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五单元
目
标
1.回顾课文内容,掌握重要字词。
2.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及常见的说明方法,学会抓住特征来说明对象。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弧(hú)形 洨(xiáo)河 饮(yǐn)涧 推崇(chónɡ) 轩(xuān)榭(xiè) 丘壑(hè) 斟(zhēn)酌(zhuó)
雕镂(lòu) 蔷薇(wēi)
因地制宜(zhì) 惟妙惟肖(xiào)
瞻(zhān)仰 矗(chù)立 上溯(sù) 挑衅(xìn)
天堑(qiàn) 镏(liú)金 五卅(sà) 纤(xiān)维
窠(kē)臼 轧(yà)碎 暴(bào)晒 罅(xià)隙
隧(suì)道 涂墁(màn) 喧嚣(xiāo) 扒掘(jué)
汴京(biàn) 绢(juàn)本 田畴(chóu) 簇(cù)拥
跋(bá)涉 沉檀(tán) 枢(shū)纽 摄(shè)取
料峭(qiào) 遒(qiú)劲
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yì)不绝
形近字
砌(qì)
铺砌
沏(qī)
沏茶
彻(chè)
彻底
隧(suì)
隧道
邃(suì)
深邃
zào
燥
干燥
躁
急躁
噪
噪声
浆(jiāng)
泥浆
桨(jiǎng)
船桨
多音字
(báo)
薄片
(bó)
稀薄
(bò)
薄荷
xiān
纤维
qiàn
纤夫
折
折本
zhē
折腾
kē
脑壳
qiào
金蝉脱壳
薄
纤
zhé
shé
折纸
壳
翘
qiào
qiáo
翘尾巴
翘首
泊
bó
停泊
pō
湖泊
巧妙绝伦:指方法或技术灵巧高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非常逼真。文中形容雕刻得十 分精妙逼真。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 构思)
永垂不朽:形容一个人虽然逝世,但其业绩和风范将对后世永远 有意义
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巩固字词
篇目 内容概览
《中国石拱桥》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详细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和特点,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苏州园林》 这篇说明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局部特点等的介绍,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艺术成就。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这篇说明文通过作者游览人民英雄纪念碑,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集中介绍十幅大浮雕,展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雄伟、庄严。
《蝉》 这篇说明文用文学性的语言介绍了蝉从幼虫一成虫一产卵一幼虫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蝉的礼赞。
《梦回繁华》 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从社会背景作者其人,到画作内容、艺术特点,娓妮道来,引人入胜。
内容回顾
A.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一种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B.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单元文体知识
C.说明方法
(1)举例子,即通过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作用是使说明更加具体有力
(2)作比较,即通过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作用是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
(3)打比方,即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作用是使说明更加形象生动文章更富趣味。
(4)列数字,即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作用是使说明更准确、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5)引用(引资料),引用文献资料、名言、格言警句、谚语诗句等,能使说明更有说服力(更有权威性),能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引用神话传说、谜语趣闻逸事等,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下定义,即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其作用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清晰的概念。
(7)作诠释,即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解释。其作用是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理解。
(8)分类别,即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其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明得更有条理、更清楚。
(9)列图表,即采用绘制图形或表格的方法进行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简单明了。
(10)摹状貌,即通过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其作用是使说明更加形象生动。
D.说明的顺序: 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E.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
题型补充:结构分析题
一般要求分析标题、开头、结尾、某一段落、某段首句或尾句的作用
题干表述:
分析……的作用
……能否删去
……出现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辨析: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题型补充:结构分析题
一般要求分析标题、开头、结尾、某一段落、某段首句或尾句的作用
题干表述:
分析……的作用
……能否删去
……出现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辨析: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内容层次)
文章结构: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形式层面)
结构分析答题要点:
标题的作用:
点明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开头的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提出说明问题
引出下文的……的具体阐述
引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中间段落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为主体内容作补充
深化主题,进一步说明……
结尾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呼应开头标题
提出问题,引发进一步思考
提出预测、展望
深化中心,升华主旨
基础运用
(回顾内容))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 a , xué b .× ú e )式房屋发展到如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洨( a . xiáo b . jiāo )河之上的赵州桥, A 施工技术巧妙绝纶,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古典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园林讲究亭台 xuān xiè 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B 设计者自出心裁,因地治宜,使园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经典之作”。
达标训练
轩榭
√
√
在我们河南开封也有一座园林一清明上河园,其思路来自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该作品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C.从农舍田筹、疏林薄雾的近郊风光开卷,到汴河两岸的繁荣景象,再到街道纵横、房屋林立的市区街道,无不体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汴京繁荣的见证。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汉字。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拼音,在正确的下面打上“√”
3.找出文中A、B、C处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下面。
A 纶 —伦 B 治 —制 C筹—畴
美文欣赏
给以下两段文字作批注
A.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本段有议论,也有抒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总结了蝉在经历漫长、黑暗的地下生活后,才赢得在阳光下短暂欢愉的一生,抒发了对蝉由衷的赞叹和同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最终,对世间万物的关爱。(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B、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叶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这一景致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审美的愉悦。(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做题
(一)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老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到现在……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节选《中国石拱桥》4.5段)
1.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2.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3选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赵州桥的?
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02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句中划横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说明只是当时可算,现在就不一定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了。去掉后说明语言不够严密准确。
列数字、打比方、引用
(二)
古典园林构筑造景的手法——障景
障景是古典园林构筑造景的一种手法,或称抑景。含蓄是我国各个艺术领域中传统的审美特质,为了追求含蓄美,园林造景的打击是一览无余。鉴于此,园林设计者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利用山林、峰石、建筑等等,暂时将园中景致隐藏起来,随着游客的步履移行,少顷,将其突然展现在游客眼前,使游客心情悠忽为之一振,一如雨霁见日,酣畅淋漓。
进去拙政园,过第一个景点兰雪堂,眼前赫然矗立一峰高达的湖石,名为缀云峰。初次游园的人心情戛然而止,满以为进了大门,美景便会迎面而来,谁料,巨石障目。未几,绕路转向,呈现在庙前的却是小桥流水、山林葱茏、亭榭楼阁的美妙景色,顿时,让人喜出望外。缀云峰便是起景作用之物,经此周折,游客深入游览的欲望愈加强烈难抑……
……
⑤曲折,也是障景常用的手法,曲廊、曲桥、曲路等等,都能利用角度的转换和变化,使前面或两边的景色时而呈现,时而隐藏,大大提高欣赏和游览价值。
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体会了怎样的特点?
说明对象是障景。体现了含蓄的审美特质。
2.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领起下文;
内容上,交代了说明对象﹣﹣障景,并对其主要手法和艺术效果等进行概括说明,让读者对“障景”有初步的了解。
3.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以抽政园中的缀云峰为例子,具体说明了障景的作用。使说明更加具体有力。
4.“当然,那些山丘、丛林更能起到障景的作用”中的“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以抽政园中的缀云峰为例子,具体说明了障景的作用。
4.“当然,那些山丘、丛林更能起到障景的作用”中的“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更”从程度上说明山丘、丛林起到障景的作用之大。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这个“更”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