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1.3水结冰了 说课稿 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三年上册1.3水结冰了 说课稿 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13 22:4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水结冰了》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的第三课《水结冰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水结冰了》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的第3篇课文。本课研究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水结冰只是状态的变化,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建构"物质能够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科学概念。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点科学,在这段时间里,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也渐成雏形,他们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动脑,进行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在课程中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还不多,认知也不充分深刻。
三、说教学目标
1、能知道冰和水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2、观察并能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时,水会结冰。
3、能知道冰和水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4、能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水会发生状态变化。
5、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观察水结冰现象,认识水结冰的条件和水和冰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
认识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水结冰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放热。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身的科学素养。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导入:谜面:这个东西真奇怪,天生就怕太阳晒,太阳不晒还不湿,越晒越是湿得快。 (打一自然物)
谜面:远看白光光,近看玻璃样,越冷越结实,一热水汪汪。
(打一自然物)
请几位同学说出谜底。激发学生的兴趣。
谜底:冰
2.出示大冰块,询问:这是什么?冰是怎么来的?
观看教师的展示,思考回答问题。
3.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
4.出示课题。
思考回答,暴露对于水结冰条件的前概念。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吸引注意,聚焦话题。
板书二、观察比较:水和冰的异同点
1.为每个组提供2支试管(分别装有水和冰)、记录单,组织学生观察比较水和冰的异同点。
2.巡回指导。
3.组织汇报,梳理学生前概念,达成共识。
设计意图:暴露学生关于水和冰的前概念,也为后期实验中细致观察水结冰实验做铺垫。
板块三、水结冰实验
(一)实验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怎么让试管内的水结冰。
2.简介实验材料。
3.记录单指导。
4.播放实验提醒视频。
让学生了解实验
1.思考问题。
2.认识实验材料。
3.明确记录。
4.明确实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清楚如何设计和操作,为实验开展打下基础。
(二)开始实验
开始计时,巡回指导,记录每组水结冰数据。
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
设计意图:引导实验人人有事做,人人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指导整理记录、指导研讨准备。
学生:整理准备 整理记录、准备研讨发言。
研讨交流
1.组织学生汇报倾听观察到的现象。
2.组织学生汇报小结他们的发现。
3.思考有争议的问题,得出相对确定的结论。
4.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
先明确统一现象观察,再说发现,最后讨论集中解决争议点,层层深入。
研讨交流
1.汇报倾听各组观察到的现象。
2.汇报小结自己的发现。
3.思考有争议的问题,得出相对确定的结论。
4.思考问题
板块四、 研讨交流
先明确统一现象观察,再说发现,最后讨论集中解决争议点,层层深入。
1、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温度降至零,水开始结冰。冰水温不变。
(追问)水完全结冰后,冰的温度还会降低吗?
通过实验可知,水温降到0℃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0℃,直到水全部结冰后,温度开始下降。
2、水结成冰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一下学生,思考角度)
温度变化:冰的温度为0℃或以下,低于水的温度。
体积变化:一部分水结冰,然后完全结冰,水结冰后体积变大。
形状变化:冰是固体,有固定形状。
其他变化:水结冰后变轻了,所以会浮在水面上。(展示图片)
板块五、拓展延伸
1.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思考:
①放入冰箱冷冻室的水为什么结冰了?
②整瓶水结冰后瓶子为什么变形了?
2.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结冰现象。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中的水结冰现象,将学到的规律用于生活,巩固学习成果。
板块六、课堂小结
1、水温度下降到0度时会结成冰。
2、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3、水和冰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4、水结成冰,体积增大。
板块七、课堂评价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发放小红旗作为奖励,最后,把各小组获得小红旗数量展示在黑板上的评价栏里,优胜者全班同学掌声鼓励。
告诉学生:冬天到了,天气很冷的时候,野外的水面上会结成冰,千万不要私自去野外滑冰,很危险,每年冬季,许多孩子私自或结伴到野外滑冰,掉进冰窟窿里上不来淹死了。(图片)
咱们中国幅员辽阔,每年的冰雕节都在哈尔滨的冬季举行,形成美丽的冰雕(图片展示),那么在中国的南方冬季户外能见到漂亮的冰雕吗?
(让孩子课下查阅资料,找原因,去解决这个问题)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感、成功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课堂上我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如何收、放,如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关注接受能力较弱或是操作稍慢的学生?过多关注,影响课程进程,过少关注造成差距拉大。这是我们值得去研讨的。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