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同步知识梳理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21:54:03

内容文字预览

第13课 使至塞上
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⑽单车欲问边: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⑾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古诗《使至塞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交代地址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衬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巧妙地借所见之景“征蓬”“归雁自比,即景生情,传达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对仗工整,境界开阔。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使命未毕,余味耐嚼。
【答案】C
【解析】C.“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有误,颈联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应为“奇特壮丽(壮阔雄奇)的塞外风光”。故选C。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属国”是诗人自称,“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说明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B.“归雁”说明大雁向北飞,暗示诗人出使的季节是秋季,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直抒飘零之感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等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骑兵来报,言说都护已到了燕然前线,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答案】B
【解析】B.大雁在春天往北回飞,故称“归雁”。“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归雁一样飞入北方的天空。所以诗人出使的季节是春季。故选B。
3.对《使至塞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象征了诗人此时漂泊异乡的飘零之感,蕴含着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激愤与抑郁。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B
【解析】B项中“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不正确,应该是壮阔雄奇的塞外风光。
4.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心情。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军正在前线呢,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
【答案】D
【解析】D.错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表达诗人对边关将士的赞美之情,对他们杀敌报国,守卫边疆精神的歌颂,并未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
5.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诗人用“属国”借指自己的使者身份,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B.颔联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身为使者的自豪感。
C.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
【答案】B
【解析】B.颔联意思是:征蓬漂泊无依,飞出了边塞;大雁长鸣,飞入了胡地的天空。作者以以“征蓬”“归雁”自比,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愤懑不平,孤苦无依的情绪。本项“身为使者的自豪感”赏析有误。故选B。
6.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B
【解析】B.“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有误,颈联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应为“奇特壮丽(壮阔雄奇)的塞外风光”;
7.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胸臆,言事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写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清幽秀丽的江南风光。
D.尾联呼应首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蕴含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达观。
【答案】C
【解析】C.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联系诗题“使至塞上”可知,颈联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了诗人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本项对修辞手法的判断,画面的的理解分析均存在错误;
8.理解与鉴赏下列诗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B.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野望》)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写出了牛羊在暮色中,焦急地等待牧人带领回家的情形。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写出诗人虽然像“征蓬”一样,身不由己地出关劳军,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答案】B
【解析】B.“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的意思是: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故选B。
9.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达了内心的孤寂。
B.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传达了出塞归来后轻松安宁的感受。
C.颈联描绘了大漠直上云霄的烽烟、渺无尽头的黄河、大而圆的落日,奇美壮观。
D.这首诗既描绘了塞外特有的风光,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情感。
【答案】B
【解析】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意思是: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轻松安宁的感受”表述有误;
1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为“我从家乡启程,万里行舟,依依不舍地送走朋友,看到朋友远行,也勾起了我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却还没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的沙漠中烽火台上孤烟直上,无尽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天色已晚,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不禁生出无限的哀愁”。
【答案】A
【解析】A.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意思是“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并非“依依不舍地送走朋友”“看到朋友远行,也勾起了我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二、诗歌鉴赏
古诗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1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12.D
【解析】11.标题考查炼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2.D.“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理解有误,“候骑”是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诗人到萧关,遇见了侯骑,却没有见到将官,原来都护正在前线作战。写出了战事之紧,表达了对将官的赞美。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诗歌颈联因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费为“千古壮观”,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4.请从意象选用的角度,概括王维“征蓬出汉塞”与文天祥“身世浮沉雨打萍”在表情达意上的共同点。
【答案】13.示例一:颈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大、孤、直、长、圆等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真可谓是“千古奇观”。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对仗工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突出了边境的荒凉。同时侧面烘托了成边将士艰苦生活。凸显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
14.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征蓬”指随风飘荡的蓬草,王维借“征蓬”的意象来自喻,写出了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文天祥则借用水中浮萍的意象来比喻自己坎坷的身世漂泊无定。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一个“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生动而又传神。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能力。“征蓬出汉塞”中,诗人以“征蓬”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身世浮沉雨打萍”中,作者以“浮萍”为喻,概括了自己坎坷不平的一生。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13课 使至塞上
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这里代指前线。
  ⑽单车欲问边:一作“衔命辞天阙,单车欲问边”。
  ⑾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创作背景
  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古诗《使至塞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交代地址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衬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巧妙地借所见之景“征蓬”“归雁自比,即景生情,传达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对仗工整,境界开阔。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使命未毕,余味耐嚼。
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属国”是诗人自称,“居延”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说明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境。
B.“归雁”说明大雁向北飞,暗示诗人出使的季节是秋季,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直抒飘零之感和思归之情,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
C.颈联以传神的笔墨描写了大漠、烽烟、长河、落日等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象,笔力苍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诗人长途跋涉,终于到达萧关,骑兵来报,言说都护已到了燕然前线,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赞扬了边塞将士的爱国热情,也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3.对《使至塞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象征了诗人此时漂泊异乡的飘零之感,蕴含着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激愤与抑郁。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4.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烘托孤寂的心境。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心情。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写诗人在萧关遇到侦察兵,一问才知道将军正在前线呢,表现出诗人的惆怅、激愤和抑郁。
5.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诗人用“属国”借指自己的使者身份,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B.颔联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身为使者的自豪感。
C.颈联则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前线统帅;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军正在前线呢!
6.古诗词鉴赏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塞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7.下面对《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点题,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B.颔联承接首联,直抒胸臆,言事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写景,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清幽秀丽的江南风光。
D.尾联呼应首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蕴含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达观。
8.理解与鉴赏下列诗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全诗以一个“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B.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野望》)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写出了牛羊在暮色中,焦急地等待牧人带领回家的情形。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
写出诗人虽然像“征蓬”一样,身不由己地出关劳军,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9.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表达了内心的孤寂。
B.颔联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传达了出塞归来后轻松安宁的感受。
C.颈联描绘了大漠直上云霄的烽烟、渺无尽头的黄河、大而圆的落日,奇美壮观。
D.这首诗既描绘了塞外特有的风光,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情感。
10.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为“我从家乡启程,万里行舟,依依不舍地送走朋友,看到朋友远行,也勾起了我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为“野花竞相开放,却还没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程度;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为“浩瀚的沙漠中烽火台上孤烟直上,无尽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为“天色已晚,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不禁生出无限的哀愁”。
二、诗歌鉴赏
古诗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3.诗歌颈联因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费为“千古壮观”,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4.请从意象选用的角度,概括王维“征蓬出汉塞”与文天祥“身世浮沉雨打萍”在表情达意上的共同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