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2 16: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殉(xùn)职 狭隘(yì) 热忱(chén) 鄙薄(bò)
B.纯粹(cuì) 干涸(hé) 坍(tān)塌 酬(chóu láo)劳
C.灼(zhuò)热 滑稽(jì) 恍惚(hū) 抽噎(yē)
D.附和(hé) 呻(shēn)吟 晕眩(xuàn) 突兀(wù)
2.下列各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迂腐 吆喝 辟邪 纵横绝荡 B.松懈 奉献 驻扎 素未谋面
C.交卸 狼籍 赋闲 触目伤怀 D.俯瞰 遏制 点缀 神彩飞扬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B.今年的湖南卫视跨年晚会,大牌云集,精彩纷呈,让人张目结舌。
C.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
D.这片草原坦荡如砥,正是纵马驰骋的好去处啊!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B.《白杨礼赞》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我们民族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D.法国作家罗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衡一号”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6.他们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招呼他:“喂,给我们拿点冷水来。”那孩子压根儿不理我,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外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这时我发现李克农在笑我。他扯了扯我的袖子对我说:“你可以叫他‘小鬼’,或者可以叫他‘同志’,可是你不能叫他‘喂’,这里什么人都是同志。这些孩子是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是革命者,所以自愿到这里来帮忙,他们不是佣仆,他们是未来的红军战士。”
“这些孩子”被作者亲切地称______为上述语段反映出他们有高度的人格自尊心,此外,他们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格,如______
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 “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 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三(1)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
(一)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背影(节选)
朱自清
①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②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乙)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望着步履蹒跚的他,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一树的苦柚基本上都被他捎到了我的手里。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⑧倒吊在树上的父亲,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天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8.乙文多次描写父亲的背影,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按要求简析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从加点词角度)
10.两篇文章都写到面对父亲的背影而流泪。甲文第②自然段中“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乙文中第⑥自然段“望着步履蹒跚的他,我的眼泪流了出来”,第⑧自然段说“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请分析这三次“泪水”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11.甲乙两文都表现了父爱的深沉与厚重。请根据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100字)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白杨礼赞
茅 盾
①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2.文段②中写出高原辽阔的四字词语是____,写出高原平坦的四字词语是____。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中的画线句。
14.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
15.文中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__________”,就赞美白杨树来看,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
A.欲抑先扬; B.对比烘托; C.欲扬先抑; D.反衬照应。
16.简析四个反问排比句,是如何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nǎng ,第三声)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17.解释“是山余亦未登”中“是”的意思:__________。
18.用自己的话说说甲翁刚开始拒绝乙翁的理由。
19.两位老者一起登泰山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告诉我们,与神龟的长寿、腾蛇的通灵相比,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
B.诗人自比衰老的骏马,即使年迈,仍有志在千里的雄心。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诗人强调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
D.这是一首抒怀咏志诗,书写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又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21.人们常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本诗中哪句诗是诗人看待暮年的观点?他是如何看待暮年的?
五、作文
22.真挚的情感是可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 美好的品德是可贵的:善良、执着、勤劳……幸福的点滴是可贵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叮咛……
请以“生命中_______是可贵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A
6. 红小鬼 示例:信仰坚定、有责任心、有担当、吃苦耐劳、认真、积极乐观、坚毅等。
7.(1)作业软件种类多,操作简便,备受众多学生青睐(或“它已成为众多学生使用的快捷学习方式”)。
(2)(示例)利:网络上资源丰富,可以解决很多疑难问题,方便、快捷;运用得当,是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可以呈现同一题的不同解题方案。
弊:一遇到问题就使用“作业软件”,久而久之不愿独立思考问题,会产生依赖性;对于自觉性(自控力)差的学生,“搜作业”就变成了纯粹的“抄答案”。
8.将父亲过去的背影和现在的背影进行对比,表现出父亲的一生都在为家庭辛苦操劳,歌颂了父爱的伟大;通过对年老父亲背影的反复描写,既表现了父亲苍老、瘦弱,更表现了父亲背影留给我的印象之深,表达了“我”对父亲老去感到心痛和不能让父亲颐养天年的愧疚之情。
9.“再”写出了作者的多次寻找,表现对父亲的难舍与依恋;“又”与前次流泪相呼应,写出了眼泪一流再流,流而不止,传达出作者对父爱的理解。
10.甲文中流泪是因为看到父亲年老体衰,为“我”买橘的艰难。乙文第⑥自然段流泪是看到父亲挑粪浇地时步履蹒跚,而“我”却不能让他颐养天年而感到心酸、自责、愧疚;乙文第⑧自然段流泪是因为看到极度瘦弱的父亲而感到心痛和无奈。
11.示例:父爱是山,呵护生命的火;父爱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父爱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父爱是路,引领你的一生。
12.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1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参天耸立,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4.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15. 好女子 A
16.第一句是说不应当觉得它只是树,而应当由树联想到人。第二句是说白杨树的品质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具体点出了由白杨树联想到的是哪些人。第三句是说守卫家乡的哨兵就像白杨树一样,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句是说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象征了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这四个反问句由树联想到人,联想到北方的农民,进而联想到抗日军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和意志,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7.代词,这。
18.甲翁觉得自己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了。
19.两位老人能够克服困难去实现梦想,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20.A
21.诗人认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要有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和奋发有为、乐观向上的精神。
22.参考范文:
生命中亲情是可贵的
有一天,我闲着没事就去翻了翻《读者》,突然,一个题目吸引住了我,我便往下看,整个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个父亲,他的儿子生了重病,之后又患上了尿毒症,需要花费大笔的医药费。虽然这笔医药费对他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他没有放弃。并且想方设法地去挣钱回来。他便想:做什么能赚更多地钱呢 于是他决定做小本买卖――卖冰激凌。他一有空余的时间就去卖冰棍,却最怕碰到同事,碰到时,恨不得往地里钻,有时候还要遭人的误会:有一对母子来买了一根冰棍,那个母亲指着他对儿子说:“孩子,如果你不刻苦读书,考上大学,可就得像卖冰棍的人这样。”那孩子还点了点头。他脸上顿时火辣辣的,他想:唉!我当了快半辈子的老师,这儿会儿却要来当小贩,唉,不过为了儿子,不说时小贩,就算是乞丐我也要当!   
就这样,一天,一天已经攒了不少钱了,加上自己的工资和积蓄,全给了儿子治疗,他的儿子奇迹般的活了下来,病也治好了,可他去摞下了一身病,记者采访他。他只轻描淡写地说:“这是一个做父亲的应该做的。”   
是啊!亲情是不能用金钱、权力去衡量的,他也不用任何华而不实的言语去描述,他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假设没有了亲情,这位父亲的儿子还会活下来吗?答案当然是:不会。   
所以说亲情是最珍贵的。失去了别的但还有亲情啊!家人对我们的爱永远也不会改变,我们最不能缺失的,是亲情;最重要的是亲情,每个人拥有的亲情都很伟大,他能唤醒一个人的良知,他能使奇迹发生。
我由衷的感叹:亲情最珍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