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和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棘门(jí) 持兵揖(yī) 天子为动(wèi)
B.按辔(pèi) 曩者(náng) 诏将军(zhào)
C.驱驰(qū) 介胄(zhòu) 可得而犯邪(yé)
D.弓驽(nǔ) 嗟乎(jiē) 军士吏被甲(bèi)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上自劳军(慰劳) 兵革非不坚利也(士兵)
B.以顺为正者(常法)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C.天子且至(将要)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通透)
D.入则无法家拂士(进入)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行冠礼)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军中/闻将军令 B.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D.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誉为“诗圣”,《春望》和《春夜喜雨》都是他的作品。
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该书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黄鹤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净沙·秋思》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曲。
D.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如“子瞻”“子美”“青莲居士”“柳泉居士”分别指苏轼、杜甫、李白、欧阳修。
5.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①3月23日下午,第三次“天宫课堂”科普活动如约举行。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向全球观众演示了精心设计的科学实验。③“天宫课堂”激发了全球观众特别是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④此次活动让中国科普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登封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它是一座高大的青砖石结构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
①石圭用来度量日影长短,又称“量天尺”,圭面上刻有水槽和刻度
②它保存了我国古代圭表测影的实物
③由踏道环绕的台体和自台体北壁凹槽内向北平铺的石圭组成
④四壁用水磨砖砌成,向中心内倾
⑤台体呈方形覆斗状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①④ C.③⑤④①② D.③④①⑤②
7.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质中学决定开展一次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6分)
(1)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2分)
(2)长沙弹词是湖南省的一个汉族戏曲剧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长沙弹词,同学们从报刊上搜集到了如下信息,请你阅读后概括出长沙弹词的另外两个特点。(2分)
长沙弹词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有说有唱,韵散结合。说白又有散白、韵白两种。也有一唱到底的短篇唱段。它的唱腔早期比较简单,以板式变化体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一些民间小调和戏曲唱腔,成为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的曲调形式。有“八板九腔”和“九板十三腔”之说。
长沙弹词特点:
①历史较为悠久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这项活动的策划者,你会安排什么活动内容呢?请参考示例内容,再为学校设计一条与本次实践相关的活动内容。(2分)
活动一:邀请专家,进行关于文化遗产的讲座
活动二:开展“走近文化遗产”摄影展览活动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提示默写填空。(8分)
(1)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2)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要让心灵进入幽僻旷远之境,其实不必避开喧嚣、归隐山林,这正如《饮酒》(其五)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表明实行仁政的最终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侧面描写,极写边塞寒冷,表现将士艰难、悲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8分)
9.诗歌赏析。(5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咏史抒怀做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最后两句议论,告诫晚唐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语言含蓄,怀古之中又透伤今。
D.在这首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唐诗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本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2分)
10.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1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乙]
齐大饥①,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⑤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节选自《礼记·檀弓》)
[注]①饥:饥荒。②黔敖:齐国富商。③蒙袂(mèi)辑屦(jù):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从:跟着,追着。
(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必敬必戒(戒:谨慎) B.威武不能屈(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C.以待饿者而食之(食:食物) D.黔敖左奉食(奉:同“捧”,端着)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以顺为正者 ②以至于斯也 ③往之女家 ④曾子闻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得志,与民由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破中有立,孟子首先反驳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了“大丈夫”的具体标准。
B.[中]文中孟子的观点为人们广泛认同,后代无数仁人志士,都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践行者。
C.[乙]文中曾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到了快要饿死的地步,也可以吃“嗟来之食”。
D.[乙]文中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证明[甲]文中“贫贱不能移”的观点。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22分)
阳台上的花
黄咏梅
①意识到母亲喜欢花,已是她退休的时候了。记忆中,我们家阳台上花盆里,常种着小葱、小蒜、小辣椒、芫荽等。厨房里,主菜炒起来了,母亲会命我到阳台摘几根小葱或小辣椒,洗洗,直接放到锅里。“物尽其用”四个字,被母亲一辈子奉为人生信条。
②母亲不种花,可能也觉得花不好伺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父母上班,孩子上学,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养花。种下的花如果不开花,还不如种小菜。母亲种菜是很积极的。小时候我们家住在一个半山腰的独间平房。房前有一片平地,被母亲用篱笆围成小菜园,里边种了不少蔬菜瓜果,基本上可供应一家人的日常需求。印象最深的是葫芦,藤蔓攀在篱笆上,果实藏在叶子下。我们三个小孩子会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小葫芦,用一根针,在葫芦瓜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比赛哪一只长得又快又大,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母亲很懂种菜,在她特别的照顾下,刻有我们几个孩子名字的葫芦瓜,总是长势喜人,最终结出了皆大欢喜的果实。而刻着父亲母亲名字的那几只葫芦,远远落后于我们。我们欢天喜地地将自己的葫芦摘下来,挂在屋角,让它们跟我们的名字一起晒干、变黄,最终成为书桌上的摆设,权当一束不会凋谢的花。
③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我们住在一个简陋的小旅馆,旅馆对面有一个花坛,母亲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花。小小的五瓣花瓣,组合成一张人的脸谱,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五官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直接称之为“人脸花”。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簇花,说,这五朵,像不像我们一家?那五朵花挨得特别近,都快叠到一起了,上边两朵稍微大一些,浅紫色的脸膛上有着近乎墨色的五官,下边三朵大小差不多,嫩黄色的脸膛上,五官是浅浅的紫色。我和父亲都笑了,说像。我点着那些“小脸”数过去,这是我,这是哥哥,这是姐姐。数完,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别、想家成为一种习惯。后来,在一些地方,我多次看到过这种“人脸花”,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
④母亲退休之后,慢慢开始种起了花,阳台上的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种的都是些好养的花,茉莉、海棠、三角梅、芍药、桂花之类,但没有见到过“人脸花”,年份最久的当属那株海棠花。花树不高,却很结实,主干已经比我的拳头还粗,每年过年,它都不辜负花期,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仿佛要跟我完成一个共同的约定——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会挑一个阳光充足的中午,搬两张小椅子,让父亲母亲坐在这株海棠花下,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阳光把海棠花照得通红,也将父母的衰老照得纹路清晰。我站在他们背后,既感伤又幸福,虔诚地祈祷年年岁岁都拥有这相同的一幕。
⑤近些年,家乡过年流行一种“年花”——五代同堂果。黄灿灿胖乎乎的果实,浆汁饱满,寓意子孙满堂,老少安康。每到年前母亲总会去花市挑一枝果实多的买回家,养在阳台上,有一次,我用湿布给这些果实“洗澡”时,指着最大的那两只说,这是爸,这是妈,然后又分别按个头指定了我和哥哥姐姐。母亲一听,笑了,看看那两只最大的果实,说,不像,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愣了好一会儿,夸张地提高嗓门说,再瘦也是最大的。
⑥今年,在小区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小区围栏下新摆了一溜花盆,花盆里边挤挤挨挨地开满了一朵朵“人脸花”。整齐的五瓣花瓣颜色各异,风一吹,像笑脸。我也笑了,站着看了很久。手机里有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几秒钟之后,我得以知道,“人脸花”真正的名字叫三色堇,花语是请思念我。我用微信把照片发给母亲看,她高兴地说,你们那里也种“人脸花”啊!我暗自偷笑,并没有纠正母亲。这种花,在我们家就叫“人脸花”,早在很多年前,我家这位无暇养花的“花盲”,竟然无师自通,为我正确读出了那些“人脸花”的花语——请思念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②—⑤段叙述了四个与植物有关的故事,其中有两个故事不是发生在阳台上,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4分)
(2)第④段加粗短语“共同的约定”具体指什么?请根据上下文内容作答。(4分)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使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列举母亲在阳台上种的多种植物,表现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的特点。
B.第②段中加粗词语“皆大欢喜”既指孩子们因刻着自己名字的葫芦结果丰硕而欢喜,又指父母因满足孩子们的心愿而欢喜。
C.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这些花奇怪且美丽,“我”被它们吸引了。
D.第④段“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退休后不再关心家务,而是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
(4)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5)谈谈你对本文标题“阳台上的花”的理解。(4分)
(6)本文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5分)
三、作文(50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律的人,可以享受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大的自由,得到意外的收获;理性网游,生活会更充实多彩;节制饮食,身体会更轻盈敏捷;管控情绪,内心会更从容平和……
请以“给xxx的一封信”为题目,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给老师、亲友、同学……写一封信,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要求:(1)明确收信人xxx,将题目“给xxx的一封信”补充完整;(2)统一以“小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3)表达要得体;(4)不少于5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为”是多音字,此处应读wéi。B.“囊”应读n ng。D.驽→弩。“被”是通假字,同“披”,应读pī。
2.答案:B
解析:A.“兵”在此处指“兵器”。C.“彻”在此处应解释为“改变”。D.“入”在此处应理解为“在国内”。
3.答案:D
解析:正确划分为: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4.答案:D
解析:“柳泉居士”是蒲松龄,欧阳修号“六一居士”。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逐句分析句子结构可知,第③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的热情”。答案选C。
6.答案:C
解析: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阅读可知,这是一段介绍登封观星台的说明性文字,在排列句子时,既要关注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要关注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仔细观察供排句,联系语段内容可知,②句中的“它”指代“登封观星台”,横线后的内容的主语也为“登封观星台”,两句共同点明了登封观星台的价值。故最后一空应填②句。③句介绍了观星台由“台体”和“石圭”组成。⑤④句按照先总体介绍概貌,再具体介绍细节的逻辑顺序介绍了“台体”;①句介绍了“石圭”。根据前四空后的标点可知,第一空应填一个总领句,即③句;由第三空后的分号可知,第二、三空应填⑤④句,第四空应填①句。故正确的排序是③⑤④①②。答案选C。
7.答案:(1)(示例)关注身边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②说唱皆可,韵散结合;③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
(3)(示例)组织参观当地文化博物馆
解析:(1)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要围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主题,语言简洁,最好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根据“长沙弹词特点:①历史较为悠久”的提示,梳理文段内容,找到“有说有唱,韵散结合。说白又有散白、韵白两种。也有一唱到底的短篇唱段”,可概括为:说唱皆可,韵散结合。再找到“它的唱腔早期比较简单……成为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的曲调形式”,可概括为: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
(3)考查活动设计。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让大家都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所以活动的形式尽量多样化,活动的内容要丰富多彩,主题要鲜明。根据题干的提示,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8.答案:(1)自将磨洗认前朝
(2)采菊东篱下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9.答案:(1)D
(2)咏史诗。特点是借史实抒发诗人情感(咏史抒怀)。
解析:(1)“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理解错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诗人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的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引人深思。诗人关注的重点并非战争,而是借赤壁之战来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据此分析,《赤壁》是一首咏史诗。其特点是借史实(赤壁之战的事实)抒发诗人情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0.答案:(1)C
(2)D
(3)①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②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
(4)C
解析:(1)“以待饿者而食之”的意思是:(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食物,)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食”的意思是“吃”。
(2)①介词,把;②连词,表结果;③动词,去,到;④代词,指这件事,指饥饿之人不食“嗟来之食”,最终饿死这件事。
(3)①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与”,和;“由”,遵从。②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谢”,道歉;“终”,最终。同时注意该句为省略句,省略了两个主语,翻译时应补上。
(4)抓住[乙]文中“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可知,曾子认为“嗟来之食”在对方道歉后,就可以接受。故C项表述有误。
[参考译文]
[乙]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食物,等待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袖子遮着脸,趿拉着鞋,莽莽撞撞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捧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喂!来吃吧!”那人抬起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但他最终因为不吃而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可以吃。”
11.答案:(1)①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②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2)①(每年)过年“我”回家时,海棠花总会准时开花;②(每年)过年时,“我”会在盛开的海棠花下,为父母染发。
(3)B
(4)(示例1)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表现“我”当时心酸(或伤感)的心理,凸显“我”对父母的理解(或:心疼、感激)。
(示例2)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用“我”的表现,凸显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激(或:心疼)。
(示例3)语言描写或神态描写,侧面衬托了父母对家庭付出之多、牺牲之大,凸显“我”对父母的感激(或:心疼、理解)。
(5)①既指母亲在阳台上种的花,又暗示和乐融融的家庭氛围;②概括本文主要情节,交代母亲在阳台上种花这一事件;③表现母亲热爱生活、关爱子女的特点(或:渴望家人安康幸福的美好愿望);④表达作者对母亲乃至所有家人的思念及祝福;⑤作为本文的线索。(答出三点即可)
(6)写法:设置悬念,前后照应。作用:①母亲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更突出了母爱;②突出主要人物形象,表现母亲的聪明慈爱;③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④前后照应,使结构严密;⑤推动情节发展;⑥设置悬念,引发疑问,增强吸引力。
解析:(1)本题考查情节梳理概括。题干限定了段落和地点“不是发生在阳台上”,据此来寻找相关的语句提炼作答。第一个故事,从第②段“印象最深的是葫芦……就像比赛自己的身高一样”,可概括出:小时候孩子在葫芦瓜上刻名字,比赛哪个长得又快又大,最后葫芦瓜结出皆大欢喜的果实。第二个故事,从第③段“十七岁那年夏天,父母送我去大学报到”“母亲对花的知识匮乏……像不像我们一家”,可概括出:送“我”上大学时,母亲为“人脸花”命名,一家人笑谈“一家五口花”。
(2)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对象。根据“共同的约定”这个词语的前一句“每年过年……准时开起了红艳艳的花朵”,可得出:(每年)过年“我”回家时,海棠花总会准时开花。“共同的约定”后边破折号连接的内容,是对这个词语的具体解释,根据“每年过年回家后……我一点一点将他们花白的头发染黑”,可得出:(每年)过年时“我”会在盛开的海棠花下,为父母染发。
(3)本题考查对内容和写法的理解。A.错误,第①段使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不是说明。C.错误,第③段写“我”“每次都会想起那年小旅馆前的‘一家五口花’”,主要原因是曾听母亲说五朵花就好比我们一家人,而自己在那之后的许多年离家在外,睹花思念亲人。D.错误,由第④段中“从实用转变为审美”可以看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情趣,“不再关心家务”的说法属无中生有。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主要从描写的角度去赏析。句中的“愣”是神态描写,“夸张地提高嗓门说……”是对“我”的语言描写,“愣”是因为听到母亲说“现在我们家里,我和你爸最瘦”。“我们”三个孩子长大成人,而父母在渐渐老去,曾经在家里最高大的他们,如今成了最瘦弱的,他们的生命能量都给了我们,这个“愣”字,写出了“我”当时的伤感;“再瘦也是最大的”表达了“我”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感激,以及对父母的心疼。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题目为“阳台上的花”,从表面含义看,指的是母亲在阳台上种的花,交代了情节内容。可参考文章第④段的“母亲退休之后……盆栽从实用转变为审美”等内容理解。从深层含义看,“阳台上的花”是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它们的茁壮成长,暗示了孩子们的成长;母亲呵护着“阳台上的花”,也疼爱着孩子,关心着家人,因此“阳台上的花”象征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反映了母亲退休后又积极拥抱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而从作者角度看,“我”在外地也常常睹花思人,因此“阳台上的花”寄予了“我”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及作用的理解。第③段写母亲命名“人脸花”,结尾才点明花名及花语,这是运用了设置悬念、前后照应的写法,先写花名“人脸花”,最后才揭示花语,制造悬念,吊足读者的胃口;同时,母亲爱花,能无师自通地读出花语,读懂花的内涵,突出了母亲的形象,表现母亲的聪明;由五朵“人脸花”想到一家五口人,突出了母爱,也突出主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家庭幸福的祝愿。此外,“人脸花”在文中反复出现,前后照应,推进故事发展,使情节生动,结构严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2.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该题为限制性半命题作文题。“给xxx的一封信”是题目,要求在写作中把“xxx”换成具体的人物,比如爸爸、妈妈、同学,或者抗疫功臣钟南山、李兰娟,或者冬奥会冠军谷爱凌、苏翊鸣……这就明确了本篇文章为书信体,要注意格式正确。信的内容是“自律的快乐”。“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这句话,明确了书信内容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或者议论。材料中“自律”已经明确定义为自我约束,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乐趣”是指快乐、趣味。合起来看,“自律的乐趣”就是通过自律给自己带来的身心上的愉悦享受,也就是自己成就自己。
以“自律的乐趣”为内容,可以具体立意为:自律能为成长带来乐趣;自律可以使心灵澄明,人生快乐;自律的乐趣在于不断发现、提高自己的力量;自律可以享受专心做事的乐趣。
以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体会为写作素材库,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引导中发掘自律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今年“停课不停学”为大背景,展现在疫情期间,优秀的自律习惯给自己带来的进步。可以写自律中的乐事,也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律的快乐,还可以和老师交流自律后学习的进步,表达自己的快乐……
面对该题目,连续问自己几个问题:自己在哪个方面有过自律的经历?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有怎样的体验?理清这几个问题,基本上也就搞清楚了选材和写作思路。“自律”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话题,可写的内容很多,要采取“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写法,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自律”写细,把“乐趣”写深、写透。
构思立意时要能体现自己对自律的感悟,一定要注意厚度以及深度,越个性化、越有深度的文章往往越能打动读者。叙述事件、展现人物时,应从小处着手,竭力刻画人物形象,使得自律的主题更加突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