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9 19: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 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 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C.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为别人喝彩,还是不屑一顾?
D.甘孜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螺沟、甲居藏寨、稻城亚丁等……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二、综合性学习
6.“文明”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我们湛江一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为了响应我们湛江的文明创建活动,你的学校组织了“文明先锋小队进学校”的活动。
(1)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二:学校开展“文明志愿者”活动,假使你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该如何劝导他?(不超过50字)。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
【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沦涟:泛起涟漪。⑤舂:这里指捣米。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⑧青皋:青草地。⑨雊(gòu):野鸡鸣叫。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时俱备( ) (2)沉鳞竞跃( )
(3)与山僧饭讫而去( ) (4)然是中有深趣矣( )
8.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10.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
11.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
材料 情感相似处 情感相异处
甲文 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 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
乙文 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施从事①书
吴均
故鄣县②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③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④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注释】①施从事: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②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③干:连接。④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⑤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会有所感悟。信足,信步、漫步。荡累,消除烦恼。颐物,流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内心有所感悟。散赏,自由欣赏。
12.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处。
加点词 《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 字义选项
(1)孤峰入汉 ①银河,天河②男子 ③汉族
(2)企水之猿 ①踞起脚跟②盼望③企及,赶上
(3)春罗被径 ①被子②披散,散开③同“披”,覆盖
(4)风雨如晦 ①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②隐晦,含蓄③昏暗,不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14.陶弘景和吴均都是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这两封书信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各选一个共同点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浯溪之口,有异石焉。高六十余丈,周回四十余步。面在江口①,东望浯台北临大渊南枕浯溪。唐亭当乎石上,异木夹户,疏竹傍檐。瀛洲②言无,由此可信。若在亭上,目所厌者,远山清川;耳所厌③者,水声松吹;霜朝④厌者,零雨;方暑⑤厌者,清风。呜呼,厌不厌也,厌犹爱也。命曰唐亭,旌⑥独有也。
(元结《唐亭记》)
【注释】①江口:湘江。②瀛洲:传说中的仙山。③厌:同“餍”。本是饱的意思,引申为满足。④霜朝:秋天。⑤方暑:夏天。⑥旌:表彰,表明。
1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 (2)盖竹柏影也盖:________
(3)异木夹户 户:________ (4)若在亭上若:________
16.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目所厌者,远山清川。
17.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 望 浯 台 北 临 大 渊 南 枕 浯 溪
18.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中,作者遂寻张怀民的原因是“ ”,【乙】文中作者命名“唐亭”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分别概括出来。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致足下前……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①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畜②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浊,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有删改)
注:①盥栉(ɡuàn zhi):梳洗。②畜:蓄积,储藏。
1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解衣欲睡 善解人意 通俗易解
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功成名遂 遂心如意
C.怀民亦未寝 废寝忘食 寝食难安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饮少辄醉 少不更事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语段(一)中“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字具有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22.苏轼与张怀民,白居易与元九是两对好友,你更欣赏哪对好友的相处之道?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B
6.(1)文明城市你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2)示例:叔叔您好!吸烟有害人的健康。在公共场所吸烟会危害到别人的健康,为了您和别人的健康,请您熄灭您的香烟!
7. 都 水中潜游的鱼 离开 这
8.⑴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9.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10.(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白鸥矫翼,露湿青皋 /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春山可望,轻鲦出水
(答其中一句即可)
11. 喜爱/赞叹、赞美,欣赏,喜爱 自得/期待 遗憾/惋惜
12.① ② ③ ③
13.(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2)还巢的鸟儿,千翼相连,竟相飞来。
14.艺术手法有:(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3)多种感官角度:(4)多种修辞手法(5)动静结合;(6)色彩变化;(7)远近高低的视角等。
思想感情有:(1)热爱自然,娱情山水;(2)避世退隐,鄙弃名利;(3)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15. 考虑,想到 大概是 门 如果
16.(1)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2)大饱眼福的,是那远处的山峦和清澈的流水。
17.东望浯台/北临大渊/南枕浯溪
18.(1)【甲】念无与为乐者 【乙】厌不厌也,厌犹爱也
(2)【甲】文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情感: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乙】文表达了作者对优美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
19.C
20.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1.①“念”字下笔轻淡,实则意味深长,引出下文。②表现出作者的心理活动,由欢欣转入思考,情感也显得跌宕起伏。
22.示例一:更欣赏苏轼与张怀民。苏轼虽处贬谪中,但超脱于物喜己悲,兴来即往寻伴;张怀民不因世俗炎凉而生嫌隙,有呼即应。二人夜游而乐,自在闲适,这种感情难能可贵。
示例二:更欣赏白居易与元九。白居易遭到贬谪,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浏览文章并有所收获;元九时常通过书信与白居易交流,以宽慰朋友,两人感情深厚,精神相契。这种境界,令人心向往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