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梦回繁华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梦回繁华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1: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梦回繁华
测试时间:20 分钟
一、基础题
1.重温历史,梦回繁华。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
(


(
),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
)市的繁华景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 ( )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
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入大道的 chà( ) 道上, 是众多仆从 cù( ) 拥的轿乘队伍, 从插满柳枝的 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 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下面填入材料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摩肩接踵 B.长途跋涉 C.锐不可当 D.舳舻相接
2. (2021 广东深圳中考改编)请结合语境,从文中括号内选择运用正确的成语 填入[甲]处,并为[乙]处选取正确的关联词。
这期间也是莲花山最美最热闹的时刻,簕杜鹃用热情迎接着[甲]____ (A.络 绎不绝 B.前呼后拥)的游客。
她虽不像梅花,[乙] 在严寒下, 顽强绽放。(A.即使…… 也…… B.只有……才……)但她只要一落地,便会生根开花,无论风雨多大, 都要开出最鲜艳夺目的花。
[甲]____ [乙]____
二、提升题
3. (2021 江苏扬州中考)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
今。” , , 。 大运河的滟滟波光映照着扬 州历史的变迁。可不是个好地方
下列三句话填入文段对应的空格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明月湖畔璀璨的灯光彰显着今日的辉煌
②木兰苑内的千年银杏诉说着隋唐风流
③东关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含蕴着明清时尚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图一
图二
4.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代有很多表现儿童放风筝的画作, 上图是其中两幅。请选择其中的一幅, 描述 画面内容。要求:至少使用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中的两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2022 广西钦州浦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 《千里江山图》
董强 刘峰
①《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 王希孟仅用了半 年时间就杀青, 时年仅 18 岁。后世称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 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 青绿设色, 全画长约 1191.5 厘米, 高约 51.5 厘米, 是 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 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
的作品。
②《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 工笔细腻, 意境悠远,
力求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 谋求古意与创新兼备, 实景与想象并融, 呈现出与众
不同的画貌。画作秉持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 将“借画喻世”的功效 在山水画中展露无遗,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③《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壮阔美景, 山水间点缀有屋舍 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 绘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 等各式人物场景。画作在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 在章法中穿插有三个主要段 落,每段又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自然衔接之处蕴含“起伏、缓急、高下、虚实、 明暗”等各种形式, 极富节奏感, 形态错落有致。全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个部分, 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 各部分之间或长桥相连, 或流水沟堑, 远观则 山水连为一体, 近看则独木成林, 意图烘托“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全卷充 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等创作手法, 旨在突破时空局限, 将“浓郁厚 重与轻淡空灵”“严实紧凑与疏松敞阔”等不同节奏融会贯通, 并巧借“岗阜幽 壑、飞瀑激流、亭台水榭、寺观庄院”等展现出环境的优美。
④王希孟用七大组群山构图, 每组都将主峰和诸多辅峰组合起来, 宛若一座 座仙岛矗立于江畔。七组群山泾渭分明, 正如北宋宫廷山水画家郭熙所言: “主 峰已定, 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 以其一境主之于此, 故曰主峰, 以 君臣上下也。”恰似高潮迭起、亢奋优雅的协奏曲,节奏鲜明。
⑤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 采用大青绿手法, 相较于小青绿而言 用色凝重, 所用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此种颜料, 色阶丰富, 经 久不褪, 色泽鲜丽而不浮艳, 一片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之感。王希孟以淡色渲染 晴空和水面, 在山涧和巉岩处露出绢本底色, 显现出宿雨之后的曙色, 欣愉之感 油然而生。
⑥全卷设定在初夏雨霁之晨的时节,画中瀑布高悬,溪山泉涌,鱼肚白晨, 满山吐翠, 显露出被一场暴雨洗礼过后的万千景象。晨起的人们开始忙碌, 山下 的人们开始劳作, 平江待渡、亭桥观流、扬帆远航、双舟起网、江上渔隐, 还有 樵夫下山、看管水车、空堂独坐、洒扫庭除、客堂清话, 将悠游闲适的乡村生活 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人物仅有毫厘之别, 皆用矿物颜料和白粉点缀, 颇为鲜明 突出。卷中的台榭楼阁、桥亭、书院、寺观、磨坊、村落、船舶等错落有致, 与 山川和谐一体, 数百个局部图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画卷轴, 视觉冲击强 烈。刹那间, 长桥卧波、林峦书院、山坞楼观、松涛藏扉、栈道悠远、草桥通幽、
柳浪渔家、高台望川、临溪草阁、平沙泊舟由静生动, 展现出《千里江山图》 所 描绘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有删改)
5.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千里江山图》青绿设色, 工笔细腻, 意境悠远, 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之一。
B. 《千里江山图》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 全卷景物分六部分, 各部分间有长 桥相连。
C.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 主要取自石青和石绿, 颜料色阶丰富, 经 久不褪。
D. 《千里江山图》中万千景象, 美不胜收, 各式人文景观错落有致, 与山川和谐 一体。
6.下面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标题既点明了说明对象, 又突出了说明对象的重要地位, 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 趣。
B.本文详尽地从技法、布局、构图、色调等方面介绍了《千里江山图》的艺术成 就。
C.文中加点的词“至今”准确地说明了《千里江山图》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山水画 卷。
D.本文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千里江山图》。 7.阅读全文,试简要概括《千里江山图》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biàn qiào 岔 簇 (2)B
2.答案 [甲]A [乙]A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及关联词的使用。[甲]处: “络绎不绝”意为(人、马、车、 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符合语境;而“前呼后拥”指前面有人吆喝开路, 后面有人簇拥保护, 形容达官显贵外出时的排场, 不符合语境。[乙]处: 根据语
境可确定,“在严寒下”与“顽强绽放”之间是假设关系,因此应选 A。
3.答案 D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能力。仔细阅读语句, 由②句中的“隋唐”、③句 中的“明清”、①句中的“今日”可知,②③①有时间的先后顺序,照应前面的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②③①。
4.答案 (示例 1) 图一: 一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放风筝, 他一只手漫不经心地牵 着缰绳, 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 抬头仰望风筝, 目不转睛。老牛伸头 向前,两眼望天,似乎也被风筝吸引了。(示例 2)图二:五个儿童在放风筝, 其中两人小心翼翼地牵着线, 抬头望着已经升上天空的风筝, 紧张而又充满希望; 还有一个儿童站在两个放风筝的儿童中间看着, 露出紧张的神色, 生怕风筝掉下 来; 在他们的不远处, 有一个儿童坐在地上整理着风筝, 显现出焦急的神色, 另 有一个儿童背着手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答题时, 注意观察, 发挥想象, 至少运用指定的 人物描写方法中的两种, 刻画人物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或心理, 要符合当时的 情境。例如,第一幅图,可以写儿童放风筝时的想法;也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 揣摩风筝飞到天上时儿童的神态,或得意,或兴奋,等等。
5.答案 B 该项中“全卷景物分六部分,各部分间有长桥相连”与原文第③段 “全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或长桥相连,或流水沟堑……” 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6.答案 C 根据原文第①段“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可知,C 项 “‘至今’准确地说明了《千里江山图》是目前我国最长的山水画卷”表述不正 确,原文的“至今”指的是从宋代流传至今。故选 C。
7.答案 ①工笔细腻, 意境悠远, 不仅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 还古意与创新兼备, 实景与想象并融。②布局讲究起承转合, 注重形态错落有致, 节奏协调鲜明, 具
有“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③每组群山主峰和辅峰结合, 七组群山泾渭分明。 ④用色采用大青绿手法,颜色经久不褪,色泽鲜丽而不浮艳。⑤景观错落有致, 与山水相融, 展现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况。由第②段“《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呈现出 与众不同的画貌”可知, 它的美体现在工笔细腻, 意境悠远, 不仅在青绿色中寻 求变幻, 还古意与创新兼备, 实景与想象并融; 由第③段“画作在布局上采用三 段式构图法……‘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可知, 它的美体现在布局讲究起承 转合, 注重形态错落有致, 节奏协调鲜明, 具有“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 由 第④段“王希孟用七大组群山构图……七组群山泾渭分明”可知, 它的美体现在 每组群山主峰和辅峰结合, 七组群山泾渭分明; 由第⑤段“青绿色是《千里江山 图》的主色调……苍翠欲滴之感”可知, 它的美体现在用色采用大青绿手法, 颜 色经久不褪,色泽鲜丽而不浮艳;由第⑥段“卷中的台榭楼阁……视觉冲击强 烈”和“长桥卧波……可居的理想境界”可知,它的美还体现在景观错落有致, 与山水相融,展现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