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二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匿名(nì) 一绺(lǚ) 炽热(chì) 杳无消息(yǎo)
B. 佃农(diàn) 锃亮(zèng) 轮廓(kuò) 颔首低眉(hán)
C. 周济(jì) 酒肆(sì) 盎然(àng) 雷霆万钧(jūn)
D. 胡髭(zī) 两颊(xiá) 和睦(mù) 深恶痛疾(wù)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次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反应之强烈,出乎意料。
B. 在老屋古色古香的门窗旁,我凝神静气地聆听刘老先生抑扬顿挫地讲述古镇的故事。
C. 家庭的熏染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世界丰富的色彩使他陶醉不已。
D.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B. 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C. 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
D. 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随着科技的进步,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 今年五一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生产商和经营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C.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实现城镇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 学校宿舍、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区,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学生要掌握火灾中自救互救的方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藤野先生》的作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的主要事迹,展示了母亲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感谢与怀念。
C.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茨威格。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世界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 《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妇的女儿艾芙·居里所著的《居里夫人传》。本文赞扬了居里夫人对科学忘我献身、执着追求的精神。
下列对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最近一次去图书馆是什么时候?面对这样的提问,不少上班族皱起了眉头。对于很多人来说,“图书馆”已经定格在对校园生活的记忆之中。“上一次”是什么时候,需要好好回想一下。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多家省级图书馆的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市级图书馆也陆续修建新馆,服务能力大大增强。但在这些大型图书馆纷纷落成的同时,基层公共图书馆仍然面临着藏书资源有限、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为什么不去图书馆了?“大图书馆太远,小图书馆书少”是人们远离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原因。
A. 对于很多人来说,“图书馆”已经定格在对校园生活的记忆中。
B.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
C. 人们远离图书馆的重要原因。
D. 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请仔细观察材料一的图片,阅读材料二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生活中,要讲究诚信。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生活中最起码的道理。有的人或许会因为这件事所造成的影响不大,而放纵自己。但是,坏事不分大小,即使是小事,积累多了也会成为大事的。生活中,无论是和父母、亲人、朋友,都要讲究诚信,这样才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1)仔细观察材料一的图片,用说明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强调“在生活中,要讲究诚信”,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在学习上,要怎样讲诚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90.0分)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选文第①段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神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②段在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满含粲然笑意”时,说它犹如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假如要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忧郁时,可以说它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对第③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最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的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标题《转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重点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入人群,“我”来不及道歉;秦岭深处,一个美丽的女孩转身消失在命运的路径;南大街路口,“我”想帮助的一位贫苦的中年乞丐转身消失。
B.第①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这个词用得极妙,与前文中的“人海”相呼应,说明人海茫茫,纵然可以寻找也不可能再找到她的影子。
C.第②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总括了作者个人的体验与感悟,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D.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采取“概括—具体—概括”的结构模式,表达出了对真善美的热切追求。
E.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人读之耳目一新。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上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儿,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蒙眬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儿,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1)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 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第⑧段“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⑩段“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中“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处处有“顶”。你看,一粒种子,顶出土层;一只海燕,顶风冒雨;一座大山,顶天立地;一个团队,合力相顶……他们都顶出了独属自己的春天!“顶”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
请以《顶出一个春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②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④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一绺”中的“绺”应读liǔ;B.“颔首低眉”中的“颔”应读hàn;D.“两颊”中的“颊”应读jiá。
2.【答案】C
【解析】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使用有误。
3.【答案】C
【解析】删掉省略号
4.【答案】D
【解析】A.缺少主语,应删去“使”。B.否定不当,“禁止”或“不得”去掉一个。C.搭配不当,将“提高”改为“发挥”
5.【答案】C
【解析】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6.【答案】C
【解析】通读整段文字,抓住总括句。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是对整段文字的总结
7.【答案】(1)示例:画面的主体是用砖即将垒成的“诚信”两个字,两个字的上面有两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在汗流浃背地垒这两个字,下面还有一个头戴安全帽的工人在帮助在上面的两个工人完成作业。
(2)在学习上,我们要讲诚信。比如,写作业的时候,要独立完成,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对于老师教过的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不明白的知识点,一定要问。
【解析】略
8.【答案】(1)犀利(穿透心灵)。
(2)神奇的星光 一汪幽暗的湖水
(3)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极强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4)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闪光的珠宝”比喻托尔斯泰的眼睛,用“甲壳”比喻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点出眼睛的重要性即可)
【解析】略
9.【答案】(1)深层含义是不管是自然的景物变化,还是人类的种种人生经历,它都不依你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这个变化常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短的就像你“转身”一样。呼吁我们要珍惜当下的人和事,不要给自己留遗憾。
(2)排比、比喻和拟人。用排比表现了作者所见的野花之多,水之清、柔、和谐;比喻、拟人的运用使自然的花、水充满灵性和感情,读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回味悠长。
(3)A E
(4)结构上:是对前文细节描述的一个全面总结。立意上:作者把前文的真实的“转身”瞬间,升华到人生的种种时间变化,然后呼唤人们珍惜爱护当前的“真善美”,使文章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解析】(3)作者写了三次“转身”的情景,但第一次只是个引子,是略写的,故A项中的“本文重点描写了三次‘转身 的动人情景”表述有误。E项,本文的表达方式以叙述和描写为主,间有抒情和议论,故E项中的“本文主要采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的分析有误。
10.【答案】(1)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儿,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
(2)①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②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儿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③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3)①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家境贫困,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
②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
(4)最后一句重在揭示文章主题,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没有一个人会自甘堕落,在深陷困境之后、沉沦之前会想尽一切办法自我拯救。现实中,会有一些人迫于经济、生活压力,容易被邪念迷惑心智,误入歧途。对于困境中的人,社会应该予以更多的理解和爱抚。善良和宽容是人性的光辉之处,会温暖寒冷而疲惫的心灵。
【解析】略
11.【答案】顶出一个春天
我和同伴们站在台上奏响《梁祝》,琴声悠扬婉转,我看着台下的父亲,与他相视一笑。乐声逐渐变得朦胧,只似溪上一圈圈漾开的涟漪,阳光和煦,草木芬芳,我胸有成竹,手指与琴弦也有了默契。
许久以前的场景却恍然浮现。
老师递给我一把崭新的琴弓:“你来领奏。”分明是和蔼温和的语调,却令我心惊。我始终难以忘记那一次站在教室中央,僵硬的臂膀艰难地伸展,断断续续的琴声犹如锯木。我只觉得自己没有承担起这个角色的能力,更别说勇气。
四周好像有汹涌的波涛打过来,逐渐淹没我,那对别人而言值得骄傲的事仿佛是我顶不住的巨浪。
回到家,父亲打来电话。
他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在名校在职读研。我与父亲讲了领奏的事。
“你只是受不了压力,不愿努力罢了。”他在电话里说。
仿佛龌龊的心思被曝晒在阳光下,我羞愧得说不出话。放弃的念头立即被掐灭。
我不再胡思乱想,只是把精力投入于练琴。我努力向老师讨教技巧,每天至少花四个小时练琴。我仍然紧张,害怕辜负老师的期望,害怕不能让自己满意。可承担的责任与压力,渐渐变成我不松懈的理由,顶着压力,毫不退缩,我甚至开始期待,表演的那一天,我会不会很出色?
父亲也在努力,一边为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在不惑之年去了梦想的学府深造,一边工作打拼,支撑家庭。午夜,他在朋友圈发“生活就是一个反复受挫的过程”。每个人都承担着责任、压力,伴着磨难、质疑,但只要有这份担当、勇气,相信熬过这段时光以后,收获、喜悦一定会如约而至。顶住,一定会顶出一个春天!
父亲学成归来之际恰是我表演的日子,又或许,他是刻意的。
弓与弦摩擦出温煦的光芒,一如春光暖人,我们都满足而喜悦,骄傲而自豪。
我和父亲都顶出了一个春天,我们一起收获属于自己的春天。
【解析】【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关键词有“顶”和“春天”。“顶”的理解导语中已经明确,“‘顶 意味着承受,担当,碰撞,支持……”“春天”则是用其比喻义,比喻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所以题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困境中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获取成功。这份成功不一定耀眼夺目,然而是独属于自己的,所以弥足珍贵。
可以诚心剖析,展现“我”的个性品质。比如“我”在考试中,在对答案看与不看的挣扎中,拿起试卷,一步一步走向了讲台……在自我挣扎、徘徊中战胜诱惑——“顶出一个”坚守诚信的“春天”;可以潜心修炼,展示“我”的兴趣爱好。比如写学钢琴的日子里,因为畏难想放弃时,总想起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奋力拼搏的情形,从此“我”挺胸抬头,前行在“美好”的艺术大道上——“顶出一个”不断进取的“春天”;可以细心咀嚼,记述“我”的成长经历。比如一次与病魔作斗争的过程,让“我”领悟了人活着要懂得珍惜的道理,表明自己的不断成长、成熟——“顶出一个”富有魅力的“春天”……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