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写 作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准确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2、指导学生围绕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1)要认真观察。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形成阶段
形成阶段
观察时要选好观察点。可以从一个固定点去观察;也可以移动观察点,从运动的角度去观察。观察的位置,有远近高低之分;观察的角度有俯仰、反正的区别。
从船上望去,蓝天碧水之间,像出现了一条长虹。停步吴门桥顶,就像站立于水空……脚下的水气拂着你的衣裙,你就会感到出尘脱俗,飘飘欲仙。
——《吴门桥》
形成阶段
还要选择多个、不同的观察点。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作者观察赵州桥的特点时,先看到“大拱”,接着看到“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再观察到“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最后观察得出“全桥结构匀称”的特点,作者的观察有条不紊,层层推进。
形成阶段
(2)要深入思考,注意比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深入分析其异同,抓住了“异处”,就把握了该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重点。
形成阶段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桥洞“像一张弓”,“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等就是它的特征。
卢沟桥的特征是:“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形成阶段
(3)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
形成阶段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能把事物说得更清楚明白,便于读者理解。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形成阶段
A.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作比较
打比方
形成阶段
B.那里日照时间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列数据
作比较
形成阶段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一要考虑所说明的事物的结构特点和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
三要考虑说明的中心与材料的关系。
形成阶段
(1)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如《从甲骨文到缩放图书》。
(2)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如《人民英雄纪念碑》。
形成阶段
(3)如果为了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就以“程序”为序,即按操作行为的先后标明序号逐一加以解说,便于读者按部就班,准确无误地进行操作。如一些家用电器的说明书。
(4)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如《日本平家蟹》。
展示阶段
请说明“水与豆浆”各自的特征: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水是无嗅、无味的;
豆浆是一种乳白色液体,是由大豆经过研磨后再与水混合而成的饮品。
以《苏州园林》为例来说明
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总体特点
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
1、要认真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如方位、颜色、形状、大小、长短、规模等。可以将该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观察,对观察到的外部特征进行准确的概括、确切的描述。
抓住特征的方法
2、要注意表现事物的内在特征
任何事物总有其功用、特殊价值和文化意义等。这些内在特征不是单靠眼睛观察就可以抓住,需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才能发现,有时甚至还需要通过试验、调查等才能准确把握。
3、对事物各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归类、分析、筛选,从中找出能够统帅全篇说明内容的核心特征。这在说明比较复杂的对象时尤为适用。
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
①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②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③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④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⑤角落的图画美
⑥门窗的图案美
⑦建筑的色彩美
概括
具体
逻辑顺序
大处讲究
细部注意
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
午门
武英殿
保和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御花园
神武门
汉白玉石桥
文华殿
金水河
从
南
到北的空间顺序
北
南
故博物院宫
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
在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先介绍形态、颜色、质地等外部特征,再介绍其内部结构、功用;先介绍事物的整体特点,再对局部依次进行说明;先介绍事物的一般特征,再就一些特殊情况进行说明等。
锤炼说明的语言,力求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说明的语言
一 利用下面的材料,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材料见课本P117)
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座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文
题
展
示
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1.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需注意这点。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对材料表述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2.要抓住建筑的特征来写,注意介绍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并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写
作
要
求
3.仔细观察物品的外形,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注意说明的顺序,并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也可适当运用文学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