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钱塘湖春行》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钱塘湖春行》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20:31:58

内容文字预览

第13课 钱塘湖春行
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二、故事背景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课文诗意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初:刚刚。几处:形容数量少。 暖树:朝阳的树。新燕: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啄:取、衔。渐:逐渐,慢慢地。欲:想要。才:刚刚。没:淹没,盖住。不足:不够。
译文:
孤山寺之北贾公亭之西,湖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几只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唱歌啼鸣,不知谁家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繁多的野花渐渐开放,光彩照耀,想要使人的眼睛迷乱,青草初长成,刚能淹没马蹄。我最爱湖东景色总觉走不完看不够,因为掩映于绿杨浓阴里的白沙堤别有一番景致。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提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提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往来。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2.对这首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晚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湖东景点多,诗人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全,只能驻足观赏了。
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待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
B.颔联和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写了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C.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整首诗歌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4.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5.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晚春的轮廓。
B.颔联写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细腻地描了生机勃勃的春之景象。
C.颈联写乱花初放,芳草才生。“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咬文嚼字析古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没”两个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纷繁 隐没 B.杂乱 隐没 C.纷繁 沉没 D.杂乱 沉没
7.对《钱塘湖春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B.首联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落笔勾勒西湖早春轮廓。
C.颈联诗人描写了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绿草如茵刚刚能把马蹄淹没。
D.尾联点明行踪,与首联呼应,诗人完全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中颈联从植物角度写景,“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怒放,草木茂密的景象。
B.《采桑子》中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C.白居易从“骑马”的角度,欧阳修则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观察点,来描写了春日动人的美景。
D.两首诗都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诗人们愉悦的情感,读来清新可喜。
9.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②。
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巾。
【注释】①淑气:和暖的天气。②绿蘋(pín):浮萍。③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日中的《早春游望》。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以“春”为着眼点,用“几处”说明莺少,用“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
B.【乙】诗是一首和诗,诗中的“新”传达了时令特点和景色特征,更表现了景物蓬勃的生机。
C.两首诗都采用动静结合和虚实相生的写法描写早春的景物,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色。
D.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甲】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乙】诗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二字,勾画、渲染了一幅早春活泼生动的动态画面。
C.颈联写看到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而浅浅的小草,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尾联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二、诗歌鉴赏
11.古诗文的默写中,“雁”与“燕”总是容易混淆。小明认为,根据它们的不同意思加以理解,是最好的辨别方法。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甲】【乙】两诗中加点字“雁”与“燕”,说一说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诗的作者都交代了自己的游览走访的顺序,甲诗描写的风光是早春,可以从早莺、新燕、浅草看出来。
B.甲诗作为律诗,在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低”“泥”“蹄”“堤”押韵
C.甲诗中的“最爱”和乙诗中的“却喜”二字,都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眼前景物的喜悦心情。
D.乙诗的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13课 钱塘湖春行
知识梳理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其中以“因事立题”的《新乐府》最有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作。
二、故事背景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三、课文诗意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初:刚刚。几处:形容数量少。 暖树:朝阳的树。新燕: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啄:取、衔。渐:逐渐,慢慢地。欲:想要。才:刚刚。没:淹没,盖住。不足:不够。
译文:
孤山寺之北贾公亭之西,湖水初涨,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几只黄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树唱歌啼鸣,不知谁家刚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在衔泥筑巢。繁多的野花渐渐开放,光彩照耀,想要使人的眼睛迷乱,青草初长成,刚能淹没马蹄。我最爱湖东景色总觉走不完看不够,因为掩映于绿杨浓阴里的白沙堤别有一番景致。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提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提是诗人最爱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往来。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答案】C
【解析】C.有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作者看到的是春花正在开放,小草刚刚没过马蹄,还不是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翠绿如茵的景象。故选C。
2.对这首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晚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湖东景点多,诗人走也走不完,看也看不全,只能驻足观赏了。
【答案】B
【解析】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不是晚春。
C.本诗抒发的是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之情,没有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述错误。
3.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待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
B.颔联和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写了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C.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整首诗歌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答案】D
【解析】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热爱之情。4.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答案】B
【解析】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联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前一联抓住“早莺”和“新燕”的动态,描绘了春的活力与生机。后一联则抓住“乱花”和“浅草”两个意象,展现了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色,并非选项所说“暮春时节”。
5.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勾画出西湖晚春的轮廓。
B.颔联写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细腻地描了生机勃勃的春之景象。
C.颈联写乱花初放,芳草才生。“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A
【解析】A.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游行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即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水墨西湖图。选项中“西湖晚春”的说法表述错误;故选A。
6.【咬文嚼字析古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乱”“没”两个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纷繁 隐没 B.杂乱 隐没 C.纷繁 沉没 D.杂乱 沉没
【答案】A
【解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乱”,纷繁。“没”,隐没(或遮没)。故选A。
7.对《钱塘湖春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B.首联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落笔勾勒西湖早春轮廓。
C.颈联诗人描写了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绿草如茵刚刚能把马蹄淹没。
D.尾联点明行踪,与首联呼应,诗人完全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
【答案】C
【解析】C.“乱花渐欲迷人眼”描写早春见到的东一团、西一簇着的花,还没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描写了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理解有误。故选C。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
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对两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中颈联从植物角度写景,“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怒放,草木茂密的景象。
B.《采桑子》中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C.白居易从“骑马”的角度,欧阳修则以“轻舟”作为欣赏风景的观察点,来描写了春日动人的美景。
D.两首诗都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 充满诗情画意,洋溢着诗人们愉悦的情感,读来清新可喜。
【答案】A
【解析】A.根据“渐欲”与“才能”两词可以看出,这一联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渐放,草木萌发的景象。本项“百花怒放,草木茂密”表述有误。故选A。
9.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①催黄鸟,晴光转绿?②。
忽闻歌古调③,归思欲沾巾。
【注释】①淑气:和暖的天气。②绿蘋(pín):浮萍。③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日中的《早春游望》。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以“春”为着眼点,用“几处”说明莺少,用“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
B.【乙】诗是一首和诗,诗中的“新”传达了时令特点和景色特征,更表现了景物蓬勃的生机。
C.两首诗都采用动静结合和虚实相生的写法描写早春的景物,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色。
D.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甲】诗表达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乙】诗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C
【解析】C.“两首诗都采用动静结合和虚实相生的写法”有误。《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运用了寄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是一首和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历历如画。此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
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二字,勾画、渲染了一幅早春活泼生动的动态画面。
C.颈联写看到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景象,而浅浅的小草,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尾联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答案】C
【解析】C.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由此可知“繁花盛开、花团锦簇”有误;
二、诗歌鉴赏
11.古诗文的默写中,“雁”与“燕”总是容易混淆。小明认为,根据它们的不同意思加以理解,是最好的辨别方法。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甲】【乙】两诗中加点字“雁”与“燕”,说一说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雁”指大雁,在诗中,作者以“归雁”(归乡的大雁)自比,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情怀,也暗含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之情;“燕”指燕子,燕是初春特有的飞鸟,点明了季节,诗中以“争”与“啄”两个动词写燕,展示了春的生机勃勃,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及情感。
“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北归大雁正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雁”是大雁,作者以“归雁”自比,形象写出自己“单车问边”的情景,表达思乡之情;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形容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单车”问边,这种特殊的情景暗含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燕”体型娇小,在我国春向北来,是初春特有的飞鸟。诗句写新燕筑巢衔泥,点明了季节,表现了春的生机勃勃。本诗写初春西湖的美景,在景物中寄予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过山农家
顾况①
板桥②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③焙茶④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①顾况(727-815),唐代诗人,他提倡质朴淳厚的诗风,其诗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②板桥:指横跨山溪的木板桥。③嗔:责怪,埋怨。④焙茶:用微火烘烤茶叶,使返潮的茶叶去掉水分。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诗的作者都交代了自己的游览走访的顺序,甲诗描写的风光是早春,可以从早莺、新燕、浅草看出来。
B.甲诗作为律诗,在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低”“泥”“蹄”“堤”押韵
C.甲诗中的“最爱”和乙诗中的“却喜”二字,都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眼前景物的喜悦心情。
D.乙诗的作者写出了亲自参加山乡养鸡、焙茶、晒谷等劳动的感受,表达了对劳动的喜爱。
【答案】D
【解析】D.“过山农家”中“过”是“拜访,访问”的意思,结合“板桥人渡泉声”“鸡鸣”“焙茶”“晒谷”等词句可知,作者按照走访的顺序,依次摄取了山行途中、到达农舍、参观焙茶和晒谷的四个镜头,层次清晰地再现了饶有兴味的访问经历。作者绘声绘色,由物及人,传神入微地表现了江南山乡焙茶晒谷的劳动场景,以及山农爽直的性格和淳朴的感情。作者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该选项表述有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