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中国石拱桥》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拱(gǒng) 彩虹(hóng) 修砌(qiè) 弧形(hú)
B.洨河(xiáo) 陡坡(dǒu) 暴涨(zhǎng) 支撑(chēng)
C.雕刻(jiāo) 桥墩(dūn) 河堤(dī) 皎洁(jiǎo)
D.匀称(chèn) 和谐(xié) 湮没(yān) 佥载(jiān)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中国石拱桥》在介绍石拱桥有关知识时,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用了如“大约、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的词语,其目的是讲究用语分寸,准确说明事物。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他曾主持建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的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D.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坚守,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让人敬佩、巧妙绝伦的作品和奇迹,成为一座座丰碑。
B.这首曲子开篇以“啾啾”“喳喳”模仿小鸟“对话”,惟妙惟肖的“拌嘴”声惹得观众忍俊不禁。
C.由于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这两个同学今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交头接耳。
D.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独一无二的。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这所美丽的乡村小学规模不大,全校只有四、五百学生。
B.我们练书法要注意字体特点:楷书要横平竖直,结构方正。行书讲究点化萦带,笔意活泼。草书则笔画连绵,结构简省。
C.家乡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渐渐模糊不清了。
D.“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要求,答题要完整。”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地不断地提高。(删去“一天比一天地”或“不断地”)
B.面对这类“大女主剧”扎堆的形势,文艺创作者应警惕预防受众审美疲劳。(把“受众”改为“观众”)
C.他远远地看见了花园里姹紫嫣红和芳香浓郁,不禁想要走近观赏。(去掉“和芳香浓郁”)
D.我奶奶其实一直以来就有个梦想,想到潮州电视台表演节目,展现老年人的风度。(把“风度”改为“风采”)
二、综合性学习
6.下面图表是中央广播电视台推出的部分综艺节目在2021年的收看情况统计表。阅读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
节目名称 类型 收视率 观众构成
《典籍里的中国》 文化类 0.854 以15~34岁中青年观众为主
《中国诗词大会》 文化类 1.269 以4~14岁和25~44岁观众为主
《国家宝藏》 文博探索类 0.203 65岁及以上老年观众占比最高
(1)请概括从图表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2)张权叔想写一副对联赠送给《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组。请根据对联常识,选择下面的短语组成下联,写在横线上。
传承 璀璨文明 保护 中华 文化遗产 神州
上联:解读华夏优秀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茅以昇
①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②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鹫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7.选文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赵州桥的____________和艺术价值。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州桥非常雄伟,是因为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B.选文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的说明方法。
C.画线句子中加点的“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末尾介绍桥的主要设计者,说明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小海打卡香山湖公园后,完成了五孔拱桥的简图(下图)。请结合选文及生活实际,谈谈石拱桥的价值。
香山湖公园五孔拱桥简图
(二)阅读现代文《中国石拱桥》,完成下面小题。
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⑵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⑶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⑷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⑸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⑹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⑺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⑻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⑼①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②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③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④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⑤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⑥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⑦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⑽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型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0.请以赵州桥为例,简析举例说明对恰当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作用。
11.对第⑼段的结构层次,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以一个问句“总起”,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
B.第①句与第②、⑥、⑦句构成“分总结构”,②、⑥、⑦又以“首先”“其次”“再其次”的次序,构成“由次到主”的逻辑关系。
C.第②句总说,与从属于它的③、④、⑤句构成“总体概说-举例分说”的结构。
D.第③句介绍石料的制作,与介绍建筑技术的④、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
12.从下面两个角度任选其一,简析本文准确、严谨或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角度一:准确、严谨。第⑶段加点的“大约”“可能”等不完全肯定的词语。
角度二:生动形象。第⑹段划线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句,对卢沟桥上石刻狮子的描摹。
13.第⑸段引用唐朝张嘉贞和张鷟的语言,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
布丰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晴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阳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要、吃东西。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食肉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桦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爱下水。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瓜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很不高兴的吱吱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往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逃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⑥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4.认真研读文章第③段,作者着重介绍了松鼠哪个方面的特性?
15.“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中的“有人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16.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并品赏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耐寒植物如何过冬
李耕拓
①植物生长活动的最低温度通常是0℃。秋天之后,有些植物特别是很多一年生草本植物纷纷枯萎。到了更为寒冷的冬季,冰封的大地上几乎看不到红花绿叶,但也有些“英雄好汉”是不怕严寒的。
②通常而言,即便是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在夏季活动期多不耐寒,在冬季休眠期则更为耐寒。这是因为春夏季节,植物生长旺盛,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而其抗冻能力较弱。如北方的梨树,在-30~-2℃低温下能平安越冬,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的严寒,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一8℃就会冻死,就是这个道理。
③到了秋天,情形就变了,秋季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变粗壮并木质化,树叶里合成了更多的脱落酸(休眠素),这种植物激素被输送到植物枝梢的尖端和侧芽后,这些部位的新陈代谢会受到抑制,从而进入休眠状态,不再萌芽生长,植物体也停止生长。这意味着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消耗大大减少,养分因此被积蓄起来,树木逐渐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即使叶子在冬天被冻掉,小枝依旧完好无损。
④耐冻植物都有休眠的特点,它们常使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寒。一般而言,处于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强,并且植株休眠越深,抗寒能力越强事实上,多年生植物的季节性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大绝招。
⑤此外,每一棵树木都有一副“甲胄”,保护它们娇嫩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这副“甲胄”就是木栓层。每年夏天,树木都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既不透水,也不透气。停滞在其气孔中的空气能够阻挡树木的热量向外散发。树木年龄越大,木栓层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⑥另外,植物还常常会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有的植物会通过降低自身含水量以适应低温环境,安全过冬。具体来说,就是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⑦植物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其体内既有自由水,也有结合水,二者的“脾气”大相径庭:自由水在100℃沸腾,0℃时结冰;结合水要高于100℃才沸腾,在比0℃低得多的温度下才会结冰。冬天,植物体内的自由水减少后结合水所占比例则相对增加,使细胞液浓度增高,不易结冰,植物因此可以忍受更低的温度。
⑧当然,如果以上方法还不足以抵抗严寒,一些植物还会通过增加糖或蛋白质、脂肪的含量,或者增强生物膜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来练就更高更强的御寒本领。
(有删改)
17.本文主要介绍了耐寒植物过冬的哪些方法?
18.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第⑦段中加点的“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20.下面有关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加点词“几乎”表示对程度的界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加点的“越长越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积累养分越来越多的样子。
C.第⑤段中加点的“甲胄”,是指树木在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的木栓组织——木栓层。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一些植物耐寒抗冻的方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B
6.(1)示例:以老年观众为主的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收视率低于以中青年观众为主的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2)传承神州璀璨文明
7.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
8.A
9.示例:实用价值:①方便交通,提供生活便利;②方便人们交往;
美学价值:①形式优美,结构匀称;②与自然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古朴美观。③装点了城市生活。
10.赵州桥“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突出其历史悠久的特点;四个特点说明它不仅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总之,赵州桥是中国石拱桥的典范,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作者以此为例,对凸显“中国石拱桥”特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1.B
12.示例一:“大约”“可能”等不完全肯定的词语,说明作者对“旅人桥”建成的时间、是否“记载最早”,都没有确切的证据,不能肯定,恰恰体现了作者语言的准确和治学的严谨。
示例二:四个“有的”连用,描摹石刻狮子形态各异、动静相生、形象传神的特点;语言生动鲜活,富有节奏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13.引用张嘉贞的语言是为了说明赵州桥“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的特点;引用张鷟的语言为了说明赵州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的特点。两处引语不仅增强了说明的趣味性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
14.着重介绍松鼠驯良的特性。从松鼠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时间以及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它的驯良。
15.不能。因为这仅仅是传说而已,不一定可靠,如果删去,就变成确定无疑的事实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此句中“衬”的意息是“搭配上(别的东西)”。巧用一个“衬”字,把松鼠的小面孔和俏尾巴连成一个漂亮的整体,让人对松鼠的外形有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17.(1)使用“沉睡”休眠的方法来对付冬寒(答“进入休眠状态,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或“蓄积物质和能量,减少消耗”也可);(2)形成“甲胄”——木栓层,保护它们的组织不受寒气侵袭;(3)通过细胞膜脱水或合成液态抗冻有机物来增强细胞的抗冻性。
18.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北方的梨树和松树的针叶这两个例子,准确、鲜明地说明了“同一种植物,冬季和夏季的抗冻能力也不一样”这一特点。
19.将水从细胞内排到细胞外,防止细胞内的水结冰。
20.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