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5:3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特征:
1.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性:语言简明扼要。
什么是新闻?
又称新闻,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什么是消息:
文体知识
消息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消息两则
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读消息,积累字词:
溃退(kuì) 泄气(xiè) 督战(dū)
要塞(sài) 业已(yè) 横渡(héng)
歼灭(jiān) 签订(qiān) 诸城(zhū)
摧枯拉朽(cuī) 锐不可当(dāng)
解释词语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溃退:失败而退却。
标题可分为主标、引标、副标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结构的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命令。
你能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吗?
时间:1949年4月20日午夜
地点:长江前线(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合作探究:
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2、电头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3、导语部分有什么特点及作用?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说明了什么?
1、标题简洁、概括。
2、电头的作用是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导语特点是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
作用是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
“大约”一词表约数,突出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补充材料
世界上著名的通讯社名称有: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英国)、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法新社(法国)
总结
这则消息,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我军渡江的时间、地点及结果,饱含了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之情,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讽之意。
整体感知
读课文,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至4月22日。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背景)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江阴
安庆
芜湖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35万)
(30万)
(35万)
九江
标题:
(第1、2两句)
(剩余部分)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主体:
导语:
渡江概况
中路军首战告捷
西路军所向无敌
(重点)
东路军战绩辉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
依次找出这则新闻的各个结构
主体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安排?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1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西路东路后渡江,所以按时间也该这样安排,
2其次,中路所受抵抗最微弱 西路其次也很微弱,东路遭受抵抗最强,中西这些顺利的战役没必要详写,重点的详写的通常放到后面,所以按照详略来按顺序写更有条理性,
3同时当时战略部署是中央先突破,再两侧包围,最后齐头并进,文中顺序也符合这样的部署。
所以写作顺序安排得当很重要,这样读者能够更清晰明了。
三路大军战况详略如何安排?为何这样安排?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中路军写的最简略,西路稍微详细,东路最详细。
1中路军战况最顺利,同时上一则消息已经交代过了(繁昌铜陵这些地点第一则出现过了,可以推断第一则消息就是写的中路军)所以没必要再重复简单交代即可。
2西路军稍微写了点,是因为当时西路军正在进行渡江,还未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这些情况都需要交代
3东路军遭遇的抵抗最顽强战况激烈,胜利来之不易,这些战果都值得详细报道,
这样安排,体现了写文章一定要详略得当,统一中求变化,避免重复雷同 没有重点。
划线的句子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起到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议论,从政治背景上分析我军胜利的原因,说明人心所向才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作用则是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总结
这则消息及时报道了渡江战役的战况,歌颂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嘲笑了敌军的溃不成军、毫无斗志,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