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6张PPT+ 朗读音频 )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6张PPT+ 朗读音频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4 21:51:5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第6课 藤野先生
2022-2023年部编版八年级教材
藤野先生
交代写作对象
《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寿镜吾》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我们学过鲁迅那些文章?
七年级上册
《阿长与<山海经>》
七年级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鲁迅”?
充满童真
向往自由
充满好奇心
同情劳动人民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




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字音
烂熳( ) 发髻( ) 芦荟( )
绯红( ) 解剖( ) 畸形( )
杳无消息( ) 瞥见( ) 宛如( )
不逊( ) 匿名( ) 诘责( )
màn

huì
fēi

pōu
piē
yǎo
wǎn
xùn

jié
◆词义
油光可鉴: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物以稀为贵: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美其名曰:
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
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多音字
( )落第
( )丢三落四
( )落枕

luò

lào
( )食宿
( )星宿
( )一宿
宿

xiù
xiǔ
( )下咽
( )咽喉
( )哽咽

yàn
yān

( )解剖
( )解元
( )浑身解数

jiě
jiè
xiè




听课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
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描写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德。
第三部分(36-38):描写了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作者的激励和鼓舞。
1、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我从__________句读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运用了(人物描写或事件)_________刻画出来的;或我从 ____事件中读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示例:我从“其实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像学生介绍自己.....”读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人,采用了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




示例:我从“添改讲义”这件事读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人。
示例:我从“了解女人裹脚”这件事读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认真求实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人。
示例:我从“关心解剖实习”这件事读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的人。
示例:我从“纠正解剖图”这件事读出了藤野先生是一个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的人。
2、鲁迅对这样一位先生持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原句。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3、为什么作者认为藤野先生最使我感激,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
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这样的人怎能不让我心生感激呢?
4、课文最后一段写作者以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
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的照片
3.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本文题目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感受,你认为这些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动静前往仙台的缘由,由此得以与藤野先生结识。写途径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了作者的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做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是为写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联系。
作者先由东京写起,觉得“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接着以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庸俗不堪的生活,反衬出作者寻求革命真理的热切心情;写作者回忆起“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名目,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同时交织着对自己的责备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巧妙地突出了作者为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作者看电影受到刺激,决定弃医从文,其目的就是寻找救国的道路。总之,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正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的过程。
1、加上“花下”,表意更准确,且使“清国留学生”的形象增添了一份轻薄、浮华的意味。加上“成群结队”更表明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而是他们的普通行为,更加表现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讽刺。
2、在“地板”前加上“有一间的”,表达更准确。“咚咚”改为“咚咚咚”,更加形象地烘托出当时那种喧闹、浮华的气氛。“精通”比“熟识”程度更深,凸显“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业、腐朽堕落。
3、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见教科书课后习题四




藤野先生(明线)
相识前: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相识中
离别后
深切怀念
离别
相识:黑瘦,八须胡,戴眼镜,声调顿挫,衣着“模胡”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
多写文章
相处
弃医从文
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足
匿名信事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看电影事件(暗线)
“我”——说谎话安慰他
他——赠照片,题字,叮嘱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课后查找相关资料,读一读,加深对鲁迅这一人生选择的理解。联系实际,说说鲁迅的人生选择给了你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