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39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鄙视(bǐ) 楠木(nán) 虬枝(qiú) 潜滋暗长(qiǎn)
B.婆娑(suō) 参天(cān) 主宰(zǎi) 妙手偶得(ǒu)
C.晕圈(yùn) 磨折(zhé) 倔强(juè) 不折不挠(zhé)
D.秀颀(qí) 纵横(héng) 外壳(qiào) 坦荡如砥(d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视野 开垦 傲然 恹恹欲睡
B.奔弛 伟岸 贱视 无边无垠
C.靠拢 丫枝 锤练 旁逸斜出
D.鄙视 倦殆 错综 坚强不屈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折不挠的不竭动力。
B.作者怀着极大的热情描绘勇士们在战场上纵横决荡,刻画参战者雄姿勃发的形象。
C.办公室的小刘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D.唐代诗人崔颢来到四大名楼之黄鹤楼,妙手偶得写下仙人之作《黄鹤楼》。
4.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蕴含温暖,不起眼的一件物品饱含真情。它们悄无声息地治愈了我们的心灵。虽然这个世界千疮百孔,也有人对你真心以待,给你无微不至的关心。所以,在前行的路上,你应该抬起头来去发现身边的美好,放慢脚步去感受身边的温情,这样就会收获惊喜。
A.文中加粗词语“治愈”“感受”都是动词。
B.文中画线的“饱含真情”是动宾短语,“千疮百孔”是并列短语。
C.“不经意间的一件小事蕴含温暖”一句中,“不经意间”是状语。
D.“虽然这个世界千疮百孔,也有人对你真心以待”一句没有语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
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
C.(卖杨梅的)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
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久的生命》的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
B.《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哲理散文,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让人获得思想的启迪。
C.《我为什么而活着》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进行阐述。
D.《永久的生命》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赞歌。
7.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4分)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8.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激活了思维。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2分)
(1)设计活动环节。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充设计两个恰当的环节。(4分)
环节一:开展“互联网新闻”展播会
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开展“互联网图片”解读比赛
(2)在“互联网新闻”展播会环节,李丽同学向同学们展示了搜集的一则缺标题的新闻,请你帮助他拟写新闻标题。(20字以内)(4分)
财联社2022年2月16日电 欧盟委员会负责内部市场的委员布雷顿当地时间15日宣布,欧盟将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建设一个基于卫星通信的覆盖全欧洲及非洲部分地区的互联网。这项计划将在未来十年内发射2万颗低轨道卫星,总投资约60亿欧元。
(3)在“互联网图片”解读比赛现场,假如你看到了下面这幅漫画,请你拿起话筒,勇敢解读:先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后揭示其寓意。(4分)
二、阅读(31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①、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8分)
(2)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4分)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3)将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可以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欸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色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a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个热闹的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b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⑥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来——”
⑦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汪曾祺经典作品》,有删改)
(1)班级举办“汪曾祺作品诵读会”,有同学打算朗诵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选用下面哪种风格的配乐?( )(3分)
A.热烈奔放 B.慷慨激昂 C.平和舒缓 D.哀婉低沉
(2)汪曾祺认为,作家应该“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请从④⑤段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赏析,说说作者是如何展现生活的美和诗意的。(4分)
(3)文章开头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你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谈谈你的看法。(4分)
(4)2020年适逢汪曾祺一百周年诞辰,某杂志开设《汪曾祺经典散文欣赏》专栏,有人针对课本中《昆明的雨》写了如下一段简析。请你参照示例,也给《我的家乡》这篇文章写一段简短的评析,100字以内。(4分)
[示例]《昆明的雨》一文围绕“雨”的话题,描写了仙人掌、菌子等与昆明雨季有关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了一个明亮、丰满、使人动情的昆明雨季,表达了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文章形散神聚,情感含蓄动人。
三、作文(50分)
11.语文老师陈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在指导写作的时候,她经常拟写“写作任务单”,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或学习中的“痛点”问题,并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思考,达到“以文解惑,以文助人”的目的。
下面是陈老师拟定的一份“写作任务单”,请你根据这份任务单写一篇作文。
写作任务单
“痛点”问题:一些同学内心缺乏自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畏惧感,总感觉到压力大,觉得自己不可能成功。
写作目标:或叙写自己的经历,或讲述别人的故事,或阐述自己的观点,让缺乏自信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增强自信,战胜自我。
写作要求:
①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忌无病呻吟,忌空洞说教。
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
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潜qián。C.“倔”是多音字,有jué和juè两个读音,此处应读jué。D.“壳”是多音字,有ké和qiào两个读音,此处应读ké。
2.答案:A
解析:B.弛→驰。C.练→炼。D.殆→怠。
3.答案:C
解析: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用在本句形容待人接物不恰当。
4.答案:C
解析:“不经意间”是定语。
5.答案:D
解析:此处引号表特定称谓。
6.答案:A
解析:“美国”应为“英国”。
7.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 A
解析:本题考查明确句子结构、辨析修改病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1)要确定宾语,先找动词,句中动词为“是”,作句子的谓语,故“是”后的部分是宾语。句子主语是“前提”,“与自己相处”作“前提”的定语。
(2)第③句一面对两面,可以将“能否”删去,或在“提升”前加“能否”。
(3)应是先“充实”,使其量足;再“丰富”,使其多样。
8.答案:(1)(示例)举行“互联网网络安全知识”讲座;开展“拥抱网络,健康成长”手抄报比赛;举行“互联网诗歌”朗诵比赛;举行“网络技术”讲座(写出两个即可)
(2)(示例)欧盟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发展太空互联网
(3)(示例)画面中,一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之中,但他的四肢分别被写着“家庭”“教育”“技术”“法律”的手拉着。这幅漫画意在说明要避免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需要家庭、教育、技术、法律的共同努力。
解析:(1)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设计切合可行的活动。
(2)抓住导语——第一句话,采用“何人做何事”的基本格式作答即可。何人:欧盟。何事: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发展太空互联网。注意字数限制。
(3)要细心观察图画。画面中央是一个呈飞行状态的
青少年,他扬起头,奋力冲向前方,前方是竖立的被夸大的手机,屏幕上有六个字“沉迷网络游戏”,青少年的四肢分别被不同的“手”紧紧握住,这些手分别代表“家庭”“教育”“技术”“法律”。漫画寓意明确,即要使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需要家庭、教育、技术、法律的共同努力。
9.答案:(1)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2)运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3)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10.答案:(1)C
(2)(示例1)第④段a处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鱼鹰跃入水中捕鱼时的情态,展现了妙趣横生的水乡生活场景,具有生活意趣之美。
(示例2)第⑤段b处通过景物描写,细腻地展现了湖上天空的颜色变化情景,描绘了一幅绚丽梦幻、让人沉醉的黄昏美景,赋予寻常生活景象以诗意。
(3)(示例1)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因为他能从鸽子、野鸭、堤岸、天色、炊烟等这些寻常之景里发现生活之美,能在运河撑篙、鱼鹰捕鱼等质朴纯真的水乡生活里挖掘人间真味。
(示例2)我觉得汪曾祺会是一个质朴纯真的人。大船上的撑篙人用心生活,简单纯粹;运河里的打鱼人遇事冷静,不动声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些水乡养育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
(4)(示例)《我的家乡》一文围绕“水”的话题,描写了运河、打鱼人等记忆中家乡的事物和风情,展现一幅宁静祥和、别有趣味的家乡生活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喜爱与怀念。文章平和恬淡,诗意盎然。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汪曾祺的《我的家乡》以亲切自然、舒展流畅的笔调回忆了家乡自然恬静的生活,朗诵的基调往往要与文章的语言风格统一。因此,应选择一种平和舒缓的曲调进行配乐诵读。
(2)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赏析能力。第④段a处描写的是鱼鹰入水捕鱼的生动景象,赏析的切入点可选择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选择这一动态场景的艺术手法,如动词的运用、视觉与听觉的交融等。第⑤段b处是对黄昏时西堤的景物描写,其特点是色彩描摹细腻,可从此点切入。赏析时,首先应点明艺术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及对名家性格特点的把握能力。要分析汪曾祺的人物特点,不仅需要在平时对他的人生经历、作品风格、语言特点等有所了解,还应该结合文本具体内容,透过语言文字本身去透视作者的个性特点。汪曾祺笔下的水乡是一个充满诗意、平静美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勤劳淳朴,这里的生活简单自然。他在文末赞叹它是“圣境”,由此可知他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乡、追求平淡自然生活的人。分析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结合文章所描写的水乡生活”,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场景进行分析。
(4)本题考查综合分析及仿写的能力。首先应对“示例”进行细读,“示例”评析的内容中包含了文章话题、内容、情感、语言特色四要素。然后结合选文进行表达,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和流畅性。
11.答案:[例文]
本来可以普通
既然是夏花,就应轰轰烈烈地绚丽一方。
——题记
和好友一同走出校门,月考结束的轻松和刚刚元旦晚会的热闹,仍在我们心里漾起一波又一波欣喜。
元旦晚会紧接月考而来,担任总导演的我又担起了表演活跃气氛的开场舞的任务。于是在所有人都积极备考之时,晚上大块的时间全被我用来写策划案。我奔波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确认人员,敲定场地……
“这么多事,能考好才怪。”我听到这样的话。
“她考试肯定考不好了。”有同学幸灾乐祸。
“要不要和老师说说,换人来跳开场舞?”妈妈也不相信我。
没错,我可以选择退出,普普通通地过完这个元旦,但我没有退缩,因为我自信一定可以做好,我想要的是才能全面而又成绩领先。于是,我躲到楼梯间,按计划把笔记背上一遍又一遍;我口袋里备好了随时可以拿出背诵的知识卡片,贴在桌上的便签也早已磨损了边缘;别人一小时做的作业,我要求自己半小时做完;下课休息时间永远压缩在两分钟之内……于是,一放学我就奔向舞蹈室,四个八拍的动作练了整整两个小时,还常常拉着老师帮我一个个纠正动作,连刷牙时也要抓紧时间练一练基本功……于是,我把策划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商榷节目内容,联系打印节目单,比对了大大小小几十家店才找到喜庆的装饰……
在那段“乱码”的日子里,我热血沸腾而又忙碌有为。我问那个坐在舞蹈室的地上揉着淤青的膝盖的我,我问那个在一片质疑声中淡然做题的我,我问那个迎着寒风、靠着栏杆眺望远方的我,她们都告诉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明白我不想做一个普普通通只会考试的学生。
在布置好一走进来就让人心情愉悦的教室后,在举办了一场由我开场的、热闹喜庆的甚至吸引了众多外班同学驻足观看的元旦晚会后,在我把年级三个单科王的成绩拿到手后,一切不和谐的声音都消失了。
我不想拘泥于现在的普通生活,我羡慕舞台上那个光鲜靓丽的“别人家”的孩子!经过努力,我做到了。
在新年伊始之际,我收获了一个自信的、更好的自己。
解析:[写作指导]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缺乏自信”“做什么事情都有畏惧感”“让缺乏自信的同学读了你的文章后受到启迪”等提示了立意和选材的方向。如果写记叙文,可以按照“畏惧→努力→找到自信”的思路展开叙述,结尾加以议论抒情,升华主题。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围绕“自信”提出中心论点,如“自信助力人生”,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