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发现过程,让学生感受追求真知永不困倦,探究真理永无止境的精神。
(2)会用溶液的酸碱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重难点
重点: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化学来自生活
教师:酸甜苦辣是我们知道的几种味道,人们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生活的多种滋味,本节课
准备一杯柠檬汁,苏打水,让学生大胆品尝进行分辨。
教师:生活中那些物质给我们留下酸的感觉?
学生:食醋,橘子,青苹果等
教师: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来知道酸味,味道是物质某种性质的反映但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允许品尝化学试剂的味道的,那么我们怎么确认物质的酸性和碱性呢?
二:化学高于生活
展示:盐酸,醋酸,碳酸钠,氢氧化钙,食盐水,糖水等溶液
教师:这几种溶液你可知是酸性还是碱性
强调:三不原则
提问:有没有好的方法
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
学生回忆:在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探究微粒在不断运动时,学习了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前面学习了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那这两种试液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颜色如何变化呢?
教师: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辨白醋、碳酸钠溶液、糖水、稀盐酸、石灰水、食盐水的酸碱性
学生分组实验:向白醋、碳酸钠溶液、糖水、稀盐酸、石灰水、食盐水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记录现象。)
探究归纳:稀盐酸、白醋这些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表现出酸性;纯碱溶液、石灰水等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这些溶液显碱性;食盐水、糖水等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呈中性。无色酚酞只能鉴别出碱性溶液。
讨论:无色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的异同
教师:为使用方便,我们制作了红色石蕊试纸和蓝色石蕊试纸
实验:⑴稀盐酸、稀硫酸与蓝色石蕊试纸⑵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与红色石蕊试纸)
探究归纳:⑴稀盐酸、稀硫酸等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反应变红色;
⑵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等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酸碱指示剂这么好用。那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三:追求真理的波义耳
视频:波义耳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
多媒体播放《波义耳与酸碱指示剂》动画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300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波义耳偶然发现酸液使紫罗兰的花瓣变红了。
教师: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位伟大的波义耳。
教师:强调科学探究精神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呢?怎么制作呢?
视频:自制酸碱指示剂
四:知识赐予了我们一双火眼金睛
教师:实验台上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盐酸、氯化钠溶液、石灰水,但是标签已经脱落。你能设计实验来区别出这三种液体分别是什么溶液?
教师:习题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讨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去总结)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通过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肯定会学有所成,我们就是未来的波义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