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城
市
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人教版/必修二
1984年的宜宾与2016年的宜宾
1979年深圳市
常住人口1.4 万
现在深圳市
2018年常住人口1302.66万
从1985年到2000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发展有何特点?
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城市等级提升
城市数目增多,甚至出现城市群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1999年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178.6 1091.2 1342.9 1525.9 1847.23 2606.89
宜宾市生产总值(亿元)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第一产业 15% 14.8% 14.2% 12.9% 10.7%
第二产业 61.9% 60.6% 58.3% 49.8% 39.0%
第三产业 23.1% 24.6% 27.5% 37.3% 50.3%
1999年 2011年 2013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15.9% 19.0% 42.45% 45.10% 48.12% 51.19%
宜宾市城市化率
宜宾市生产总值比重
1950年 1980年 2010年 2018年
第一产业 72.8% 27.2% 5.1% 3.4%
第二产业 9.6% 49.7% 44.7% 42.5%
第三产业 17.6% 23.1% 50.2% 54.1%
成都市生产总值比重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8年
38.78% 53.72% 65.75% 73.12%
成都市城市化率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8年
36 194 1157 15363
成都市生产总值(亿元)
城市化水平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为什么会形成城市化?
城市化的动力
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②自然灾害
③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推力
④生活品质低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拉力
⑤现代建筑居家舒适
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全球性城市化发生在
工业革命后
比较英国与中国城市化过程的差异。
年份 中国
城市化率
2018 59.58%
2010 47.50%
1990 26.37%
1970 17.38%
1950 11.18%
1900 4.4%
1800 3.8%
中国
世界城市化进程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5
2000
年
城市人口比重(%)
起步晚,水平低
速度快
起步早,水平高
速度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世界平均水平
后期阶段
中期阶段
(加速)
初期阶段
发展较慢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中国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在城市化后期阶段会出现的现象:
(市中心空洞化)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
占美国国土面积不到1.5%,
人口却占美国20%左右,
GDP占美国20%以上
美国费城都市带1990、2000年不同居住地与工作地人口比重
1990年 2000年
在郊区居住 72.7% 75.1%
在郊区工作 68.5% 71.9%
郊区城市化
中期阶段
一般将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共27张PPT)
城
市
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人教版/必修二
4
3
2
1
城市化
乡 村
郊 区
城 区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市
市中心的空洞化现象
东北部某城市市中心
4
3
2
1
城市化
乡 村
郊 区
城 区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市
再城市化
后期阶段
再城市化
问题:城市化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中国
美国
英国
巴西
印度
a
d
c
b
中国、美国、英国、巴西、印度?
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和农业相应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无工业的城市化。由于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的速度,城市不能为其居民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也使很多居民在实现地域转换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
城市病:人口密集、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社会不安定
城市化
带来的影响
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有利影响
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不利影响
医疗、教育、就业困难
过快城市化容易造成:
居住条件差
交通拥挤
治安压力大
居住条件差
成因
危害
对策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影响居住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
加快住房建设
交通拥挤
成因
危害
对策
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时间和能源浪费
影响环境质量
合理布局道路
发展公交
医疗、教育、就业困难
成因
危害
对策
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治安恶化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强化社会保障福利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有利于改善环境:
平整土地
水利建设
不利影响
生态问题
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绿化建设
生态问题—洪涝加剧
成因
危害
对策
地面硬化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海绵城市
雨水花园
生态城市
生态问题—热岛效应
成因
危害
对策
人为热排放多
CO2浓度高,温室效应强
地表比热容小,升温快
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生态城市
绿化造林
绿色屋顶
生态问题—干岛效应
成因
危害
对策
地面硬化减少蒸发,使空气变干燥
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危害人体健康
海绵城市
绿化造林
生态城市
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较少
成因
危害
对策
破坏了生物栖息地
加速了物种灭绝,危害生态平衡
生态城市
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干扰或进行人为保护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
成因
危害
对策
燃烧化石燃料
汽车的尾气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体健康
合理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集中供暖
扩大绿化,建立隔离带
环境污染—水污染
成因
危害
对策
城市工业废水
居民生活污水
城市地表径流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建立污水处理场
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成因
危害
对策
工业生产和建设、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及时清理
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环境污染—噪声污染
成因
危害
对策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探索
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之道
生态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起来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雨水花园
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
海绵城市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城市海绵体:河、湖、池塘等,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