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4.43万平方千米。这里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3 500毫米。但这里发育了100多个湖泊,并拥有全球相对高差最大的沙山,形成了沙山与湖泊相伴的独特景观。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的成因,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1.查阅文献,了解上述争议内容,谈一谈,你对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成因的看法。
【参考答案】巴丹吉林沙漠湖泊主要接受来自东部亚布赖山区区域地下水侧向补给和沙山地下水补给而形成;高大沙山的形成与降水和地下水关系密切;高大沙山与湖泊的形成和共存关系是先有沙山,而后才形成湖泊,也就是说沙山是形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必备条件。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面积4.43万平方千米。这里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年蒸发量超过3 500毫米。但这里发育了100多个湖泊,并拥有全球相对高差最大的沙山,形成了沙山与湖泊相伴的独特景观。巴丹吉林高大沙山与湖泊并存的成因,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
2.巴丹吉林沙漠的一些湖泊边缘有淡泉水出露。讨论这些淡泉水比湖水对当地沙漠治理作用更显著的原因。
【参考答案】受地形限制.当地湖洎为内流湖,多数为盐湖,湖水盐度髙,大多无法作为植物的灌溉用水;淡泉水可为治理沙漠提供物宝贵的淡水资源。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低、系统稳定性差的地区。
P65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区及东部沿海水陆交接地区,其主要类型有东北林草交错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生态脆弱区。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和危急区分布图
一、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含义
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
3、类型:
狭义荒漠化
广义荒漠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红漠化)
草场退化、土壤盐碱化
耕地、草地、森林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
甚至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导与练P35-36
草原退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南方山地丘陵水土流失,形成“红漠化”
红壤分布与红壤的水土流失(红漠化)
300N
自然原因:红壤土壤贫瘠;
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成因: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土地石漠化
(一)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全年或某段时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③地下水位埋藏浅。
(二)人为原因:
①不合理的灌溉,尤其是不及时排水,导致水在地表聚集,大量下渗,地下水位升高,盐分被带到地表;
②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进而随着地下水上升,增加了土地盐分。
土地盐渍化:
形成条件: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地表有水
冻融荒漠化:在气候变异以及人为活动的作用下,使高海拔地区多年冻土发生退化,季节融化层厚度增大,造成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
典型地区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
读课本62页阅读,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气候干旱
深居内陆,加上地形阻挡,来自海洋水汽少,降水稀少
日照时间长,夏季气温高,蒸发量远超降水量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
气候: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有时降水强度大,
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超降水量,风蚀作用强。
植被:
多荒漠,植被稀疏,地表裸露
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人为原因:
土壤: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口快速增长,加大对环境压力
P64-65活动 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土地面积为什么会扩大?
滥牧
垦荒
植被破坏
耕地扩大
水源减少
河流水量减少
用水量加大
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枯死
荒漠化土地扩大
灌溉
读图4,完成1~3题。
1.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2.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河流水量更大
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3.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森林破坏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
D
B
B
①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
②古代绿洲废弃的原因是什么?
现代绿洲和古代绿洲相比,位置发生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由于人口增多,上游过度开垦耕地,上游大量引水灌溉,
导致下游水源枯竭,植被死亡,土地荒漠化。
典型地区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读课本63页阅读,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气候
地形
土壤
植被
夏季多暴雨且集中
坡度大(千沟万壑)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稀少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高原坡耕地每年因水力侵蚀损失表土0.2—1厘米,严重者可达2—3厘米。
黄土丘陵沟壑区90%的耕地是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水量20—30立方米,流失土壤5—10吨,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1)荒漠化的危害范围大:
二、荒漠化生态化生态脆弱区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陆地面积的总和。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上亿人面临丧失土地的危险。我国有近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
(2)荒漠化的危害程度深:
①经济方面: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②生态方面: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③生产方面: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继而引发饥荒, 这些成为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
1.读图2.45, 描述库布齐沙漠的变化。
67页活动题:
1. 库布齐沙漠面积显著缩小,仅有的部分沙漠呈碎片化分布。
2.库布齐沙漠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议一议,库布齐沙漠这些自然资源开发对保护当地地表植被有何作用
67页活动题:
风能开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当地地表风速减弱,减少风力侵蚀,从而保护植被。
太阳能开发:降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强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从而保护植被。
3.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结合地形与地理环境,分析库布齐沙漠地下水资源较丰富的原因。
67页活动题:
库布齐沙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较多;
北部紧邻黄河地势较为平坦,能够得到黄河水的补给,故地下水较为丰富。
三、荒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荒漠化造成的严重恶果及扩展趋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如今,防治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行动。
荒漠化防治措施:
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保护并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目的: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P69页:科尔沁沙地
(1)科尔沁沙地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2)科尔沁沙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加剧沙尘暴灾害,局地气候变差;
流域下游河水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严重;
农、牧业承载能力下降,威胁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等。
(2)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禁樵禁采,封沙禁牧,退耕还牧)
③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
⑤生态移民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