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件(5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件(52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1 14: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三维目标:
1、 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2、 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3、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
教学重点:理解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2.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课程导入:燃烧的热带雨林为何如此牵动人心?
2019年8月13日,NASA地球观测站拍摄到的巴西亚马孙森林大火卫星图像,图像显示森林上空烟尘弥漫。据外媒报道,由于干旱的气候和各种人为原因,亚马孙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据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的卫星数据显示,亚马孙地区森林大火已持续燃烧了16天,“地球之肺”正面临不能承受之重。
世界各地网民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为亚马孙祈祷”的呼吁,要求相关政府关注亚马孙森林大火的形势,并拯救人类“地球之肺”。
课程导入:燃烧的热带雨林为何如此牵动人心?
XUEXIMUBIAO
根据 NASA 22日和23日拍摄的图像记录,安哥拉发生了6902起野火,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了3395起野火,远超过巴西的2127起野火。
人们担心会威胁到刚果盆地热带雨林。
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其分布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环境资源
+
=
森林资源是指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
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其分布
森林可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
森林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和化工原料。
林区有大量的动植物和珍贵的药材。
1、 森林作为一种自然资源
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其分布
2、 森林作为一种环境资源
资料1: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当城市绿化面积达到50%以上时,大气中的污染物可得到有效控制。
净化空气
资料2: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所以树林中的空气湿度明显上升。据计算,城市绿地面积每增加1%,当地夏季的气温可降低0.1摄氏度。
调节气候
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其分布
2、 森林作为一种环境资源
资料3: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效果最好,可降低风速50%。
防风固沙
资料4: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而建造这样一个水库需要投资千余万元。
涵养水源
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其分布
资料5:在农田林网内通常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加土壤含水量10%~20%。据测定,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大大削弱了雨滴的冲击力;地表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把地表径流量减少到裸地的1/4以下,泥沙减少到裸地7%以下。
保持水土
2、 森林作为一种环境资源
资料7: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将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就会上亿……
维护生物多样性
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其分布
2、 森林作为一种环境资源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调节气候
O2
稳定大气成分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繁衍物种及维护生物多样性
净化空气
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
防风固沙
课堂活动:不同地区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河流中上游、坡地——
平原农田周围——
荒漠地区——
园林区——
道路两旁——
沿海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防止海风侵袭、保护海岸和农田
说出以下地区森林的作用
思考导学:森林的急剧减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
全球气候失调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发
生物多样性锐减
森林破坏的负面影响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效益,一旦森林破坏,必然使其生态环境功能丧失,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开发保护问题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
亚马孙热带雨林作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森林,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巴西政府的开发计划而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活动探究:木材采伐与热带丛林的关系
1. 一些沿海低地的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它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起来,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2. 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
森林面积减少
大气CO2含量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
两极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
沿海国家心系木材公司
3. 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少,首先要保护好现存的森林,其次是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由来
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连续不断,生长着常绿茂密的乔木为主的森林。树林里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故称“雨林”。
2、雨林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大约南北
纬10°范围内,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
展到南北纬15°~25°左右。
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
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最大分布:亚马孙河流域
成因:
①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大量降水。
②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亚东北部东澳大利亚暖流、巴西东南部的巴西暖流)。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热带雨林的非地带性分布成因
雨林的分布延伸到南北纬15°~25°向风地带的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
问题探究:亚马孙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①从大陆轮廓看,南美洲大陆北宽南窄,亚马孙平原位于最宽处,成为世界最大的平原。
②从纬度位置看,赤道穿过,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空气对流旺盛。
③从大气环流看,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均从大西洋上吹来,带来丰富水汽。
④从地形看,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从东北、东南海上来的湿热信风气流长驱直入,向西遇安第斯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⑤从洋流看,沿海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的景观特点
热带雨林高大茂密而常绿,由无御寒 、无抗旱能力的树种组成,乔木种类非常丰富,层次多而界限不明,没有明显的优势种。乔木具板状根,支柱根、气生根和老茎生花现象。层间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发达,并有绞杀植物。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CO2




功能最强
大的生态系统
生产力最高
的生物群落
O2
占全球氧气总量的1/3
固定的碳上千亿吨/年
固碳作用




(1)调节全球碳氧平衡
平均每呼吸三口氧气中,有一口来自亚马孙热带雨林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促进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森林类似海绵的作用,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并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返还给大气,形成云雨。
思考:亚马孙热带雨林被毁对当地水循环、气候的影响是什么?
1. 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2.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会使当地气候变干,年温差和日温差变大,气候恶化。
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被打破,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对全球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全球气候恶化,气象灾害频繁。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人类医学的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1/5以上
森林储量占世界总量30%,植物种类、鸟类占世界50%,亚马孙河淡水鱼达2000多种
在雨林中有20多种可可,目前人类只食用1种
在雨林中有30多种橡胶,目前人类仅培育2种
对治疗癌症有效的植物有70%生长在雨林中
雨林中发现对治疗艾兹病有很高疗效的植物
雨林中还有许多已知或未知的珍贵医药资源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4、雨林生态的优势与脆弱性
群落生产力高
高大密集
乔木为主
充足的热量
连续不断的生长季节
丰沛的水分
光合作用强
生物生长迅速
生物循环旺盛
热带雨林的优越性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生态的脆弱性
4、雨林生态的优势与脆弱性
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遭受强烈淋洗
土壤贫瘠
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
植被恢复难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植物体内
全年高温多雨
生物循环旺盛
雨林的脆弱性:
(1)养分存储于生物部分,土壤相当贫瘠
(2)一旦破坏,难以恢复
思考:结合雨林生态优势和脆弱性,论证“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为什么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
这是因为雨林的生态就象沙漠生态一样脆弱。
(1)在茂密森林的覆盖下,有与沙漠地区相同程度贫瘠的土壤。
(2)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活动探究:迁移农业与热带雨林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 阅读图2.17,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过程:选择适于耕作的小块土地 焚烧开荒 连续耕作1-3年 因肥力下降土地弃耕 森林再生需15-20年 再次焚烧
恢复周期:基本恢复至少15年,完全恢复至少80年。
活动探究:迁移农业与热带雨林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2. 阅读图2.18,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A:表示原始森林土壤肥力比较低 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
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下降到最低 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活动探究:迁移农业与热带雨林
3. 结合图2.19,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农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休耕期越长,越有利于雨林的恢复,也能保障农作物的产量;而休耕期越短,越不利于雨林的恢复,也会逐渐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最终会导致雨林的衰亡。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减退。
2013年9月25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暨城市生态建设会议上,国家林业局授予赤峰等17个城市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据此回答1~2题。
除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城市森林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这包括
A. 提供农林产品 B. 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C. 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温室效应 D. 提供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
A. 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 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 要多引进国外的优良树种 D. 树种要整齐划一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雨林开发的背景
(1)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
(2)发达国家保护本国森林资源,广阔的消费市场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人类的开发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大规模农牧场开发、商业性伐木、水利和公路建设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亚马孙开发计划
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
起源:巴西人口的急增和土地需求膨胀
主要计划项目:
(1)迁都巴西利亚
(2)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3)移民亚马孙平原
(4)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迁都巴西利亚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从大西洋沿岸横跨亚马孙地区,一直延伸到西部秘鲁边境,大规模的农场和牧牛场随之出现,伐木公司运输更加方便
沿线新建了城镇居民点,河川沿岸建起造纸厂、炼铝厂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思考:评价修建雨林公路的利与弊。你认为雨林公路该不该修?
从“弊”的方面看,它可能造成林区居民的增加、开发公司蜂拥而至、相应的工厂也乘势而入,雨林的受损程度也日益加大,甚至会加速雨林的毁灭,导致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
从“利”的方面看,它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当地的经济建设将会随之突飞猛进,巴西国内的经济压力将得到缓解。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移民亚马孙平原
促使移民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亚马孙地区地广人稀,人口稠密的东北部却是巴西最干旱的地方
②社会经济因素:巴西东北部贫困人口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③政策因素:“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牧场
巴西政府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身负巨额外债,背上沉重的经济和财政包袱
发达国家
雨林优质硬木的消费需求
坚持保护本国森林资源
提供巨额投资来开发亚马孙等地区的雨林
广阔的牛肉消费市场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对雨林的破坏:砍伐优质木材、毁林烧荒、开辟大型肉牛场,导致雨林被破坏并难以恢复
三、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四、雨林的未来——开发还是保护?
图2.25 西欧人与巴西人的争论
争论的实质是什么?
——从不同的立场谋求发展
全球生态平衡?
短期经济利益?
可持续的雨林开发和经营方式
从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考虑
从当地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来看
保护
开发
保护雨林的同时,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
四、雨林的未来——开发还是保护?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为优先目标的一系列保护计划和措施。保护亚马孙雨林,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尤其是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保护措施:
①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②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③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④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⑤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⑥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应用实例: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保护与开发)
西双版纳的雨林生态农业
原理:光在林中垂直衰减
措施:建立多层次的人工经济林
上层乔木:橡胶
灌木层:茶树、咖啡
底层: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
评析:这种雨林生态农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光照,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经济效果,较好地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小论题:协调雨林开发和保护的可能办法
论题一:保护雨林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参考论点:
(1)发达国家早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发展了经济、积累了财富,当环境出现问题时,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发展中国家,增加它们发展的压力。
(2)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正在消耗世界上大部分的资源,目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与它们的高消费有重大关系。
(3)发达国家比较富裕,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解除贫困,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
建立全球环境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参考论点:只要解决了巴西等国的贫困和债务问题。雨林也就得到了保护。而发达国家有义务、有能力帮助这些国家解决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设立国际基金,保护亚马孙雨林的可行性。
参考论点:设立国际基金,使亚马孙地区政府和民众能从管理和保护中获利,不必为争取短期内提高生活水平而去毁林,这对保护雨林是完全可行的。
知识归纳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堂训练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据此回答1~3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解析 亚马孙雨林分布广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
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过度的迁移农业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短缺问题,仅依靠迁移农业是无法脱贫的。
解析 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答案
4.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区。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答案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②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 
③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④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该区域的西部是山地地形,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同时该区域位于京津地区冬季风的上风向,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有利
于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该区域西部主要为山地,工业不发达,空
气较好,森林吸烟除尘作用小;该山地海拔较低,森林对减弱寒潮强度
的作用较小。
答案
5.白洋淀在新区经济发展中可发挥的主要功能为
①提供水资源 ②净化水质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调节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解析
解析 白洋淀为天然湖泊湿地,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净化水质以及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区发展关系不大。
答案
6.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
解析
解析 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可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但需做好生态保护工作。白洋淀水域面积小,服务范围小,不适宜作为水运中转区。发展湖景住宅、承接产业转入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A.生态保护区 B.水运中转区
C.湖景住宅区 D.产业承接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