朱婷就是MVP”。
⑥对此,主帅郎平坦言,中国队有进步,但奥运强手如林。这次世界杯赛因为不涉及奥运会参赛资格,有些队没有派全部主力来参赛。但她也相信,如果对手们都全力以赴,也还“有的打”。
⑦本次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一路高歌猛进。最终以11战全胜的骄人战绩,完美结束日本世界杯之旅。
⑧纵观我国三大球各个项目,中国女排一直用其特有的女排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1981年,中国女排从日本开启了“五连冠”的辉煌篇章。2019年,中国队又在日本11连胜锁定女排世界杯冠军。中国队主教练郎平说:“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培养,有这个机会还是要升国旗、奏国歌。”
(1)选出下列各项关于消息内容和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的标题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11连胜”“完美收官”两个关键词,突出了消息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要素。
B.本文标题两个惊叹号极具视觉冲击力,说明女排取得如此成绩让人始料未及,无比惊讶。
C.第1段为消息的导语部分,陈述了消息最主要的内容“女排11连胜夺冠”,这种结构便于读者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
D.最后一段为消息的“背景”部分,介绍了女排的女排精神和历史战绩等相关内容,属于消息的次要部分,所以放在最后交待,起补充作用。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而这场胜利也结束了中国队前两届世界杯“逢美不胜”的尴尬纪录,与此同时,中国队成为本届世界杯上迄今为止唯一保持不败的队伍。
(3)第④段引用女排主帅郎平的话,有什么作用?
(4)最近热播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艰苦而光辉的奋斗历程。“女排精神”感染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请结合本则消息,具体解释“女排精神”的内涵。
阅读《生死手谈》,完成下面小题。
生死手谈
凌鼎年
①竹下静夫曾是日本棋院的棋手。1937年初秋,佩戴少佐军衔的竹下静夫随日军在江海相接的七丫口登陆,一路烧杀,进了娄城。他知道娄城有位叫丛上春乃著名围棋手,家中收藏有多种围棋古本、真本、善本、孤本,还有日本棋谱。最让他吃惊的是有人竟然在丛上春家见过《围棋式》,这书是1199年时日本棋圣玄尊法师编的,即便在日本也很难见到。竹下静夫兴奋异常欲一睹为快。
②在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竹下静夫带着副官到丛上春家拜访。(1)他特地关照手下,在丛家门口挂日本国旗,以示任何人不得骚扰。
③丛上春心想:黄鼠狼给鸡拜年来了,就不亢不卑,说:“请问长官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千?”
④竹下静夫用谦卑的语气说道:“晚生初涉棋道,特来拜访前辈大师。讨教一二,切磋一下,还望丛大师玉成。”
⑤丛上春笑笑说:“在下一介老朽,老眼昏花,脑子不好使啰,已不再手谈,抱歉!抱歉!”
⑥“八格牙鲁!敬酒不吃,吃罚酒!”副官不耐烦了,粗鲁了起来。
⑦竹下静夫摆摆手制止了副官。对丛上春说:“好,今天先不谈对弈的事。想看看您老的古棋谱收藏,让我开开眼界。
⑧丛上春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这小日本鬼子看来惦记上了我家祖传的围棋谱了,这可是国宝,万万不能落入日本人手里。说道:“那是外界误传,我一个穷教书的,哪有什么古棋谱收藏,信不得,信不得。”
⑨竹下静夫说:“别紧张,别紧张,君子不夺人所爱,只是借阅,一月为限,阅后必还。”
⑩丛上春缓缓地说:“你听过中国的谚语吗——唯书与老婆不借!”
“快人快语,有点意思。”竹下静夫见丛上春一脸倔劲,就用一种平和的口气说道:“我已打听清楚了,你家里藏有明版的《玄玄棋经》《仙机武库》《石室仙机》,还有日本版的《围棋式》等古本,我不白看,我送你善本《敦煌棋经》,还有宋代的《忘忧清乐集》照相版,这不亏你吧丛上春下棋一辈子,也只听说过这两本棋谱,从未见过实物,这竹下静夫手里竟然有这两本棋谱的照相版,不由得心动。
竹下静夫命副官打开皮包,把这两本棋谱的照相版放到了丛上春面前。
来而不往非礼也。从上春犹豫再三,去取出了明版的三本棋谱,与泛黄的《围棋式》一卷。
竹下静夫如获至宝,喜上眉梢。然后恭恭敬敬地朝这四本古棋谱拜了拜,才虔诚地打开。
大约一个月后,竹下静夫的副官再次上门,送来了竹下静夫少佐的请柬,说要当众归还借的棋谱。
自四本古棋谱被竹下静夫借走后,丛上春心里一直空落落的,一听说要还他,有点迫不及待。但人在半路,内心却越来越忐忑不安,竹下静夫会甘心把古棋谱还我?
见面后,竹下静夫把四本古棋谱双手奉还,说:“完璧归赵,请大师过目验收。”
喝过茶后,竹下静夫说:“我看过你收藏的四本棋谱了,想必你也看过我赠送的棋谱了,应该说各有收获。今天就对弈一局。手谈过招,岂不快哉,你说是吗?”丛上春拿到古棋谱后,只想早早回家,就推说身体不适,下次再约。
突然,副官很突兀地一声:“报告!”送上一份文件。
竹下静夫瞄了一眼,就把文件放到丛上春面前说:“这些都是要枪毙的抗日分子。不知有你认识的吗?”
“你、你——”丛上春惊骇得话都说不出了。
“大师!请别生气,别动怒,此时此刻,唯有你能救他们!”
丛上春瞪大了眼睛,似懂非懂。
竹下静夫很轻松地说:“你我手谈,你赢我一局,我赦免十人;你输掉一局,我枪毙五人你不愿下也可,统统枪毙,马上执行。”
“不下!”丛上春脱口而出。
竹下静夫下令:“先枪毙一个!”屋外响起了枪声。
丛上春面色惨白,呆若木鸡。
竹下静夫又下令:“再枪毙一个!”屋外又响起了枪声。
“我下!我下!!”从上春回过神来,咬紧牙关说。
竹下静夫微微一笑说:“这就对了嘛。你看看,你看看,就因你的固执,白死了两个你的同胞,何必呢。”
丛上春嘴唇咬出了血,浑身发抖。
第一局,竹下静夫让丛上春执黑子先走。丛上春也不客气,虎视眈眈,落子果断,步步为营,丝丝入扣,不到半个时辰,擒住竹下静夫一条大龙,轻而易举拿下一局。
竹下静夫下令:“放!放十个人。”
第二局竹下静夫执黑子先行,他从占角开始,继之以守角和挂角,丛上春不在乎“金角银边草肚皮”,由角到边,见招拆招,稳扎稳打,但竹下静夫也不是软脚鸡,强势进攻、反击,胶着了好一会儿,最后,丛上春又拿下了第二局,虽然有点艰难。
竹下静夫又下令:“放,再放十人。”
第三局两人从布局、到中盘、到官子,斗得昏天黑地,杀得难分难解,最后出现劫争,竟然是罕见的没完没了的连环打劫,棋局无法往下进行。竹下静夫说:“算和棋如何?不杀不放!”
竹下静夫又说:“还剩五人,你赢了,他们就活了,你输了,他们就因你而死。明白吗?”
丛上春热血贲张,握紧拳头,心想:“赢,一定要赢!”
丛上春与竹下静夫的棋力本在伯仲之间,丛上春稍占上风。但事与愿违,越是一心想赢,越是不能心无旁骛,最后竟以一目之差输了。
竹下静夫手舞足蹈地叫道:“我赢了,我赢了!”
副官急忙冲冲出去传话:“把剩下的五个人拉出去枪毙!”
丛上春犹如魂灵出窍,拉住竹下静夫的手,说:“长官,你不能,不能杀!”
竹下静夫狡黠一笑说:“不杀也行,你要陪我手谈,随时随地,随叫随到!”
(2)丛上春一阵阵冷汗直冒,手哆嗦地说:“只要不杀他们,在下愿意奉陪!”
抗战胜利后,有人举报丛上春是汉奸,理由是他与日本少佐过往甚密,非一般关系。
没多久,丛上春突然不明不白地死了。有人说他是吓死的,有人说他是自杀的,多数的看法是他怕被拉清单被惩处。但邻居言之凿凿说,听到丛上春临终前喊道:“我不是汉奸!我不是汉奸!!”
丛上春死后,按其遗嘱,墓碑刻“棋手丛上春之墓”。
1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请仔细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对话。
我认为本文的情节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可以这样概括:①____→竹下静夫以还棋谱为由约见丛上春→②____→丛上春不明不白死亡。 我认为有“原因→结果”的因果逻辑关系才能构成情节。我是这样梳理情节的:因为③____,所以丛上春不明不白地死了。
1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他特地关照手下,在丛上春门口挂日本国旗,以示任何人不得骚扰。(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细节?)
(2)丛上春一阵阵冷汗直冒,手哆嗦地说:“只要不杀他们,在下愿意奉陪!”(品味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3.这篇小说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本内容,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14.凌鼎年的微型小说内涵丰富,能够反映社会生活。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C.文章没有翔实地介绍南京大屠杀的情况。故选C。
2.B
B.“振聋发聩”意思是声音很大,使耳聋人的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使用错误,故选B。
3.C
A.正确;
B.正确;
C.张显——彰显;
D.正确。
故选C。
4.D
D.动词和介词同时位于分句开头,句子缺少主语,删去“看到”或“使”,语病为成分残缺,题干中“句式杂糅”错误。
故选D。
5.(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2)宣传画由画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画面右上部分是一张流泪的脸,神情哀伤;左下部分是文字,记录着遇难的人数“300000”,遇难时间“1937.12.13—1938.1”。
6.(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活动进行了严肃客观的报道,突出了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新闻主题。
不同点:材料一强调国家的重视,侧重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国祭”,突出我国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的刻骨铭心,指出“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材料二侧重讲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仪式暨和平烛光祭活动,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交代了参加祭奠活动的人员,突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求与珍惜。
(2)“满头银发”是肖像描写,一方面说明林伯耀年事已高,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有着深刻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忧虑深重,头发都愁白了。“一直低着头,表情严肃”是神态描写,突出了林伯耀参加公祭活动时的沉重心情,以及对日本一些老兵不思反省的愤慨与忧虑。报道选取生在日本、长在日本的福建籍第二代华侨林伯耀这一典型人物来写,旨在表明“勿忘历史,珍惜和平”的深刻主题。
(3)①今年是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首次国家公祭,规格升级了,这使得“南京祭”活动与往年的意义不同;
②今年的“南京祭”活动主要有:展出日本侵占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在祭奠活动现场张挂挽联;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4)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用诗一样的语言,生动地诠释了我们今天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目的和意义。
②十四年抗战,为的是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的完整和平;国家公祭,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一样,为的是告诫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③“和平之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也是世界人民的幸福之梦。
④我们反对任何国家对其他国家进行野蛮侵略,反对惨无人道的杀戮,渴求世界人民获得和平与幸福,真心希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越来越多,大家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
7.B
8.①更紧密联系周边经济圈、城市圈、城市群;②为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9.第一问: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
第二问示例:①时效性体现在:电头交代了报道的时间,表明报道及时。②准确性:“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这个句子中,“6个多小时”用概数准确点明从武汉到重庆北站所用的时间。③真实性:文中用市民王女士的切身感受真实讲述了动车的通行,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10.(1)B
(2)迄今为止:到现在为止,到目前为止的意思,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如果删去,原文就变成“中国队成为本届世界杯上唯一保持不败的队伍”,表述太过绝对,与实际不符。“迄今为止”体现出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主帅郎平的话体现了中国女排对对手的尊重、不轻敌以及奋勇拼搏的精神,也表现了女排谦逊低调的品质。
(4)团结协作、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坚持到底、敢打敢拼的精神。
11. 竹下静夫向丛上春借棋谱 竹下静夫以抗日同胞性命胁迫丛上春手谈过招; 曾经陪日本人下过棋,与之来往过密而被国人误解、举报。
12.(1)通过家门口挂国旗这一细节,写出了竹下静夫的傲慢跋扈,批判了像他这类日本人在中国的国土上作威作福、肆意妄为的野蛮行径。为后文竹下静夫用卑劣的手段逼迫从上春就范埋下伏笔。
(2)通过“冷汗直冒”“手哆嗦”等词,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丛上春在经历“生死手谈”后内心的恐惧以及对日本人将生命当儿戏的震惊。同时借助语言描写,表现了丛上春为救同胞而自我牺牲的决心,体现了他的民族大义和同胞之爱。
13.示例一:将丛上春一开始的严词拒绝与最后的无奈妥协进行对比。通过态度的前后对比,写出了丛上春被迫一步步走进圈套,成为了竹下静夫手中的一颗“棋子”,也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人步步为营、奸计得逞的愤懑。
示例二:将竹下静夫一开始的谦卑恭敬与之后的狡黠冷酷进行对比,刻画了一个别有用心、虚伪奸诈、表里不一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人残忍狡猾的憎恨。并借此烘托出丛上春的民族大义,抒发了作者的敬佩赞美之情。
14.示例:这篇小说讲述了棋手丛上春为救同胞性命,被迫答应随时与日本少佐竹下静夫手谈而被国人误解、举报,最后不明不白死了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痴迷围棋、技艺精湛、具有民族大义的围棋手形象,表达了对他的赞赏与敬佩,对他不幸遭遇的同情与愤懑。
小说旨在引发读者对日本人残暴行径的痛恨和批判,对特殊时代下人物命运如草芥、流言误解能杀人等问题的深思。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