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 五 章 第 一 节
大气
岩石
动物(生物)
植物(生物)
土壤
水
地形
水文
气候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亚马孙河流域
植被
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地貌
植被
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黄土高原
干旱
大陆性
气候
植被
水文
地貌
土壤
深居内陆
戈壁、沙漠为主
贫瘠
河流欠发育
稀疏
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我国西北地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每一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表现1
案 例
1
伐檀的悲剧
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
选自《诗经》
如今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景象
过度放牧
开垦坡地
砍伐森林
植被破坏
水文变化
地貌变化
土壤侵蚀
植被退化
气候变化
含沙量大,季节变化大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覆盖率降低,逐渐消失
蒸发加剧,趋于干旱
水 土 流 失 加 剧
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示意图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表现2
案 例
2
黄河水质的历史变迁
案 例
2
黄河水质的历史变迁
今天的黄河水质混浊,河水中泥沙含量为世界之最,每年“运输”的泥沙在16亿吨以上,下游的年泥沙淤积量约4亿吨。
如今河南开封一段,河床几乎与开封铁塔同高,黄河成了黄涛滚滚的“地上河”。
河流上、中游
砍伐森林
水土流失
含沙量增加
下游河道泥沙淤积
抬升河床
地下水位升高
土壤盐渍化
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洪涝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
表现3
地理要素间的运动方式
大气环流
水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生物循环
物质运动
能量交换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过程: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概念: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特征: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可可西里---藏羚羊
环 境 食物、水源丰沛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藏 羚 羊 存活率上升
数量增加
藏 羚 羊 存活率下降
数量锐减
环 境 食物、水源
寒潮多发
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
藏羚羊数
目虽然有
波动,但
基本稳定
?
这种平衡功能是环境中某个要素单独具备的吗?
不是。这种平衡功能的实现是环境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水 库 修 建
影响 岩石圈及地形、地貌
水域增大
对库区影响
库区降水增多
库区温差降低
调节库区小气候
抬高地下水位
土壤盐渍化
影响流域地貌
存在隐患
(诱发地震)
……
改变生物群落分布
对下游影响
改变下游河流流量
泥沙沉积减少
减少下游水旱灾害
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植被
答案
2.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
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
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
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
答案
答案
如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
③地壳运动 ④地形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②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③地理环境要素的联系性
④地理环境要素的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