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5:3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
考前复习
在新闻封锁如铜墙铁壁的特殊年代,有这样一个人,他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通过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用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写了这样一本书,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这本书出版后,让中国的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让加拿大白求恩,也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引起了国民党统治者的恐慌。
埃德加·斯诺 ( 美国)
埃德加·斯诺
1905 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城的一个贫苦家庭,年轻时当过农民,铁路工人和印刷学徒,大学毕业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他于1928年到达中国的上海,担任《密勒氏评论报》的助理编辑,以后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的特约通讯员。
他是首先把鲁迅著作介绍到西方的人之一,也是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在他的一生中,除了为 欧美报刊写作通讯稿以外,他完成了11本著作,其中极大部分是和中国问题有关。他所写的《西行漫记》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
写作背景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迫害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与此同时,与中国共产党、红军有关的消息也被严密封锁。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会见,从而使他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红星照耀中国》又叫做《西行漫记》,为什么改名?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中国正处于日本的侵略,同时国民党也对共产党进行镇压。在如此白色世界中,《红星照耀中国》要在中国流传的话必须要有一个隐蔽的名称,因此选择了《西行漫记》作为掩护。
内容概括
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第二: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第三: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第四: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 在保安
第四篇
第五篇 长征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主题思想
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书名中的“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专题一: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谁是你心中最闪耀的
“红星”?
整体阅读后,能够复述主要人物的形象与事件
朱德
周恩来
毛泽东
红小鬼
彭德怀
徐海东
贺龙
人物形象
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特点
周 恩 来 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 ③把胳膊爱护地靠着“红小鬼”的肩膀,走过乡间田埂。 平易近人,温和文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细心热情,善于计划,生活朴素,充满活力。
贺 龙 ①传说用一柄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②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收编进红军。 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④行军神出鬼没。 威望高,口才好, 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性格急躁但很谦虚。
周恩来出身“世家子弟”,贺龙被反动派污蔑为“土匪头子”
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特点
毛 泽 东 ①与父亲对抗。②剪辫子、参军。 ③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④他的财物只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的用品,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⑤谈及牺牲的同志和因饥荒而死的人,他眼睛湿润。⑥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⑦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⑧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 成长时期:富有反抗性,善于通过斗争为自己争取合法权益;好学进取,有恒心有毅力;善于思考,有质疑精神。
成熟时期:质朴纯真,生活简朴;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精力过人,身体素质好;一丝不苟,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领导者。
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特点
彭 德 怀 ①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掉。 ②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 ③从事谍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 ④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⑤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 ⑥将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 ⑦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 ⑧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给小号手披上。 他率直爽朗、乐观爱笑、富有才智、吃苦耐劳、精力旺盛、性格刚烈,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是一位爱惜部下、善于作战的杰出军事家。
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特点
徐 海 东 ①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②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感到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③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④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大胆无畏,英勇善战,无私诚实,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善良真诚,阶级意识强。
朱 德 ①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②积极主动戒除烟瘾。③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④在柏林参加共产党,为声援“五卅运动”被捕。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⑥指挥全军打过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 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党爱民,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财富和地位,作战经验丰富的杰出军事家。
·探究“照耀”
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我发现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
“红彤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亮眼睛。”
“他们精神极好。”
“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
·探究“照耀”
简述《西行漫记》中的红军精神。
答:① 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 想和信 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② 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 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 精神;
③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专题二:关于长征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他们开进和顺利地闯过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所没有去过的地方。
1934年10月—— 1936.10 ,共产党领导的红一、二、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 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夺取遵义——渡过乌江(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河翻雪山 ——过草地 ——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
1.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文中 的“大迁移”“大规模的转移”是指 。
2.中央红军从 年10月至 年10月,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等省,行程 。
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
1934
1936
3.根据你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谈谈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答:长征精神的内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4.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答: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
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填空题
1.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 。阅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 。
用事实说话
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2.《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全书共分____ 篇,真实地记录了自_______年6月至10月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地报道了中国和________________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其中《叛徒》一章重点介绍了书生出身的“叛徒”是_ ___。
3.《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很多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和影像资料,如______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西行漫记
12
1936
西北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
周恩来
毛泽东
4.①“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他”是_________ 。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人名)。
②“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他”是_________
毛泽东
周恩来
周恩来
5.①他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精明而博学多才;他代表了中国大众的迫切要求;与他的夫人贺子珍住在两间窑洞里,窑洞四壁简陋,只挂了一些地图。“他”是_________
②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他先就读南开中学,后又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他在南开的三年成绩优异,虽然生活贫困,但能靠奖学金维持。“他”是_________
毛泽东
周恩来
6.猜猜他是谁
(1)他十岁的时候离家出走;十三岁打算跳池塘自杀,以此威胁他的父亲。
(2)他报考过警察学校、肥皂制造学校、商业学堂、高级商业学校、省一中……最终认为自己最适合教书,去读了五年师范。
(3)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4)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但身体非常好,这归功于他勤于锻炼。
毛泽东
7.他就到窑厂去当学徒,在“谢师的几年”里没有工资。他十六岁满师,在三百个工人中工资最高。他微笑着吹嘘说:“我做窑坯又快又好,全中国没有人能赶得上,因此革命胜利后,我仍是个有用的公民!”“他”是_________
8.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的父亲去赴宴。他的父亲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结果,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他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 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是____
徐海东
贺龙
实战训练场
有一天红二师进行演习,我正好同他在一起,要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冲到顶上去!”A突然向他气喘吁吁的部下和我叫道。他像兔子一般窜了出去,在我们之前到达山顶。又有一次,我们在骑马的时候,他又这样叫了一声,提出挑战。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
1.上面的文段选自《 》,书名的含义是 。(3分)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遍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8分)
红星照耀中国
2.语段中的A是 (人名)。(1分)
3在作者笔下,A是怎样的一个人?结合原著内容举例说明其中的一个特点。(4分)
答:他乐观、豁达;机智勇敢;大公无私;率真敏捷;精力充沛(旺盛);有平等、民主的精神。
如他常常和几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和他们交流;看演出时脱下自己的棉衣,披在身边的小战士身上,充分表现了他平等、民主的精神和关心、热爱下属的优良品质。
彭德怀
每一座红军军营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12岁到17岁的少年(按照外国算法,实际年龄为11岁到16岁),来自中国各地。像这个小号兵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始于南方的艰苦长征中幸存下来。(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1)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____(1分)
(2)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3分)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7分)
红小鬼
答:红军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他们就是勇者。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勇气的力量,我觉得我们从小就要树立志气与目标,碰到困难,要勇于迎难而上,做一个生活的勇者。
《 》练习题(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6分)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1)上面的文段选自《 》,作者是 国记者 。(3分)
(2)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3分)
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 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洛
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