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是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五课。本课在感受了空气有多重、知道空气有质量的基础上,提出“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一更为复杂的研究问题。需要学生先确认一袋空气的体积,然后再分步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生应用上一课的方法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感受一定量的空气究竟有多重,进一步确认空气是有质量的。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初步自主研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音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大概2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3-5颗绿豆的质量(当然打气筒的大小以及绿豆的大小也会导致具体数据发生浮动),感受到了空气有多重。但他们是否能以此类推出100筒空气的质量还是需要本节课去体验。同时,学生脑海中已架构起的是空气质量与绿豆质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还无法进一步用其他物体去衡量空气的质量。
三、说教学目标
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空气质量,并使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记录。2.能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
2.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3.体会细致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的重要性。
4.体会到生活中可以用不同标准物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5.认识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四、说教学重难点
使用简单的仪器并选取不同参照物测量空气质量,用恰当的方式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重点
观察不同参照物的体积,得出有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其体积不同的结论。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课前预实验,调试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天平倾斜状态所指示的物体轻重情况 ,还可借助ppt等演示直观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简易天平,皮球,打气筒,绿豆,乒乓球,小木块,回形针,一次性塑料杯。
板块一、聚焦
教师提问:用打气筒给一个袋子打入一定量的空气,估计一下,这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学生思考: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利用上节课的实验结果进行初步预测)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发言,总结学生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估计袋子里空气的质量”为引入,启发学生回顾思考上节课所学知识, 并设置悬念。
板块二、探索
(1)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提问:要想知道20筒空气的质量,我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呢?(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实验操作)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得到20筒空气的质量?
可以利用上节课的实验材料吗?
(借助上节课所学知识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播放实验视频并进行补充讲解。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绿豆作为质量参照物进行实验探究,并汇报实验结果。
(2)利用其他参照物测量20筒空气的质量
教师提问:除了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我们可否利用其他常见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呢?可以利用哪些物体?(教师最后呈现其他参照物供学生做实验)不同参照物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其他物体作为质量参照物进行实验探究,得出可以用不同的物品来衡量空气的质量。
设计意图:
1、学生对上节课实验的掌握程度决定着他们对本课实验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从语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提炼出通过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来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步骤。帮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达成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2、在学生利用绿豆作为参照物的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可否用其他参照物进行实验?从用绿豆衡量进一步拓展到用回形针、小木块、乒乓球等物品衡量,言语启发学生关注并思考用不同物品作为参照物的差异。(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言,能不能答到“体积不同”都没有关系)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和深入思考能力是本环节的重要目的。
板块三、研讨
教师总结汇总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帮助学生得出一定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质量的多少可以用常用的物体作为衡量。
可以借助20筒空气的体积,通过倍数关系运算估计出100筒空气的质量。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同的其他物体,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思考:通过不同参照物的实验结果不难发现,相同质量的空气、绿豆、小木块、回形针等,它们的体积都是不一样的。进而总结得出同等质量相比较,空气的体积比较大。
设计意图:综合整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结论。
板块四、拓展
教师启发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测量工具(如电子秤),再来测一测一袋空气的质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空气质量由感性理解转变为精确称量的理性理解。
板块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问题产生呢?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通过这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深刻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