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线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宛如(wǎn) 解剖(pōu) 不逊(xùn) 油光可鉴(jiàn)
B.凄然(qī) 捕获(bǔ) 教诲(huì) 杳无信息(yǎo)
C.烂熳(màn) 绯红(fēi) 匿名(nì) 抑扬顿挫(cuò)
D.喝采(hè) 畸形(qí) 诘责(jié) 深恶痛疾(wù)
2.《藤野先生》一文中,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学医太难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要拯救国民的精神 D.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夸张、比喻)
B.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比喻)
C.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引用)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夏奥会到冬奥会,从“鸟巢”“水立方”到“冰丝带”,中国奥林匹克“大脚印”阔步向前。
B.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们看看第三届进博会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
C.中国的地图,一点都不能少,中国的领土,一寸都不会丢。
D.“这就是中国人的表达方式,于‘静默’中折射出中国人面对灾难或身处困境时的态度”。《武汉日夜》总制片人李玮说。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二、综合性学习
7.“教师节”前夕,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歌颂教师的诗词或对联有很多,请你任举一例,写在下面。
(2)同学们制作卡片送给老师,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3)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一个学生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 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藤野先生(选段) 鲁迅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 “可以抄一点。”
④ “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⑩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8.文中写我从藤野先生那里取回讲义打开看时,为什么“吃了一惊”?为什么又“不安”又“感激”?
9.作者在本文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件?分别展示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10.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2)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的……”(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二)现代文阅读
藤野先生(节选)
⑴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⑵“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⑶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⑷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⑸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⑺“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⑻“可以抄一点。”
⑼“拿来我看!”
⑽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⑾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⑿“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⒀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⒁“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⒂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⒃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⒄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1.当我拿到藤野先生批改后的讲义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我”为什么会“吃惊”、“不安”和“感激”?请联系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12.文中与划线句“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3.鲁迅先生这样评价藤野先生,“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鲁迅先生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和你对当时背景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Ⅱ
__________________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也种植物,但很少见到花。在有限的花盒里,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这些,与其说是常见,不如说是常备。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令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也将母亲训练得心灵手巧,家里很多淘汰的旧物都被她不厌其烦地改为他用。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有那么几年时间,我们家安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案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我到桂林读大学,父母送我去报到,趁机游览一下桂林山水。那是我第一次跟父母出远门,应该也是父母第一次一起出门旅游。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窗外可以见到清澈的漓江水。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我们第一次见到这么有趣的花,就像花坛里有一个小人国。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为“人脸花”。每次进出旅馆,我们都要去看看这些有趣的“人脸花”。分别的时候,母亲想找找有没有种子可以带回家,找了半天没看到一粒果实。突然,母亲指着一簇角落里的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用手指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看到,我都会朝这些“小脸”会心一笑,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想起我们一家五口人。
④母亲退休之后,阳台慢慢开始种起了花,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阳台角落还留着几棵实用的小葱和辣椒,稀稀拉拉,枯老了也没被摘下放到锅里。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
⑤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张张“小脸”。整齐的五瓣花瓣,嫩黄、粉红、紫色的脸膛,颜色各异,风一吹,都露出了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在微信上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有删改)
14.下表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请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有关内容。
时间 内容
我记忆中 母亲在阳台种家常菜
我小时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母亲第一次见到人脸花
母亲退休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我懂得了人脸花的话语
15.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16.“阳台上的花”和“人脸花”,哪个更适合做本文的标题?谈谈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
无言的爱——回忆我的父亲
①午后明媚的阳光照在白色的沙滩上,远处的海岸边,一个孩子欢快的尖叫声传进了我的耳朵。一个父亲和他年幼的儿子正在小沙丘上相互追逐。父亲追上了自己的儿子,将他高高举起在空中转了一圈后,让他骑在了自己的肩上,转身朝停车场走去。
②我的父亲一个月前去世了。他才38岁,和人们印象中这个年纪的人一样健康。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上床睡觉,可第二天早上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医生告诉我们,父亲死于肾脏破裂引起的内出血。
③他是一个好父亲,至少比我知道的大多数父亲都要称职。他总是面带笑容,话语亲切,也总能针对糟糕透顶的情况给出甚至可以扭转乾坤的建议。我小的时候,他会带我去钓鱼,或是去公园,所有小孩能去的地方他都带我去过。那时我们非常亲近,他是我最崇拜的人。我那时的愿望就是长大以后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
④后来,情况开始变了。我长成了大小伙子,不愿意去钓鱼了,也不再能抽出时间和他一起干这干那了,尽管我现在知道,其实那时我本可以抽出时间陪陪他的。我记得在那段日子里,特别是在最适合堆雪人和打雪仗的冬日清晨,我能从他看我的眼神里捕捉到一丝闷闷不乐,甚至可以说是悲伤的神情。
⑤有时我们也会争吵,尽管现在我已经记不得我们是为什么而吵,但我知道挑起事端的通常都是我。他是一个温和而质朴的人,而那时的我还是个少年,满脑子净是些年轻孩子们喜欢的玩意儿。他传统守旧,在他的眼里,凡是他没见过的东西都不是真的。我则会欣然接受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新鲜事物。
⑥父亲曾试图和我谈心,但这种谈话对我俩都是一种折磨。那时在我的眼中,他已经开始让我觉得丢脸了。要知道,父亲根本没怎么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他上中学的时候,刚能去一家汽修店打工,就立马辍学了。后来,他攒够了钱开了自己的汽修店。我们不富裕,但也远远算不上是穷人。对于这一点我本应该觉得知足,但我却仍然觉得父亲让我很丢脸。而最糟糕的是,我觉得他知道我的心思。
⑦此后他的行为就变得古怪起来。他每天总是熬到深夜才睡,早晨又像个僵尸一样,带着重重的黑眼圈出现在厨房。但就是这样一双眼却闪烁着一丝微光。他总会时不时地看我一眼,眼神中饱含一种无可名状的深意,我试着想读懂他,可总也无法参透,直到一个夜晚。
⑧那天正值寒冬,晚间的时候,天空便阴云密布,响雷一个接着一个,道道闪电劈开了层层黑幕,院里的树枝被风吹得喀嚓作响,转瞬之间,倾盆大雨就落了下来。我躺在床上一直未能入睡,阵阵寒意透过墙壁一路钻进被窝里,于是我决定到前厅的壁橱里再拿一条毯子。
⑨厨房的灯还亮着,我穿过客厅走过去想把灯关上,却看见父亲还坐在餐桌前。我躲在墙角偷偷地看着他,他面前摆了一本书,手里握着一支笔。他打着盹儿,头时不时地垂下去,但他很快又摇摇头使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喝一大口咖啡。我敢肯定,那一定是冷了的咖啡。就在我观察他时,他开始喃喃自语,语速很慢,声音极小。过了好一会儿,我才听清只言片语,原来他是在读苏斯博士的《戴帽子的猫》。
⑩那书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在我还小的时候就用攒的零花钱把它买下。当年我把书拿回家,递给父亲,让他读给我听。我记得当他把书递回给我时,他的脸涨得有多红,满眼有多歉疚。他只说了一句:“对不起,儿子。”我记得自己当时困惑地拿走了书,后来也再没提过这件事。
但那一刻我却听见熟悉的句子从父亲的嘴里读了出来。我愣住了。
他在教自己识字,每一个字都念得很吃力,但即便那样也足以令我大吃一惊。
我在那个墙角站了很久。我没拿毯子就回到了床上。我的心中暖意融融,足以帮我抵御寒冷。
我从未提及这次的发现,但我对父亲的信任和敬意却与日倶增。我会常常向他请教问题,听取他的建议。我每天都花时间陪他,我们又变得亲近起来,无话不谈,毫无保留。
我们一起去看棒球赛;他来看我参加的足球赛;我发现自己又重新爱上了钓鱼。他在我毕业时出席了我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亲眼见证了他在退学20年后亲手接过中学毕业证的一幕。我终于读懂了曾在他眼中看到的那道神秘的微光——那是自豪。
那年夏天,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两个月,有一天回家后,我在院子里发现了一辆灰色的庞蒂克牌汽车。父亲很随意地坐在汽车的引擎盖上,就在我要询问时,他打断了我。他说这是我应得的,说我需要一辆我想发动就能马上发动起来的车,而不是像我那辆二手雪佛兰。我很清楚我们手头没有闲钱,可他竭尽所能,冒了这个险。15年来我从未对他说过的那3个字当时就在我的嘴边,可我还是没能告诉他——我爱他。
父亲的葬礼过后,我又站在我们一起嬉闹过的那片沙滩上,我的心情沉重而悲痛,我知道这种伤痛会伴我一生,永远也不会消逝。父亲和我,我们曾经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而现在我只希望我能找到某种力量,支撑我在没有他的日子里继续前行。我不知道,如果那时我对他说出了那3个字,他会不会过得更快乐一些?或许会吧。但那时我已经没有说出来的必要了,因为爱在心中,他已了然。
17.作者在文中回忆他的父亲详写了两件事,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一下。
18.赏析第⑧段划线句子。
那天正值寒冬,晚间的时候,天空便阴云密布,响雷一个接着一个,道道闪电劈开了层层黑幕,院里的树枝被风吹得喀嚓作响,转瞬之间,倾盆大雨就落了下来。
19.请分析第⑩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文中第 段说“我在那个墙角站了很久”,请你揣摩一下“我”当时的心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D
5.A
6.B
7. (1)示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示例:您不是设计师 却美化着我们人生的蓝图
(3)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8.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9.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热情诚恳;实事求是。
10. 肖像(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情)描写
11.“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然为了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添改讲义;“不安”在于自己当时太不用功,讲义上的错误太多给先生添了那么多麻烦;“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12.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
13.主要抓住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对我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以及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这两个方面回答。
14. 母亲种刻有名字的葫芦 父母送我去桂林上大学,第一次远游时 母亲在阳台种好养的花 今年
15.勤劳俭朴,心灵手巧,善于持家;聪慧慈爱,关爱子女,珍视亲情;喜爱养花,热爱生活,富有情趣。
16.例:我选“阳台上的花”。阳台上的花,简洁明了,点明了写作对象,见证了我家生活的变迁,母亲由重实用到重审美的改变。示例:我选“人脸花”。“人脸花”具有象征义,它象征着我们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文章主要内容围绕“人脸花”叙事抒情,让作者缅怀亲人间的温暖有爱的相伴时光,更是对全力疼爱孩子的爱花、爱生活的母亲的怀念。
17.第一件事是父亲每晚熬夜自学识字;第二件事是在并没有闲钱的情况下,父亲竭尽所能为“我”买了一辆车。
18.环境描写,写出了冬夜大雨倾盆的情景,为下文“我”发现父亲在极寒冷的天气里熬夜自学识字的情节做了铺垫。
19.第⑩段是插叙。补充交待了儿时的“我”买回喜欢的书让父亲读,父亲却因为不识字而尴尬和歉疚的情节,揭示了后来父亲熬夜自学识字的原因,更能突出父亲想要重获儿子的信任与敬意的迫切心理以及他对儿子的爱。
20.为父亲对自己的重视与爱深深感动;为自己此前觉得父亲让自己丢脸而羞愧;为自己此前没能多陪伴父亲多理解父亲而懊悔;暗暗决定要重新好好地爱父亲、信任父亲、敬重父亲。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