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选择题
1.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对自己所读的名著做了介绍,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以真实为生命,比如《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斯诺用自己在中国陕甘宁地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从作品的标题到内容,都采取了客观的原则写作,态度不褒不贬。
B.虚构的文学作品,其内核很多也是有现实因素的,比如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虽然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却对当时的官场文化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揶揄,比如唐僧历尽劫难来到西天佛门圣地灵山,二位尊者却向他索要“人事”,才能面见如来。
C.很多文学作品有作者自传的影子,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位坚强的战士的故事,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写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与作者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十分相似。
D.名著,可以超越时空让人们反省自己、反思社会,比如舒庆春的“北漂青年”“祥子”,曾经满怀理想,但是几次受挫,理想幻灭,从一个要强的青年堕落成社会混混,不是源于他生性懒惰,而是那个社会就容不下一个淳朴的青年实现哪怕是卑微的梦想。
【答案】A
【解析】A.《红星照耀中国》这一作品的标题,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必将走向胜利,有明显的赞誉意味本身,包含着作者对中国革命力量的赞美;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包含对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的赞美;“从作品的标题到内容,都采取了客观的原则写作,态度不褒不贬”表述有误;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读《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可窥见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全书“用事实说话”,没有作者主观倾向性。
C.傅雷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一直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D.《水浒传》这部古代章回体小说,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的。
E.《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F.凡尔纳的“幻想三部曲”是《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答案】BF
【解析】B.“没有作者主观倾向性”不正确。作者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F.“凡尔纳的‘幻想三部曲’”表述不正确。《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被称作“凡尔纳三部曲”,也被人称为“海洋三部曲”,并不称为“幻想三部曲”;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台儿庄战役胜利发生在1938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的12月12日,1936年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结束,故选A
4.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那是个很繁华的地方,那时我非常想到哪里去。”以上语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自述。
B.“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以上语句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周恩来。
C.“他们是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音色,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以上语句出自《昆虫记》,描写的是螳螂。
D.科普巨著《昆虫记》中,作者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该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答案】C
【解析】C.表述不正确。根据“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和“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可知是蟋蟀,而非“螳螂”;
5.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答案】B
【解析】B.错误,是1936年6月至10月,不是1937年6月至10月。故选B。
6.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答案】D
【解析】D项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中国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甚至对如何正确理财都提出了建议。
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生动叙述了朱德同志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
D.《昆虫记》一书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答案】C
【解析】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生动叙述了刘伯承同志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
8.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实地采访,真实报道了中国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如毛泽东、朱德等。
C.彭德怀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并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D.《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该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答案】C
【解析】C.“彭德怀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并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表述有误,结合名著阅读积累可知,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并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的红军将领是徐海东;
9.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图书。
C.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答案】D
【解析】D.“没有作者主观倾向性”不正确。作者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故选D。
二、综合性学习
10.综合性学习
九年一班举办“红心向党”建党100周年《红星照耀中国》主题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校邀请市教研室刘老师为同学们做讲座。请你也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
(1)【邀专家】同学拟写了邀请函,但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不正确,还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依次分别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您好!为了提高同学们阅读名著的水平,我校将于2021年6月15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红心向党”的读书讲座,特邀您担任主讲嘉宾。请勿缺席。
振华中学
2021年6月1日
①格式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语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话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______作品,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____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说人物】下列不是《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的一项( )
A.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B.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一幅,就在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C.仇视有钱人,据说,如果彭德怀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
D.“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4)【探手法】下面材料,斯诺和贺敬之是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他们的兴奋、惊喜之情的?
【材料一】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材料二】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贺敬之《回延安》)
【答案】(1) 称呼语(尊敬的刘老师)要顶格 把“请勿缺席”改为“欢迎您的到来”/期待您的到来
(2) 纪实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3)C
(4)材料一运用了语言描写、景物描写(或间接描写)和反复的手法(手法任写出一个即可得1分),表现了斯诺进入红区的兴奋、惊喜之情。
材料二运用了排比(或铺排)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贺敬之见到延安新面貌的兴奋、惊喜之情。
【解析】(1)
本题考查邀请函的书写与语言的得体。根据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和语言表达的语境来分析。“尊敬的刘老师”是称呼,称呼语需要顶格。邀请函在语言表达上需要得体,并且根据对象而适当调整,本题中邀请的是专家老师,其中的“请勿缺席”语气生硬,不礼貌,不得体,需要改正,可改为“非常期待您的到来”。
(2)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结合掌握的知识可知《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C.“仇视有钱人,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讲的是贺龙,所以题干中说这是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表述不正确;
故选C。
(4)
本题考查语段赏析。
材料一:根据“到啦”、“我们到啦”可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根据“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可知,运用了环境描写,这些手法都表现了斯诺到达期盼已久的红区时的高兴、激动。
材料二:根据“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等词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根据“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些手法都表现了贺敬之回到延安,看到延安焕然一新的面貌,内心很开心、很惊喜。
三、语言表达
11.设计新书腰封,腰封也叫书腰,是在书籍中间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请仿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示例,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的腰封。
示例:一部激励了无数青少年的励志之作
本书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经典形象。他执着于革命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已经跨越了时空,让更多的人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答案】示例: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
这本节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延安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和红军将领的情况(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腰封的设计。设计书腰要抓住书籍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向读者展示本书的精彩内容即可。
示例:一部真实记录了一次伟大征程的经典之作
本书记载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革命先辈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追寻这心中的信仰,用血肉之躯来完成一次伟大的征程,来挽救国家于危亡的。
四、现代文阅读
①第二天,右岸的先锋部队落在后面了。四川军队沿路设了阵地,发生了接触。南岸的战士就更加咬紧牙关前进。不久,对岸出现了新的部队,红军从望远镜中看出他们是白军增援部队,赶到泸定桥去的!这两支部队隔河你追我赶,整整一天之久,红军先锋部队是全军精华,终于慢慢地把筋疲力尽的敌军甩到后面去了,因为他们休息的时间久,次数多,精力( )得快,因为他们毕竟并不太急于想为夺桥送命呀。
②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 )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座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座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③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 )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子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④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⑤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⑥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⑦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用来在宁夏,还会碰到他们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耗 横跨 征求 B.消失 横跨 征收
C.消耗 横贯 征收 D.消失 横贯 征收
1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红军渡河的过程。请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1) (2) (3) (4) (5) (6) (7)
内容概括 两支部队隔河你追我赶 红军发现从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剩下空铁锁 ___________ 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 __________ __________ 渡河英雄获得金星奖章
14.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从加点词语含义的角度)
(2)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5.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泸定桥的建桥历史和桥梁现状?
16.从《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来看,红军具有哪些精神?
【答案】12.A
13. 敢死队冒着炮火前进 白军已经仓皇后撤 全军渡过大渡河
14.(1)示例:“马上”是立即的意思,“紧紧”是牢固、不放松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写出了红军敢死队队员们冒死桥时的毫不犹豫、意志坚定,表现出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2)示例:这段文字运用了动作描写,“爬”“扑”“铺”等一系列动词,再现了红军在夺桥后灭火铺板的场景,表现出红军战士的迅捷和英勇。
15.①交代了白军没有炸毁这座桥的原因,叙述了从红军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的桥面只剩空铁索的现状;②表明红军渡河的难度极大;③进一步表现了红军作战的英勇。
16.示例:①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解析】12.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消失”的意思是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事物不复存在,侧重结果;“消耗”的意思是消散损耗,今多指因使用或受损而逐渐减少,侧重过程。第一空这里强调的是精力耗费得快,因此应该填“消耗”;
第二空:“横跨”的意思是两脚分跨在物体两边站立支撑着,今多指桥梁等建筑物横向跨越;“横贯”的意思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第二空这里指的是铁索桥,因此这里应该填“横跨”;
第三空:“征求”的意思是用书面或口头询问的方式访求,“征收”的意思是政府依法向个人或单位收取(公粮、税款等)。第三空后面搭配的是“志愿人员”,因此这里应该填“征求”;
13.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解答本题,需要先明确范围,再进行概括。此外,还需要注意格式,根据“红军发现从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的桥面只剩下空铁索”“红军战士爬上了铁板”等,可以发现概括的格式为“人物+事件”。第③段主要人物为红军敢死队,事件为冒着炮火前进;第⑤段主要人物为白军,事件为仓皇后撤;第⑥段主要人物为红军,主要事件为渡过大渡河。
14.(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马上”是立即的意思,“紧紧”是牢固、不放松的意思。在句中是说面对危险,红军们都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他们牢固地抓着铁索,一步一步地前进,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勇敢。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题干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因此判断描写方法是本题的关键。“爬上”“扑灭”“铺上”是红军战士的动作,因此这里是对人的动作描写,这一系列动词,体现了动作的敏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夺桥后灭火铺板的场景,这些战士不惧生死,表现了他们的勇敢。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赞美之情。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当然,这座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座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可知,叙述泸定桥的历史,是为了交代白军没有炸毁这座桥的原因。根据“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体现了红军渡河的难度很大,但红军没有屈服,而且最终成功了,这就展现了红军的英勇。
16.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与归纳。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战役没有一味地照搬照抄他国的经验,而是依据本国实际,制定策略,这体现了红军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他们在飞夺泸定桥时,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见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书中提到共产党的八条纪律“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四、借东西要还;五、损坏东西要赔;六、和农民买卖东西要公平;七、买东西要付钱;八、要讲卫生,盖厕所离住家要远”,这些纪律一方面体现了红军纪律严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红军与百姓的紧密关系。
红军旅伴
①他们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后者一般都按省份不同分别编制的。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只不过是时常作为开善意的玩笑的材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真的吵架。事实上,我在红区旅行的全部时间中,我没有看到红军战士打过一次架,我认为这在年轻人中间是很突出的。
②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③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唱起来,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④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⑤就拿我所见到的来说,农民们对我的红军旅伴并无不满的流露。有些农民似乎还十分友善,非常向着他们——这同最近分配土地和取消苛捐杂税大概不无关系。他们很自愿地把他们的一点点吃的东西卖给我们,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苏区的钱。我们在中午或傍晚到达一个村子时,当地苏维埃的主席就立即给我们安排住处,指定炉灶给我们使用。我常常见到农村妇女或她们的女儿自动给我们拉风箱生火,同红军战士说说笑笑——对中国妇女来说,特别是对陕西妇女来说,这是非常开通的一种现象。
⑥在路上的最后一天,我们在一个青翠的山谷中间的一个村子里歇脚吃中饭,所有的孩子们都来看他们头一次看到的洋鬼子。我决定考他们一下。
⑦“什么叫共产党员?”我问道。“共产党员是帮助红军打白匪和国民党的人,”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开腔道。“还有呢?”“他帮助我们打地主和资本家!”“那什么叫资本家呢?”这个问题可难住了一个孩子,可是另外一个孩子回答说:“资本家自己不干活,却让别人给他干活。”这个答复也许过分简单化了,不过我继续问:“这里有地主和资本家吗?”“没有!”他们都齐声叫道,“他们都逃跑了!”“逃跑了?怕什么?”“怕我们的红军!”
⑧“我们的”军队,一个农村孩子说“他的”军队?显然,这不是中国,但是,如果不是中国,又是什么国家呢?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7.第①段中“普通中国军队”和“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分别指的是什么?
18.第②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
19.在作者看来,这些“红军旅伴”具有怎样的特点?
20.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17.国民党军队 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
18.红军战士乐观积极,对革命最终能取得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念。
19.团结友爱 乐观向上 纪律严明 军民关系融洽
20.根据地的人民,哪怕是一个农村孩子,都把红军当作是自己的军队,这与作者所知的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完全不同。这里不是作者以前看到的中国,而是“红色中国”。
【解析】17.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结合“他们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后者一般都按省份不同分别编制的。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可知,“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中的“全国性”是指红军战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因此,“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指的是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与之相对的“普通中国军队”是指国民党军队。
18.考查对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可以看出,红军战士乐观积极;根据“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可以看出,红军战士对革命最终能取得胜利抱有坚定的信念。
19.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真的吵架。事实上,我在红区旅行的全部时间中,我没有看到红军战士打过一次架,我认为这在年轻人中间是很突出的”可以看出,“红军旅伴”团结友爱;从“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就突然唱起来,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可以看出,“红军旅伴”乐观向上;从“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可以看出,“红军旅伴”纪律严明;从“农民们对我的红军旅伴并无不满的流露……他们很自愿地把他们的一点点吃的东西卖给我们,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苏区的钱”可以看出,“红军旅伴”军民关系融洽。
20.考查对语句的理解。从“‘我们的’军队,一个农村孩子说‘他的’军队”可以看出,“显然,这不是中国”指的是这不是作者以前看到的中国,这里与作者以前所看到的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完全不同:根据地的人民,哪怕是一个农村孩子,都把红军当作是自己的军队。这充分表现了红军与百姓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感。“但是,如果不是中国,又是什么国家呢”强调的是这里和国民党统治的中国截然不同,这里的红军战士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纪律严明,这里的军民关系融洽,这里是“红色中国”。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一、选择题
1.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对自己所读的名著做了介绍,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实性的文学作品以真实为生命,比如《红星照耀中国》,美国记者斯诺用自己在中国陕甘宁地区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从作品的标题到内容,都采取了客观的原则写作,态度不褒不贬。
B.虚构的文学作品,其内核很多也是有现实因素的,比如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是我国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虽然情节看起来荒诞不经,但是却对当时的官场文化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揶揄,比如唐僧历尽劫难来到西天佛门圣地灵山,二位尊者却向他索要“人事”,才能面见如来。
C.很多文学作品有作者自传的影子,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描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普通的青年成长为一位坚强的战士的故事,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也没有自我放弃,而是写下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这与作者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历十分相似。
D.名著,可以超越时空让人们反省自己、反思社会,比如舒庆春的“北漂青年”“祥子”,曾经满怀理想,但是几次受挫,理想幻灭,从一个要强的青年堕落成社会混混,不是源于他生性懒惰,而是那个社会就容不下一个淳朴的青年实现哪怕是卑微的梦想。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读《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可窥见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全书“用事实说话”,没有作者主观倾向性。
C.傅雷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一直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D.《水浒传》这部古代章回体小说,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的。
E.《西游记》这部神魔小说,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为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F.凡尔纳的“幻想三部曲”是《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开始向往到长沙去,长沙是一个大城市,是湖南省的省会,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少的学堂,那是个很繁华的地方,那时我非常想到哪里去。”以上语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的自述。
B.“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以上语句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写的是周恩来。
C.“他们是春天里最早出来唱歌的歌者……他的声音可以与蝉的清澈的鸣叫相抗衡,并且没有后者粗糙的音色,这是因为它知道怎样调节它的音调。”以上语句出自《昆虫记》,描写的是螳螂。
D.科普巨著《昆虫记》中,作者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将它们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该巨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5.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6.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B.《傅雷家书》可谓是苦心孤诣的教子书,傅雷反复告诫儿子傅聪要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他甚至对如何正确理财都提出了建议。
C.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生动叙述了朱德同志与彝族同胞歃血为盟,占领泸定桥,胜利渡过大渡河的故事。
D.《昆虫记》一书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8.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不仅照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B.《红星照耀中国》通过实地采访,真实报道了中国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如毛泽东、朱德等。
C.彭德怀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并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D.《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该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9.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书又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本书是一部向世界介绍、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图书。
C.本书是按照作者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D.本书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作品,没有体现作者的倾向性。
二、综合性学习
10.综合性学习
九年一班举办“红心向党”建党100周年《红星照耀中国》主题阅读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校邀请市教研室刘老师为同学们做讲座。请你也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
(1)【邀专家】同学拟写了邀请函,但邀请函中有一处格式不正确,还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依次分别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刘老师:
您好!为了提高同学们阅读名著的水平,我校将于2021年6月15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举办“红心向党”的读书讲座,特邀您担任主讲嘉宾。请勿缺席。
振华中学
2021年6月1日
①格式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语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话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______作品,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____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说人物】下列不是《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的一项( )
A.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B.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一幅,就在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C.仇视有钱人,据说,如果彭德怀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
D.“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4)【探手法】下面材料,斯诺和贺敬之是运用什么方法表现他们的兴奋、惊喜之情的?
【材料一】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材料二】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贺敬之《回延安》)
三、语言表达
11.设计新书腰封,腰封也叫书腰,是在书籍中间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请仿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示例,设计《红星照耀中国》的腰封。
示例:一部激励了无数青少年的励志之作
本书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经典形象。他执着于革命信念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已经跨越了时空,让更多的人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
①第二天,右岸的先锋部队落在后面了。四川军队沿路设了阵地,发生了接触。南岸的战士就更加咬紧牙关前进。不久,对岸出现了新的部队,红军从望远镜中看出他们是白军增援部队,赶到泸定桥去的!这两支部队隔河你追我赶,整整一天之久,红军先锋部队是全军精华,终于慢慢地把筋疲力尽的敌军甩到后面去了,因为他们休息的时间久,次数多,精力( )得快,因为他们毕竟并不太急于想为夺桥送命呀。
②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同华西急流深河上的所有桥梁一样都是用铁索修成的。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 )在河上,铁索两端埋在石块砌成的桥头用水泥封住。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当然,这座桥本来是应该炸毁的,但是四川人对他们少数几座桥感情很深;修桥很困难,代价也大。据说光是修泸定桥“就花了十八省捐献的钱财”。反正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
③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 )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子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④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⑤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⑥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⑦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用来在宁夏,还会碰到他们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惊讶,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消耗 横跨 征求 B.消失 横跨 征收
C.消耗 横贯 征收 D.消失 横贯 征收
1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红军渡河的过程。请阅读文章,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1) (2) (3) (4) (5) (6) (7)
内容概括 两支部队隔河你追我赶 红军发现从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剩下空铁锁 ___________ 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 __________ __________ 渡河英雄获得金星奖章
14.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1)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从加点词语含义的角度)
(2)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15.选文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泸定桥的建桥历史和桥梁现状?
16.从《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来看,红军具有哪些精神?
红军旅伴
①他们来历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国军队相比,是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后者一般都按省份不同分别编制的。他们的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只不过是时常作为开善意的玩笑的材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们真的吵架。事实上,我在红区旅行的全部时间中,我没有看到红军战士打过一次架,我认为这在年轻人中间是很突出的。
②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种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的确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着一种自信的感觉。
③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唱起来,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④他们有的那点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我们走过山上的一丛野杏树时,他们忽然四散开来去摘野杏,个个装满了口袋,总是有人给我带回来一把。临走时他们好像一阵大风卷过一般又排列成行,赶紧上路,把耽误了的时间补回来。但是在我们走过私人果园时,却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们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
⑤就拿我所见到的来说,农民们对我的红军旅伴并无不满的流露。有些农民似乎还十分友善,非常向着他们——这同最近分配土地和取消苛捐杂税大概不无关系。他们很自愿地把他们的一点点吃的东西卖给我们,毫不犹豫地收下了苏区的钱。我们在中午或傍晚到达一个村子时,当地苏维埃的主席就立即给我们安排住处,指定炉灶给我们使用。我常常见到农村妇女或她们的女儿自动给我们拉风箱生火,同红军战士说说笑笑——对中国妇女来说,特别是对陕西妇女来说,这是非常开通的一种现象。
⑥在路上的最后一天,我们在一个青翠的山谷中间的一个村子里歇脚吃中饭,所有的孩子们都来看他们头一次看到的洋鬼子。我决定考他们一下。
⑦“什么叫共产党员?”我问道。“共产党员是帮助红军打白匪和国民党的人,”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开腔道。“还有呢?”“他帮助我们打地主和资本家!”“那什么叫资本家呢?”这个问题可难住了一个孩子,可是另外一个孩子回答说:“资本家自己不干活,却让别人给他干活。”这个答复也许过分简单化了,不过我继续问:“这里有地主和资本家吗?”“没有!”他们都齐声叫道,“他们都逃跑了!”“逃跑了?怕什么?”“怕我们的红军!”
⑧“我们的”军队,一个农村孩子说“他的”军队?显然,这不是中国,但是,如果不是中国,又是什么国家呢?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7.第①段中“普通中国军队”和“真正的‘全国性’的军队”分别指的是什么?
18.第②段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你认为这个原因是什么?
19.在作者看来,这些“红军旅伴”具有怎样的特点?
20.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