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22:07:24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简陋(lòu) 锃亮(zènɡ) 正襟危坐(jīn)
B.禁锢(gù) 诘责(jié) 周济(jì) 广袤无垠(mào)
C.不逊(xùn) 匿名(nì) 尴尬(gà) 冥思遐想(míng)
D.炽热(zhì) 犀利(xī) 辍学(chuò) 深恶痛疾(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ABC三项正确。D项修改为:炽热(chì), 辍学(chuò), 深恶痛疾(wù)。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责(jí) 和蔼(ǎi) 禁锢 鹤立鸡群
B.黝黑(yǒu) 私塾(shú) 躁热 意趣盎然
C.吹嘘(xū) 畸形(qí) 溺死 藏污纳垢
D.窒息(zhì) 炽热(chì) 愚钝 油光可鉴
【答案】D
【解析】A.“诘”应读“jié”;
B.“躁”应为“燥”;
C.“畸”应读“jī”。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A项背景必须独立成段表述错误,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B项正确;C项“郭晶晶”应为“吕伟”;D项“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应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况”。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项没有语病。其他各项语病如下:B项语意不明,句中“发电量不能输送”,“发电量”改为“发的电”。C项介词错用,“在”改为“对”,引出对象。D项否定词使用错误,去掉“不”。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 最 恰 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的确”一词体现了语意与语气的承接,④可作为第一句; ①“个人角度”从逻辑关系上看,承接了上一句句意,可作为第二句;②③体现了由“国家”而“世界”的层次,可分别第三、第四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②③。故选C。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知道了要怎样孝敬父母,比如尊敬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说话要和颜悦色,还要帮忙做家务。
B.鲁迅的《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
C.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D.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疾,对反腐败斗争充满希冀。
【答案】C
【解析】A.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句中用来形容对待爸妈的态度,正确;
B.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句中用来形容《阿Q正传》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深刻,正确;
C.任劳任怨:不怕辛苦劳累,不怕受埋怨。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D.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句中用来形容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厌恶,正确;
7.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答案】C
【解析】C项“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据此,答案为D。
9.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答案】C
【解析】A.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此处用来形容观光购物的人,使用不正确;
B.无独有偶:表示两个人或两件事十分相似。此处用来形容考试成绩,使用不正确;
C.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使用正确;
D.左右逢源: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不合语境;
10.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答案】B
【解析】B.省略号与“等”不能一起使用,可删掉其一;故选B。
二、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你班准备举办一次以“诚信”为话题的即兴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演讲的开头方法有多种,如:自我介绍、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开个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你演讲时,下面同学突然递了一张纸条,问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你该如何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提示:任选一种,语言简练,紧扣要表述的内容即可) (2)示例:有同学问我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我很坦率地告诉大家,有过!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了。
【解析】(1)为演讲词写开头。可使用“自我介绍、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之中的任意一种。演讲的开头,必须要马上抓住听众的注意力,可以语出惊人,可以利用幽默,可以设置悬念,可以讲述故事,建立信任等。在内容上,绝对不能脱离“诚信”这一主题。在语言上应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并注意词语的感彩,以便更好地打动听众。
(2)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可实事求是地承认曾经的不诚信的行为,然后可抓住自己的这件事,谈自己是如何从中吸取教训,成长为一个坚守诚信的人的。
三、语言表达
1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
(2)周济:
(3)任劳任怨:
(4)为富不仁:
(5)聊叙:
【答案】(1)劳动好手。
(2)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帮助。
(3)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4)贪财好利,没有好心肠。
(5)姑且谈谈。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如“好劳动”中“好”根据字音读“hǎo”,是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的意思,理解为“好手”。或者先要知道单个字的意思,再加以组合,如“聊叙”,“聊”,姑且,“叙”,谈,组合在一起就是“姑且谈谈”。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藤野先生》有关选段,完成问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3.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15.“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16.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17.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3.“日暮里”触发了作者忧国之情,印象深刻;“水户”是反清志士客死的地方。反映了作者爱国的思想感情。
14.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铺垫。因为有了这段内容,藤野先生的真诚关心就表现得更突出了。
15.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16.热情诚恳,求实精神。
17.选取典型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解析】13.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日暮里”与中国一句思乡古诗“日暮乡关何处是”有关,“水户”是明代一位爱国人士客死的地方。作者是“见地生情”,现结合作品中其它的情节即可了解作者爱国情感。
1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阅读有关文段内容,从日本友好人士对作者的照顾之方面内容来概括,日本职员的“操心”体系现在“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衬托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说明其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怀为铺垫,突出藤野先生的形象。
15.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先要知道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来理解。“大概”表示推测,不确定,鲁迅把在仙台受到的“优待”,用诙谐的语气猜测其中的原因。
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性格时,需要联系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逐一分析即可。根据文本中第⑤段写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看出他热情诚恳,关心入微。第⑥段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看出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17.考查对文章写法上的理解。写人的文章,离不开写事,要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特点。选文,通过精选两件事情,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突出人物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②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③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19.理解下面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藤野先生"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想象一下,藤野先生可能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试写出几句。
21.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18.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和鼓舞。
19.最:表示程度极高,表明藤野先生给“我”鼓励最大,让“我”感激的程度最深,从而突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20.符合心理描写就可以。
21.他是一个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的学者,是一个为人善良、诚恳,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解析】18.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
结合②段的“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和③段的“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可概括出,离开仙台后,我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和鼓舞。
19.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
“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用“最”这个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表明在鲁迅看来,藤野先生是所有“我师的之中”,程度最高,无人超越的一个;用“最”字表明了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高度评价,更侧面写出了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
20.本题考查阅读迁移能力。
藤野先生严谨的学术精神,高尚的品格,成为已是文学家的鲁迅的精神动力,激励鲁迅继续用文字“疗救国民灵魂”。揣摩出人物有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心理,然后结全文章内容用合适的语句表达出来,围绕“鼓励、学习”等表达即可。
示例:周君,前路艰辛,但长夜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正如科学的研究永远是向前的。作为一名社会斗士,你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永不屈服的一面!相信我,你能行!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②段的“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可概括出,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是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结合③段的“他所改正的讲义”可以看出,先生认真负责,是一个好老师。
五、填空题
22.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是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夫 托尔斯泰是_____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
【答案】 奥地利; “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国、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2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
(1)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
(2)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 )
(3)“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
【答案】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方式。“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是外貌描写。“穿上外衣”“挽臂步行”是动作描写。“看哪……看哪!”是语言描写。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二单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简陋(lòu) 锃亮(zènɡ) 正襟危坐(jīn)
B.禁锢(gù) 诘责(jié) 周济(jì) 广袤无垠(mào)
C.不逊(xùn) 匿名(nì) 尴尬(gà) 冥思遐想(míng)
D.炽热(zhì) 犀利(xī) 辍学(chuò) 深恶痛疾(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责(jí) 和蔼(ǎi) 禁锢 鹤立鸡群
B.黝黑(yǒu) 私塾(shú) 躁热 意趣盎然
C.吹嘘(xū) 畸形(qí) 溺死 藏污纳垢
D.窒息(zhì) 炽热(chì) 愚钝 油光可鉴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主要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主要介绍的是中国10米跳水冠军郭晶晶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一着惊海天》是一篇通讯,主要报道的是我国核潜艇首次成功潜入深海的情况。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 最 恰 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知道了要怎样孝敬父母,比如尊敬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说话要和颜悦色,还要帮忙做家务。
B.鲁迅的《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
C.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D.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疾,对反腐败斗争充满希冀。
7.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C.《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都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D.《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
9.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
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
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10.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好吧。”他说,“我相信你能行!”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等……
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和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二、综合性学习
11.综合性学习。
你班准备举办一次以“诚信”为话题的即兴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演讲的开头方法有多种,如:自我介绍、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开个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你演讲时,下面同学突然递了一张纸条,问你是否有过不诚信的行为,你该如何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解释下列词语。
(1)好劳动
(2)周济:
(3)任劳任怨:
(4)为富不仁:
(5)聊叙: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藤野先生》有关选段,完成问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3.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
15.“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
16.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17.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②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③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19.理解下面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20.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藤野先生"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想象一下,藤野先生可能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试写出几句。
21.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五、填空题
22.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是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夫 托尔斯泰是_____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
2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手法。
(1)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
(2)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 )
(3)“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