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集会 杀戮 纪念 建议 苍海桑田
B.扭曲 书籍 大肆 抢劫 丑态百出
C.摧残 饱受 典形 悠久 振聋发聩
D.恐怖 彰显 磅礴 誓言 无处盾形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
(1)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
(2)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3)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死难同胞。
(4)但人们也看到,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____。
A.创立 造成 悼念 顽固 B.设立 制造 悼念 顽固
C.设立 制造 追念 坚固 D.创立 造就 哀悼 固执
3.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如同一缕阳光照进历史的黑暗森林中。(比喻)
B.这些难道还不是日本政坛向右转的信号吗?(反问)
C.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拟人)
D.面对理想,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努力,努力,再努力。(反复)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该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迎接“智能时代”的到来。
B.该节目通过回信的方式,解读先烈牺牲前的内心轨迹,让观众更加深刻地铭记先烈事迹。
C.行驶在滨海路上,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际的农田,美景如画,令人目不暇接。
D.虽然雷锋离开我们已经五十多年了,但他留下的名言至今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5.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铭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激励同学们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学校举办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列发言中,语言不得体的一句是( )
A.学生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难道不该牢记历史吗?
B.学生乙:我非常赞同设立国家公祭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不能不忘记历史。
C.学生丙: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增强国家实力。
D.学生丁:我们应该珍惜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丝毫不能懈怠!
6.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_______,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二.语言运用(共7小题)
7.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1)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泛指死难的军民。
(2) :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3) :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
(4) :比喻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
8.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
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地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 历史, 战争, 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A.颠倒
B.美化
C.扭曲
9.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2)黄昏时分,雨过风停,东天的云彩映着夕阳的余晖,幻化为火红的晚霞——难道不正是云打造出了这黄昏壮丽的风景?
(3)眼观之,耳听之,我们觉得仿佛要飘飘然飞起来了。
(4)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10.按要求答题。
“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每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11.长征胜利82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不由感慨万千。达兴中学准备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小明同学参加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上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13.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三.综合读写(共4小题)
14.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修改。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对调。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15.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纪念日(“国家公祭日”除外),为其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期 国家纪念日
9月3日 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16.社会实践。
小明居住的社区准备在清明节开展社区烈士陵园公祭活动,现在为祭奠英烈仪式征集公祭寄语。
请结合课文《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内容为社区公祭活动出力,在下面试着替小明写一写寄语。
17.学校开展“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2019年12月13日是第六个国家公祭日。学校定于当日( 周五 )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提醒大家注意。
(2)学校开展了“南京大屠杀周年祭”演讲比赛,下面是明明同学演讲词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我们悼念遇难同胞,【甲】批判和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阴谋,就是为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曾经深受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可贵。【乙】古城南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同学们,我们应不忘国耻,珍爱和平,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刻苦学习,奋勇前进,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 ”和“ ”对调。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后加上“ ”。
(3)下面是小亮同学摘录的一篇2018年国家公祭日的新华微评,请你给这篇微评补写个题目。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0个字。
今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响彻南京全城的凄厉警报,是对死难同胞的无尽缅怀,也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暴行的厉声控诉。今年以来,已有2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开人世,但那一段黑暗岁月永远印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历经战争洗礼,从苦难走向辉煌,我们不曾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好日子。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出发,从历史教训中激发奋进的力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盛,我们才能告慰逝去的同胞,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想起张纯如
肖复兴
①2004年,张纯如在她的小汽车里开枪自杀,让我分外震惊。那一年,是她的本命年,她才仅仅36岁﹣﹣实在是太年轻了。
②知道她,是从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注)那本书开始。那是1997年的年底。那年夏天,她曾经独自一人来到南京,采访“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收集南京的档案材料。其实早在三年前,即1994年,她就开始辗转世界各地,进行采访和收集材料的工作了。她用三年的时间,马不停蹄在世界很多地方采访、收集材料,才完成了这部书。
③当我看到她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翻译成中文出版的时候,除了对书中所揭示的史实感到震惊之外,还感到有些羞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日本有人死不承认,或不敢面对,对于遭受侵略的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人所共知的历史。很多历史学人,一直在研究并挖掘这段历史,以前,也曾有过徐志耕的纪实作品《南京大屠杀》。但是,并没有更多的中国作家走进这段历史,并像张纯如一样,去以自己的生命追溯并书写这段历史。
④后来,终于看到了严歌苓的小说和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毕竟这是后来的事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张纯如书写的“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影子。
⑤张纯如的难能可贵,不仅在于她的勇气和良知,同时,也在于她的写作并不仅仅是对于已有材料的占有和梳理,然后加一些感喟的罗列再现,而是有她自己的发现。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是她发现了《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她的书,便不囿于文学窄小的一隅,而是让历史走进现实,让文字为历史作证,为心灵和良知作证。
⑥如果没有张纯如的这本书,“南京大屠杀”可能还会只是一段尘封的历史,甚至是被淡忘的历史。有了这本书,才有了后来美国的纪录片《南京》,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
⑦在我国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我在央视看到了五集电视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第一集,主要介绍的就是张纯如。当我看到那样漂亮、那样风华正茂、又是那样正气凛然的张纯如时,禁不住老泪纵横。在纪录片中,我也看到了她的父母。她去世那一年,和我的孩子今年一般大。都是做父母的人,我可以理解他们失去女儿的心情。同样,我和他们一样,怀念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女儿。
⑧张纯如只出版过三本书。我想起我自己,出版的书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她。但是,有的时候,真不能以工作数量论英雄。记得陈忠实先生曾经说:一个作家,一辈子要有一本压枕头的书。张纯如有这样的一本书。对比她,我很惭愧。
⑨看完电视的那天晚上,我半夜都没有睡着,打开床头柜上的台灯,趴在床头,写了一首小诗,表达我对张纯如的敬意:
纯如清水美如霞,魂似婵娟梦似侠。
叶落是心伤日月,剑寒当笔走龙蛇。
袖中缩手荒三径,纸上刳肝独一家。
直面当年大屠杀,隔江谁唱后庭花?
(有删改)
(注)《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又被译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1)从全文看,张纯如有哪些可贵之处?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种发现,是她艰苦工作,在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沙里淘金的结果。
(3)文章第⑧段作者写自己出书的数量,有什么用意?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全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5)阅读张纯如的书出版以后引起的反响,说说你该怎样看待“南京大屠杀”,该学习张纯如的哪些精神。
1997年,《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在美国出版。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研讨会也因此在美国哈佛及斯坦福等大学举行,美国新闻媒体都大幅报道了“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在一个月内就打入美国最受重视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在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说,它是“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19.阅读《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回答下列各题。
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①容人的雅量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所以,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②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用人之长的慧眼。用对用好人才,才能推动事业发展。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弱国,为何却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自知平庸的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允许平民曹刿一同参战,并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指挥,才使鲁国以弱胜强。珠玉在侧,可能使自己相形见绌,但能不蔽其光华,使其大放异彩,需要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
③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谅人之短的胆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更明显。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力排众议,任命嗜酒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林肯谅人之短的胆识,颇受后人称颂。当然谅人之短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④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宽人之过的度量。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①只有宽容有过错的人,激励他改过自新,使他放下思想包袱,专心工作,才更有利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善待徐向前就是一个范例。1937年,党内一致声讨惨败而归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惟毛泽东对其大加抚慰,并予以重用。最终在1948年,徐向前率领一支不足6万人的队伍,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人一生中难免会犯错,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要公正看待,不应以偏盖全,苛责求全,而应宽其过、抚其痛、扬其才。这样那些有潜质的人才不至于被一个错误所困住。
⑤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释人之怨的胸襟。不计前嫌,化敌为友,这是容人的极致。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用箭射伤过自己就对他心存怨恨,而是任用他来管理国政最终,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容人的胸襟,化怨恨为赏识,成全他人更成全了自己。
⑥如果我们能用人之长,谅人之短,宽人之过,释人之怨,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容人。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人才不拘,万马齐鸣,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珠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依次指出文中画线部分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
②
(4)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容人?
2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莒南村民讲述渊子崖保卫战:
“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徐德理 陈德溪
①对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莒南县渊子崖村村民林祥松感慨,这个纪念日太有意义了,要让子孙后代都铭记这段历史。
②“我们得吸取教训,要团结起来,团结起来就是那无敌的力量。”说到这儿,67岁的林祥松给记者讲述了发生在渊子崖村的抗日保卫战。渊子崖村,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渊子崖保卫战被称为“村自卫战的典范”。
③林祥松说,1938年,渊子崖村为了避免兵匪的骚扰、掠夺,在村子四周建起了4米高的城墙和炮楼。1941年12月的一个早晨,到沂蒙山区进行铁壁合围的1000多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一看鬼子围过来了,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拿起土枪、土炮,在炮楼上对着鬼子打。”林祥松说,鬼子就用小钢炮炮轰城墙、城门,最终将村子西北部的城墙炸了一个半人高的洞,“一看破了洞,就有五六个人拿土枪过去封堵,离洞最近的林九兰,从家里拿来了铡草用的铡刀,蹲在洞的旁边,钻进来一个砍一个,一共砍死了7个鬼子。后来,鬼子就调整了小钢炮的方向,往天上射,炮弹刚好落在城墙里边,林九兰就这样牺牲了。”
④在老辈们的述说里,林祥松印象最深的还有林庆一、林庆海两兄弟。“鬼子进村之后,就到处放火。躲在柴火垛里的两兄弟,一下子被鬼子点了,两人蹿出来之后,和四五个鬼子赤手肉搏,最后,两个人每人抱了一个鬼子,跳进火堆了,与敌人同归于尽。”
⑤依靠“以死的精神来抵抗”,渊子崖村等来了八路军的援军。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渊子崖村民和八路军共歼灭日军112人,同时也有140多名村民和40多名八路军、武工队战士牺牲。
⑥“虽然参加这场战斗的村民都一个一个离世了,但这段历史,我还要不断地讲给村里的小辈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林祥松说。
(1)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文章第③至⑤段的内容。
(3)林祥松还要不断地把这段历史讲给村里的小辈听的目的是什么?
(4)自国家公祭网开通以来,海内外网友纷纷参与在线公祭并留言。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在“缅怀窗口”一栏里留下自己的话。
2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1)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2)给材料二这则消息拟标题。
(3)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4)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的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5)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五.作文(共1小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篇记叙文;②有真情实感;③不超过700字。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A.有误,“苍海桑田”应为“沧海桑田”;
B.正确;
C.有误,“典形”应为“典型”;
D.有误,“无处盾形”应为“无处遁形”;
故选:B。
2.【解答】通读四个句子,查看选项中供选词语,进行比较分析。
(1)“创立”指首先建立,开始建立;“设立”意思是成立,建立。本句中的公祭日并非首先建立,不能用“创立”,故用“设立”更恰当;
(2)“造成”意思是招致或引起;“制造”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造就”意思是培育练就。根据词语搭配习惯和词义,本句选“制造”更恰当;
(3)“悼念”就是对死者哀痛地怀念;“追念”意思是回忆,回想。本句是表达对死难同胞的怀念,故用“悼念”恰当。
(4)“顽固”意思是立场反动,不愿意改变;“固执”意思是古板执著,不愿变动;“坚固”意思是牢固,不易毁坏。本句是表达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强硬,坚持错误立场不改,用“顽固”恰当。
综合以上分析,对照四个选项,B选项词语与之一致。
故选:B。
3.【解答】ABD.正确。
C.有误,“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C。
4.【解答】ABC.正确;
D.有误,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在这里不合适。
故选:D。
5.【解答】由题干内容可知这次主题活动是为“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举办的,这是一个沉痛的话题,B项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句俗语,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所以选B项。
故选:B。
6.【解答】通读语句,讲述的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首先是②,表明为了与世界沟通。其次是⑥,将与世界沟通的内容具体化为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接着是④,进一步阐释对世界和平的态度。接下来是①,总结与世界沟通的结果是为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然后是⑤,阐述最终目的是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最后是③,承接前面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表明中国的实际做法。综合排序为:②⑥④①⑤③。
故选:C。
二.语言运用(共7小题)
7.【解答】(1)国殇
(2)篡改
(3)惨绝人寰
(4)丑态百出
8.【解答】颠倒:上下易位、本末倒置。
美化:加以装饰或点缀,使显得美观或美好。
扭曲:比喻歪曲;颠倒(事实、形象等)。
根据句意、词义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第三个空,黑白应该是“颠倒”的,使用第三个空选择A。然后第二个空比较好判断,日本的侵华战争是罪恶的,所以他们妄图美化战争,此处应该选择B。使用排除法,第一个空选择C。
故选:CDA。
9.【解答】答案:
(1)比喻
(2)反问
(3)比喻
(4)对偶
10.【解答】此题要求仿写,可首先理解原句特点,如“放鞭炮”“贴春联”是春节的特点,再是这个节日一般是合家团聚,仿写时也要抓住节日特点,用上“无论……还是……都”来表达。
答案:
端午节﹣﹣无论是赛龙舟,还是包粽子,都诉说了对故人久远的怀念。
11.【解答】材料是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目的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题干给出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四个国家级纪念日,需要仿照“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样式来拟写,注意选定一个纪念日,然后围绕其展开即可,括号后要注明所选纪念日。
答案示例:
不为记恨杀戮,是要警示未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解答】劝说他人要注意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有理有据、语气委婉。这里要向小明同学讲清楚参加公祭日活动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然后在说明“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的不当之处,最后达到劝告的目的。
答案示例:
小明同学,我们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再说,如果“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不是又要有战争发生吗?所以,呼吁全社会的人们珍爱和平,这才是我们此次活动的目的,你说呢?
13.【解答】答案:
“顽固”写出了日本右翼分子不愿意改变其反动立场,坚决否认历史事实的态度;“大肆”写出了日本右翼分子毫不顾忌地扭曲历史的卑劣行为。这两个词语形象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分子坚持错误的政治立场,颠倒黑白,表达了作者对其强烈的谴责和愤慨之情。
三.综合读写(共4小题)
14.【解答】①【甲】处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将“批判”和“揭露”对调。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和平”后加上“的理念”。
15.【解答】本题为开放类试题,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个纪念日,然后根据这个纪念日成立的目的或是主题为其拟写宣传语即可。宣传语要简洁明了,易于识记。
答案:
示例: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为记住杀戮,是要警示未来。中国烈士纪念日﹣﹣不为记住恩怨,是要缅怀先烈。
16.【解答】答案:
示例:英烈啊!你们用一腔热血换取了国家的安宁与太平,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会把你们牢记在心,不辜负你们的期望,好好学习,振兴中华。向你们致敬!
17.【解答】答案:
(1)示例:
通知
学校定于2019年12月13日( 周五 )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表示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一分钟。
××学校校团委
2019年12月11日
(2)①批判;揭露;②和平;的理念
(3)示例:铭记苦难,开创未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8.【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和概括。从文中第②段“她用三年的时间,马不停蹄在世界很多地方采访、收集材料,才完成了这部书”,可以看出她的勇气和良知;从文中第⑤段“张纯如的难能可贵,不仅在于她的勇气和良知,同时,也在于她的写作并不仅仅是对于已有材料的占有和梳理,然后加一些感喟的罗列再现,而是有她自己的发现”,可以看出她的写作有自己的发现;从文中第⑥段“有了这本书,才有了后来美国的纪录片《南京》,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可以看出她的求真务实。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已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这一句用“浩如烟海”比喻材料之多,用“沙里淘金”比喻在众多的材料中得出的发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纯如勤奋努力才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表现了张纯如的勇敢和执着。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作用。文章第⑧段作者写自己出书的数量的作用是和张纯如形成对比,衬托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价值,赞美她的勇敢和执着,表达作者对她的敬佩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掌握。本文通过写张纯如用三年时间进行采访、收集材料,完成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她的写作有自己的发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呼唤人们记住历史。抒发了作者对张纯如勇敢执着精神的钦佩和怀念,同时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问题,张纯如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靠自己的努力付出,还原历史的真相.为此她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作为新时代的新生力量,学生也要以维护和平为己任,勇于反对暴行,坚守良知。
答案:
(1)用三年时间进行采访、收集材料,完成了《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有勇气和良知。她的写作有自己的发现,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让这段血淋淋而触目惊心的历史再一次走到世界面前。
(2)运用比喻的修辞,用“浩如烟海”比喻材料之多,用“沙里淘金”比喻在众多的材料中得出的发现,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张纯如在艰苦的工作之后才为“南京大屠杀”找到新的有力证据,表现了张纯如的难能可贵。
(3)衬托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价值之大,赞美她敢于书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勇敢,表达自己对她的钦佩之情。
(4)对张纯如敢于书写“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赞美和敬佩,对自己作为中国作家没有走进这段历史的惭愧,对张纯如的怀念。
(5)作为中学生,我会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悲惨历史,牢记国耻,发奋学习,振兴中华。我要学习张纯如为揭开真相而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习她索求公义的精神,像她一样做一个勇敢而有良知的人。
19.【解答】(1)本题考查对论点的分析能力。提炼中心论点,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有时候论点就是题目,也有可能出现在开头一段,还有可能是出现在结尾,要通读全文,仔细分析,本文是围绕题目作深入论证,因此题目即论点。
(2)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分析时要明白“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理解分析重点词句含义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及文章论点。本题中的“珠玉”应采用它的比喻义,这里的“珠玉”是指像曹刿一样有才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3)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能力。议论文常见的辩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文中句(1)是引用名言,属于道理论证;句(2)举齐桓公有容人雅量的事例来论证论点,是举例论证。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必须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需对文章分论点或各层次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并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题干问得正是这篇文章的解决问题部分,即结论部分。只要认真阅读文章,文章的最后一段即文中的结论部分。梳理这一段关键句子,即可找到答案,即:如果我们能用人之长,谅人之短,宽人之过,释人之怨,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容人。
答案:
(1)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2)像曹刿一样有才华、能力比自己强的人能力比自己强的人
(3)①道理论证 ②举例论证
(4)如果我们能用人之长,谅人之短,宽人之过,释人之怨,我们就真正做到了容人。
20.【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文段的作用。导语主要的作用有:概括新闻的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兴趣。结合文章分析,第①段点明了这篇文章的背景和机缘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引出了后文,并且为全文定下了沉重的感情基调。
(2)本题考查对文段的概括。此题要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对主要叙写的事件进行概括。一般用“谁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的模式进行概括。第③段主要人物:林九兰,事件:奋勇杀敌,结果:壮烈牺牲,总结概括为: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第④段主要人物:两兄弟,事件:与鬼子殊死搏斗,结果:同归于尽,总结概括为:两兄弟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后同归于尽;第⑤段主要人物:渊子崖村民,事件: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总结概括为: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铭记历史,珍惜现在,而林祥松不断地给小辈讲这些故事也是为了让小辈们明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更应该珍惜现在。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时,应结合文章内容,围绕文章主题回答。例如:缅怀过去,珍惜现在,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答案:
(1)点明这篇通讯报道的背景与机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第③段:全村抗敌,林九兰壮烈牺牲。第④段:两兄弟与鬼子殊死搏斗,最后抱住鬼子同归于尽。第⑤段:渊子崖村民配合八路军歼灭了敌人。
(3)让小辈们铭记历史,懂得现在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示例:不忘历史,敬畏生命,传承精神,珍视和平。
21.【解答】(1)示例:1)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不忘历史,呼吁和平。2)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冷处理态度,引发人们的质疑和不满。(意对即可)
(2)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作重要讲话。(意对即可)
(3)中国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没有仇恨,但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努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意对即可)
(4)D
(5)示例:当局者们,如果有谁还要抵赖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也不会答应。只有坦诚面对,勇于认错,才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才能让和平之花在全球盛开!(意对即可)
五.作文(共1小题)
22.【解答】【例文】
那一股暖流
鲜花感恩雨露,那是因为雨露滋润他成长;苍鹰感恩天空,那是因为天空任由他翱翔;高山感恩大地,那是因为大地让他高耸……
又是一个风轻云淡的日子,我站在窗前,望着街道,痴痴着发着呆。
记得那天下午,天气风轻云淡,我从辅导班里走了出来,发现太阳已经落了山,连公交车的末班车也没有了,身上却只有一块钱,该怎么办呢?突然觉得自己是只掉了队的大雁,我呆呆的站着,毫无头绪。
突然,一位光头叔叔走了过来,把我吓了一跳,仔细的打量着他:光着头,留有一戳小胡子,戴着一副黑眼镜,简直就像个黑社会老大,想着想着,我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不料,那位大叔叔径直向我走来,我想逃跑,但出于礼节,我还是留下了。“小妹妹,你好啊,”什么,难道这是个人贩子?不会把我卖了吧?我吓了一跳,浑身哆嗦起来。
“别害怕,我不是人贩子!”叔叔微笑着,轻轻地对我说
哪有人贩子说自己不是人贩子的?我吓的更是连牙床都打起架来了。
“小妹妹,你是要回家嘛?”“嗯,”我吞吞吐吐的从嘴里蹦出一个字,“可是这么晚了,哪有回家的车啊?不妨到前面的路口看看?”夜色已经将近,太阳早已落山,我只好和他一起去路口等着。
不一会儿,一辆出租车向我们驰来,大叔拦下车,对司机说:“请送这位小妹妹回家!”还帮我付了车钱,然后回过头 ,对我微微一笑,这时,一股暖流涌进心头。
我悬着的心可算是落地了,原来,这位叔叔不是要把我卖了。
我望着他栽下墨镜的双眼,明亮而清澈,像一股暖流,永远流淌在我的心田……
“滴”街道上的一声车鸣声,把我从记忆中拉回现实,那一股暖流,我从未忘记。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