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三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沿溯(sù) 藻荇(xìng) 飞漱其间(shù) 与其奇者(yǔ)
B. 素湍(tuān) 燕然(yàn) 夕日欲颓(tuí) 属引凄异(zhǔ)
C. 未寝(qǐn) 竹柏(bǎi) 无与为乐(wéi) 鸢飞戾天(lì)
D. 缥碧(piǎo) 霜旦(dàn) 互相轩邈(miǎo) 千转不穷(zhuǎn)
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鸢飞戾天者(鸟叫)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B. 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属引凄异(延长)
C.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徙倚欲何依(徘徊)
D. 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 蝉则千转不穷 D. 属国过居延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 自非亭午/夜分
C.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野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绩,号东皋子。首句“东皋薄暮望”中,“东皋”即诗人自己。
B. 《黄鹤楼》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崔颢,李白曾评价“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居延”在这里并非实指,是用来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D. 《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名句积累。
(1)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4)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__。
(郦道元《三峡》)
(5)郦道元《三峡》中,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思考是一种启迪心智的旅行,深入的思考能够活跃你的头脑,拓展你的思维,沉淀你的智慧,丰盈你的精神;阅读是一种照亮心路的对话,广泛的阅读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答:
【活动二:学对联】
(2)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
③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
④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两文内容,完成下面一副对联。
上联:两岸连山无阙处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网之,果得三百斤。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
[注]①畜(xù):畜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头可一斤许________________
②网之,果得三百斤________________
③问鱼苗几何________________
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一百年前中国人民的五四运动开启了奋斗史,七十年来的历史也是一部奋斗史,奋斗的时光值得致敬。
请以《致敬奋斗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与(yù)其奇者;B.燕(yān)然;D.千转(zhuàn)不穷
2.【答案】A
【解析】戾:至,到达
3.【答案】D
【解析】A.“阙”同“缺”;B.“反”同“返”;C.“转”同“啭”
4.【答案】B
【解析】该句正确的划分应是“自非/亭午夜分”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文化常识大概包含这些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等。根据识记答题即可。
【解答】
A.“东皋”是地名,今属山西万荣。说法有误。
故选A。
6.【答案】(1)万里送行舟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树树皆秋色
(4)猿鸣三声泪沾裳 (5)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6)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解析】略
7.【答案】示例:丰富你的知识 开阔你的眼界 陶冶你的性情 净化你的灵魂
【解析】略
8.【答案】(1)示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B 理由:B项,“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
【解析】(2)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就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9.【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即使 ③凭借 ④平息
(2)A
(3)凄凉 生机勃勃
(4)示例:百里江水皆碧透
【解析】(2)A(A.趣味:使人感到愉快、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古今义同。B.古义:至、到达。今义:乖张;罪过。C.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D.古义:天和山。今义:山名)
10.【答案】(1)①表示约数 ②用网捕 ③多少 ④从前
(2)①我认为是水獭吃掉了我的几千斤鱼。
②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
(3)养的鱼太多了。
(4)①从水色可以知道池塘中鱼的多少;②能根据池塘大小确定放养鱼的数量;③能根据放养鱼的数量确定投放草料的量;④知晓暑月不能给鱼喂草;⑤知晓一年四季鱼的生长规律。
【解析】【参考译文】
我家东园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都是池塘,(我)在里面畜养了两千条鱼苗。到了一年时来查看,每条鱼大约一斤左右,第二年大约有两斤重,第三年就有三斤重了。(可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下的鱼了。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看,在水沟中发现一只水獭,又无法捕到它。我认为是水獭吃了我的几千斤鱼。
我又在塘桥池畜养了一千八百条鱼苗,池塘大约两亩,第一年就有了两斤的鱼。第二年六月的一场暴雨过后,有三条死鱼浮在水面上,每条有四斤左右,第二天又浮上来十七条鱼,第三天又浮上来二十四条鱼,我急忙取来几桶粪清倒入池塘中,这种情况才停止。到这年冬天,塘中的鱼养了两年了,张网捕鱼,我认为应当能捕到几千斤鱼,当时有一个西乡人在旁边说:“大约能捕到三百斤鱼。”用网捕上来,果然是三百斤鱼。我问他其中原因,他说:“鱼多水的颜色就会发红,这里的水色发白,所以知道。”他问我放了多少鱼苗,我说一千八百条。西乡人说:“太多啦!这个池塘只可以畜养两百条鱼,放入六七担草。夏天大雨之后,不能再投放草料,鱼吃了草,肚子就发胀,受不了,就会把头插在淤泥中死去。夏天炎热,鱼不怎么生长,春秋天长身体,冬天长脂肪,一年下来大鱼五斤,小鱼四斤,一条都不会减少。如果畜养太多,鱼就会渐渐死亡,数量越来越少,存活的鱼也不再生长。”
西乡人因为是以养鱼为生的,所以知道得非常详尽。我这才明白以前东园池塘里的鱼,原来也是因为畜养太多而死亡的。水獭固然会吃鱼,怎么能吃掉几千斤鱼呢?如果没有西乡人的话,水獭也要蒙冤了啊。
11.【答案】(1)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安逸、闲适的画面。
(2)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唯能长啸高歌,想要隐居在山岗。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抒发了自己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之感以及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略
12.【答案】致敬奋斗的时光
蜿蜒绵长的石子路,被泛着绿意的银杏树勾住的一团清晨还未消散的雾。
偌大的舞蹈房内,庞大的落地镜前,是我挥洒汗水的身影,安静中,只能听见粗重的呼吸声和压抑疼痛的闷哼。
刚插入舞蹈班级的我,一点基础全无,凭着爱好和满腔热血,开始了练舞生涯。
“往下压!再下!你怎么总比别人高出一截?”老师严厉的声音仿佛一盆冷水,将我淋得湿透。一旁的低笑清晰地传入耳膜,不堪和羞愧在我心中掀起巨浪,仿佛进入寒冬。
我难道真的不是这块料吗?
我咬紧牙关,忍着疼痛死命往下压。冷汗直流,心中却燃起一束愈燃愈烈的火焰。我紧闭的双眼,在茫茫黑暗中寻找一束光亮:我不会放弃,永不服输!
垫脚,抬腿,下腰,我像机器人一样不知疲倦地练习着,奋斗着。本来洁白的舞鞋已沾染上灰尘,灰扑扑的,鞋底也已经破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段奋斗的时光,老师渐渐少了责备,多了一道赞赏的目光,同学们也纷纷跟我探讨起练舞之道,对我刮目相看。
我依旧还是雷打不动早起练舞,生怕因一时放松就落下,即使生病,也坚持去上舞蹈课,因为我深知奋斗努力的力量。当满眼都是追求卓越的时候,我又怎甘这时候倒下呢?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付出时间,赌上尊严,拿出全部,现在的自己,一定不会让从前那个奋斗的自己后悔,那段奋斗的时光,难道不值得感恩、铭记和致敬吗?
天空仿佛被泼了蓝墨水,渗透着千丝万缕的蓝,又勾勒出无数云朵的模样。似五月花海的青春,如仲夏骄阳的青春,就应该去拼搏,去奋斗,因为我也有梦想啊。
致敬奋斗的时光,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包含两个部分,“致敬”和“奋斗的时光”。“奋斗的时光”是写作的重点,可以是个人的奋斗经历,也可以是集体的奋斗风采,还可以从更大的空间描写奋斗的历程。为了一次表演而努力,为了一次比赛而精心准备,为了考上理想高中而勤奋学习,都是“奋斗”。“致敬”,要求写出奋斗的过程对自己的影响,写出赞美讴歌的原因。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