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冰融化了》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的第4课《冰融化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冰融化了》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的第四课。本课开展观察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变化的活动,学生经历对冰融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的观察,先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时的温度以及周围空气的温度。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设计一个使冰块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融化的实验。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将进一步认识到,促进冰块快速融化的重要因素是热量。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一、聚焦——冰融化的场景,引出本课的问题“如果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
二 探索——把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在冰融化过程中,记景温度的变化。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三 研讨——引导学生思考冰块融化的变化和原因,比较水、水蒸气和冰的异同,进一步理解这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概念。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点科学,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也渐成雏形,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动脑,进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在课程中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
本课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熟练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道了水在0℃的时候开始结冰。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力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能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4、能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5、能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6、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7、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实验前明确操作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在学生实验时密切注意,随时加以引导;有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冰融化的各种变化,规范实验操作。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参与组/份: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封口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
板块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小河边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视频。
提出问题: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冰了呢?
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板块二、观察冰的融化
1.感知冰的融化。
学生每人手里放一块碎冰,观察并感受冰在手心里的变化过程。同学间交流一下感受。
提问:
当冰在你的手心里一点点的融化时,你感受到温度有什么变化?
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师:刚才大家亲身感受了冰在我们的手心里融化成水的过程,明白了冰从我们的手上吸收了热量渐渐化成了水,那么:冰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变成水呢?
上节课我们做了水结冰的实验,知道了水结冰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而且水结冰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下降了,那么,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它周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
大屏幕出示这两个问题,学生大胆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
(1)师:冰究竟在什么样的温度下会融化成水呢?
它周围的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不能光靠感官感受和猜想,要有客观的数据才行。
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观察冰融化时的变化。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问题:
①我们要观察冰融化时的哪些变化?
(预设:冰状态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②实验中会用到哪些器材?它们都做什么用?说一说。
(预设:烧杯、冰块、温度计)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测量几个温度?引导学生说出要测出冰的初始温度,实验前教室的室温,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盛冰烧杯中空气的温度,烧杯外壁空气的温度,冰融化时远离冰块空气的温度。
(对于这个实验中要测量的温度学生可能说不全,说的不准确,教师要细心的用语言加以引导,因为这是实验关键的所在。)
③冰融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一次,你们觉得多久观察记录一次呢?
④你们觉得这个实验中大家应怎样分工呢?
(预设:有观察员、记录员、计时员等)说说这些人都负责做什么。(明确每名学生的分工,强化细节)
(教师出示铁架台,示范学生可以将温度计悬挂在铁架台上并加以解释,并用大屏幕出示示范。)
(3)小组内口头交流实验的方法和过程。
目的:让学生在实验前理清思路,避免实验时盲目的去操作而出现误差。
(4)指名汇报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其他同学补充。
(5)出示温馨提示:
①实验时一支温度计要插入冰块中,一支温度计悬于冰块上,一直紧贴烧杯内壁,一只悬于远离烧杯的位置。
②实验前先测出室内温度和冰块的温度。
③实验中要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每支温度计的温度。
④注意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避免误差。
4.小组实验。
(1)组长领取实验器材,小组动手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小组整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小组汇报。
5.教师小结。
教师可以利用各小组的实验数据和问题引导学生说。
如:冰是在多少度开始融化的?
开始融化后温度有变化吗?
什么时候开始烧杯内的温度又开始变化了?
烧杯周围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块三、加快冰的融化
1.师:老师在每个小组汇报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小组的冰开始融化的时间不一样,融化的快慢也不一样。比如A组的冰融化的很快,B组的冰就融化的很慢,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给你们每组发的冰都是什么样的?
(学生依次汇报)那冰块融化的快慢和冰块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建议学生课下去验证。
2.问题: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一块同样大小的冰块,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它更快的融化呢?
3.组长领冰块和密封袋,学生组内探究让冰块加快融化的方法,并计时。待到冰块完全融化时举手示意,教师记录各小组完成的顺序。
(让学生发散思维,想更多的办法,让冰块尽快多吸收热的方法)
4.各小组汇报加快冰块融化的各种方法。
5.提问:在本节课的两个实验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烧杯外壁和塑料袋的外壁有什么变化吗?
(预设:有水珠。)
这些水珠是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下思考!
板块四、拓展延伸
1.大屏幕播放全球气候变暖的视频,引出低碳生活的环保概念。
2.搜索全球气候变暖的信息,向周围的同学和亲人宣传低碳生活,号召大家保护环境。
板块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收获?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