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背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_地走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A.蹒跚 探 攀 缩 B.慢慢 探 抓 蹬
C.静静 弯 攀 缩 D.蹒跚 转 抓 蹬
2.下列有关课文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
B.《背影》是一篇经典的短篇小说,叙写了父亲送我乘车上学的故事。
C.《背影》的语言朴素而不失典雅,多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手法。
D.《背影》从平凡的事件中,表现出父子之间的深厚亲情,感人肺腑。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毛泽东的诗词绝对没有颓唐消极或吟风弄月、无病呻吟之作,总是以磅礴的激情、振奋人心的革命精神,催人奋发向上。
B.真是祸不单行,他才刚失业,妻子同时也在这一波的裁员名单中,家庭经济顿时陷入困境。
C.读着好友寄来的贺卡,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
D.大学生放假赋闲在家,如果能走出家门,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就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à) 簌簌 栅栏 触目伤怀(chù)
B.奔丧(sàng) 交御 擦拭 情郁于中(yù)
C.蹒跚(pán) 马褂 惦记 祸不单行(xíng)
D.典质(diǎn) 渡江 瞩咐 不能自已(yǐ)
5.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暴风雨有什么可怕呢?迎上前去吧!教暴风雨快些来吧!让格外清明的天地快些出现吧!”这样的心情自然萌生出来了。
B.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
C.当生命中的厄运不期而至,我们是俯首屈从、自甘沉沦?还是积极面对、勇于挑战?
D.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班在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一名,这怎么能不使我们全班四十五位同学不高兴呢?
B.甲A联赛期间,非常酷爱足球的老爸常常对着电视看到深夜,惹得老妈唠唠叨叨。
C.当遭受挫折时,伤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在于勇敢面对困难是十分重要的。
D.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二、综合性学习
7.学习了《背影》一课后,班级拟开展“读《背影》,悟亲情”的语文活动,现在请你参加。
(1)[见字如面]书法小组书写了“父爱如山”四幅书法作品,其中属于楷书的一项是( )
A. B.
C. D.
(2)[话剧表演]表演小组要演出如下一幕,请结合《背影》一文,给该幕拟一个标题,同时在演员、服装安排上提出合理建议。
(3)[亲情礼赞]写作小组搜集了一段礼赞父爱的话,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再补写一句。
父爱是一盏明灯,让你的脚步即使在黑暗的夜里也能够勇往直前;父爱是一首歌曲,让你的身心即使历经磨难也依然乐观积极;父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背影》选段,完成各题。
①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③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A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 B 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C 上面,两脚再向上 D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沉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8.文中画线句中“没什么要紧”和“不要紧”的字面意思似乎相同,但联系全文看,它们所指的具体内容不同:“我”说“没什么要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什么要紧;父亲说“不要紧”是指_______________不要紧。
9.根据你对课文的感知填空。
选文2、3段写父亲送我的情景,其中写了父亲的以下行为:照看行李——讲定价钱——______________——嘱咐我路上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别离去。
10.文中A、B、C、D处分别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扑扑衣上的泥土”是因为刚才爬月台时蹭了一身土,父亲喜欢洁净,所以扑扑土以后心里就轻松了。
B.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是因为买的橘子并不太重,父亲在暗示儿子自己并不累。
C.泥土表明当时车站的环境很脏,“轻松”是说父亲能为儿子买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同时在暗示儿子,说自己并不累。
D.照应了父亲爬月台的情节,“轻松”说明不是真轻松,表明父亲能为儿子买橘子而感到内心满足,是父亲一片爱子之心的自然流露。
12.朱自清的文章语言简洁、朴素自然、感染力强。赏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句中的“找不着”能否换成“看不见”了?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说 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往日蓄得一池清冽冽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②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③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
④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⑥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⑦在风雨冰雪的洗礼中,在百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而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⑧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人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灵魂光辉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亭亭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⑨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⑩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偕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选自《美文》2002年第10期,有删改 )
13.根据第⑧段的内容概括古代精神的种荷者“种荷”的主要方式。
14.赏析第①段画线的句子。
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15.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④-⑥段的作用。
16.第⑨段说,楚楚动人的荷,能使人“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这“生命的真谛”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分析。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父亲的露珠
李汉荣
①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②看看这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天不会因为秦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是太多太多了。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我卑微的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③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④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⑤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⑥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⑦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有几棵青笋竟踮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⑧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父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眯了几下眼睛。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⑨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他看见什么了?
⑩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驭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就浇铸到哪里。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露珠,这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墒情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17.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追寻远去的露珠
18.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的形象。
20.作者选取“露珠”这一事物来阐发情思,有何作用?
21.李汉荣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的文字只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只是怀念一种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是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22.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冷漠——( )——( )——感激
23.选文⑤⑥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概括其主要内容,并结合选文分析作用。
24.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
(1)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5.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试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26.通读全文,说说文中“良心”有哪些含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A
6.D
7.(1)D
(2)(示例)望父买橘。在演员安排上,找一个长得偏胖的男生;在服装安排上,准备一顶黑布小帽、一件黑布大马褂、一件深青布棉袍。
(3)(示例)是一座高山 让你的征途即使步履维艰也能够找到依靠
8. 作者说“没什么要紧”的是指自己独自乘火车去北京没什么要紧; 父亲说“不要紧”是指自己的事暂时放一放不要紧。
9. 拣定椅子 嘱托茶房 穿过铁道买橘子
10.蹒跚、探身、攀着、缩
11.D
12.不能换,因为“找不着”写出“我”一直盯着父亲的背影看,直到再也找不到了,表现了我对他的感激、牵挂和难舍之情。而“看不见”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13.写诗作文,赞颂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
14.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满面春风地迎接严酷考验的顽强生命力。
15.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使荷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表明荷的美好品行是千锤百炼的结果。
16.作者写荷,重在突出它与恶劣的环境抗争,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由物及人,告诉人们,不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遭受怎样的痛苦和创伤,都应该坚持高风亮节,保持生命的伟力。
17. 捡拾露珠 传承露珠 收获露珠
18.“高大”和“细弱”形成对比,突出树与草的不同特点,充分表现了上苍分配露珠范围之广。
19.勤劳、朴实、热爱土地、热爱乡土生活、对露珠、泥土、庄稼有深厚感情的人。
20.通过露珠这一具体事物,将大自然的万千生灵与父亲的日常联系起来,全文浑然一体;露珠的透明纯真,清洁永恒与父亲的勤劳朴实、忠厚深情是高度一致的,都体现了大自然本然的一面;露珠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既承载着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恩,对父亲的怀想与追念,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渐渐消逝的惋惜和失落。
21.示例: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美好透明、清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父亲和露珠有着太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他们都与自然相伴,渺小平凡、简单纯净,他们相伴相守,是世间最美、最和谐的画面。面对大自然公平的赐予,我们不该丢失的是心灵的柔软、纯净与感恩,以及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方式。
22. 不满 羞愧
23.运用了插叙,交代了“我”冷血和憎恨父亲的原因,与下文父亲手术前的话相照应,更突出父亲的形象。
24.(1)“只好”写出了“我”当时的不情愿,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不满。(注意分析词语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一席话让“我”的灵魂受到强烈的震撼,突出了“我”震惊、自责,愧疚等复杂的心理。
25.示例一:当年父亲偏爱“我”,让大哥辍学顶职而让“我”念大学,与“我”因为没找到工作,对“父亲”心生憎恨(或父亲在生死之际,对“我”依然“不放心”与“我”冷血到“要回家睡觉”)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父亲的博爱与善良,以及“我”的狭隘和冷漠,呼唤了良心的回归,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示例二:“我”不满父亲当年的做法而憎恨父亲,手术签字时,“我”的漠然,不耐烦与得知真相后的震惊,羞愧,感激,守候并照顾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父亲胸怀的博大与“我”的狭隘,自私,呼唤了良心的回归,揭示了小说主题。
26.“良心”是父亲朴实的做事宗旨,(为了良心,父亲把上学的机会给了别人的孩子,把立孝子棒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无视养育多年的孩子对自己的憎恨和不满,把无限的愧疚和自责留给了自己)以良心为题突出了父亲朴实而高大的形象,同时,父亲的良心也唤醒了“我”的良心和良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