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赢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同步训练(3份,含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步步为赢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同步训练(3份,含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9-08 14:58:00

文档简介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同步训练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上水体的组成。第1题,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第2题,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多;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答案:1.A 2.C
下为“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D.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4.水循环能(  )
A.使全球水资源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B.使水资源短缺不再出现
C.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起伏
D.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答案:3.A 4.D
5.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包括____种水循环类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如果该地区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可能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过程、意义等方面的内容,综合性强但比较简单,只要对基础知识把握牢固,不难作答。
答案:(1)蒸发 植物蒸腾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降水 水汽输送 下渗
(3)三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4)大面积破坏植被和排干湖沼,使植物蒸腾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不大
B.一切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C.以永久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D.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2.读下图,在野外获取纯净饮用水的合理方法和应用的地理原理连线正确的是(  )
A.①——水汽蒸发      B.②——水汽凝结
C.③——生物循环 D.④——水循环
答案:1.C 2.B
3.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的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解析:选D。上游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故可判断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呈现“冬季大,夏季小”的特点,最有可能处于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4~5题。
4.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5.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
A.台风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对流雨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流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春汛的主要补给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时河流含沙量大,因此该河流位于我国北方季风区,所以其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答案:4.B 5.B
6.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久雨不溢”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B.“久雨不溢”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C.“久旱不涸”时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D.“久雨不溢,久旱不涸”说明了庐山小天池不参与水循环
解析:选A。“久雨不溢”说明小天池里的水有下渗,即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久旱不涸”说明有地下水补给小天池,即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这就证明了小天池参与了水循环。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8.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解析:第7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及水汽输送、径流等环节。第8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答案:7.D 8.C
   读我国甲、乙、丙三条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三条河流所在地区依次是(  )
A.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
10.乙河1、2月份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少,导致径流量小 B.气温高,蒸发强
C.气温低,冰川难以融化 D.东南季风难以到达
解析:本题组以坐标图的形式展示了三条河流的径流量随季节的变化。甲河从5月到9月河流处于汛期,为夏汛,是南方地区的河流。乙河冬季河流断流,且流量与气温相关,可判断为西北地区的河流。丙河则明显看出有春、夏两个汛期,为东北地区的河流。
答案:9.D 10.C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2.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海陆间循环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地下水补给湖水
解析:第11题,水库建成后,库区附近水的下渗增加,周边地下水水位上升;同时蒸发增强,会使周边空气湿度增加;由于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流径流量比较平稳,变化幅度减小。库区受热力作用影响,冬夏季降水均会增加,故选C。第12题,海水淡化工厂,实现把海水转化为淡水,而海陆间循环能更新陆地淡水,故两者作用相类似。
答案:11.C 12.A
1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之中
②维持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③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
④联系了地球表面和内部的各大圈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水循环联系的四大圈层指的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内部圈层,而是限于岩石圈及其以上的圈层。所以④错。
二、综合题
14.下面是我国黄委会水文局所做的一项关于“变化环境下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循环实验研究”的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不同下垫面和降水强度下,降水与径流的关系。
材料2: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土壤水转化率。
材料3:土壤水转化量的影响。
(1)根据材料1分析径流量的形成与降雨强度有什么关系?
(2)分析不同植被覆盖条件是如何影响下渗环节的?地表径流、下渗与地下水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总结该研究课题的结论,由此你认为人类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干预水循环?
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知,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比关系。第(2)题,从材料2中可知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越强,土壤水转化率越高。第(3)题,人类可通过改造地表形态影响水循环。
答案:(1)正比关系。
(2)植被覆盖率越高,下渗时间越长,下渗越强;下渗越多,地下水转化率越高,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少。
(3)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循环过程。但更主要的是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如土壤的耕作方式、植被的覆盖情况以及地形状况等影响地表径流的形成、下渗的速度及强度,进而干预水循环的过程。
15.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和重力能。
(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和________问题。
(5)在图中的河流东西两岸,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特点是:西岸______________,东岸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循环;C是大陆架海区,其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地表径流环节带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关。第(2)题,根据箭头的指向可看出,A为水汽输送环节,由此可以实现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及水汽调节。第(3)题,水循环得以实现的内因是在常温下水可以进行三态变化,而外因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第(4)题,B位于沿海地区,若在B处附近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可能会引起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西岸地下含水层潜水水位高于于河流水面,因此会出现地下水补给河流水,而东岸是河流水位较高,所以会出现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答案:(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太阳辐射能
(4)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
(5)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同步训练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1~2题。
1.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盛行风       B. 地转偏向力
C.海水密度差异 D. 大陆轮廓和岛屿影响
2.由信风引起的洋流,其运动方向为(  )
A.北半球向西,南半球向东
B.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
C. 南北半球都由东向西
D.北半球向东,南半球向西
解析:第1题,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所以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第2题,信风都是偏东风,洋流均由东向西流。
答案:1.A 2.C
若下图为部分洋流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图中海域在太平洋,则洋流甲是(  )
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日本暖流
4.若图中海域在大西洋,则洋流乙是(  )
A.巴西暖流 B.加那利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墨西哥湾暖流
解析:据图可知,此洋流模式为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第3题,若图中海域在太平洋,则洋流甲为日本暖流。第4题,图中海域若为大西洋,则乙为加那利寒流。
答案:3.D 4.B
5.当印度洋北部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
A.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B.我国江南一带多伏旱天气
C.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D.我国塔里木河处于枯水期
解析:选B。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时北半球为夏季。此时我国江南一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伏旱天气,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我国塔里木河处于丰水期。
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7月22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在过去的10天以来,在巴西圣保罗州的佩鲁伊比、普拉亚戈兰德和伊塔尼亚恩海滩发现大约500具企鹅尸体,经过解剖几只企鹅尸体,科学家发现它们的胃完全是空的,表明它们死于饥饿。
材料2:南美洲简图。
(1)写出洋流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
(2)④处气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其成因。
(3)若图中斜线部分是此次大量出现企鹅的海滩,有专家认为“企鹅本来要游到南非附近的海域,但洋流把它们带到了巴西东北部海岸”,如果此判断成立,你认为是哪些洋流在此次企鹅大迁移中起到了作用?
(4)全球气温上升对①处洋流带来怎样的影响?会使什么现象频繁发生?
解析:第(1)题,根据各洋流所在位置可判断。第(2)题,该处气候类型的判断可从所处的气压带和洋流的影响两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洋流分布,企鹅由南非到图示巴西东北部沿海是顺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第(4)题,全球气温上升使高低纬之间温差减小,此地区东南信风减弱,使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减弱,秘鲁沿岸海区水温上升,厄尔尼诺现象多发。
答案:(1)秘鲁寒流 南赤道暖流 巴西暖流
(2)热带沙漠气候 ④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常年降水稀少,再加上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气候更加干旱而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
(4)全球气温上升使高低纬之间温差减小,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气压差减小,东南信风减弱,使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减弱。 厄尔尼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始终沿着一个方向流动,终年不改变
B.洋流参与流动的水量很少
C.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D.潮汐是洋流的一种形式
解析:选C。洋流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并不是说其方向终年不变,如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方向随着季风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洋流参与流动的水量较大;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2.暖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向低纬 D.由低纬向高纬
解析:选D。判断暖流的流向一般要看它是否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一般来说,南半球的暖流是由北向南流,北半球的暖流是由南向北流。
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海区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4.下列关于暖流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半球大陆东部海区均有分布
B.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均有分布
C.北半球大陆西部海区均有分布
D.南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均有分布
解析:第3题,在世界大洋中,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转动;北半球中高纬度和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转动;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呈顺时针转动,冬季呈逆时针转动。第4题,在南半球高纬度海区,由于南极冰盖的影响,没有暖流存在。
答案:3.A 4.D
5.下图为洋流分布模式图,关于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B.图中数字1、2、5表示的洋流均为暖流
C.图中只有洋流4才可能形成渔场
D.图中洋流2和洋流4之间的水温差异会引起热力环流
解析:选C。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如图中1、3均是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为暖流,中低纬度副热带海区大洋西部是暖流如图中2,中高纬度副极地海区大洋东部是暖流,如图中5。图中洋流2、4位于同一纬度附近,2为暖流,4为寒流,2附近气流上升,近海面为低压,4附近气流下沉,近海面为高压,所以会形成热力环流。图中的北半球洋流2也可能形成渔场,如日本暖流。
读下面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南半球       B.乙位于北半球
C.甲图洋流为寒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7.如果甲、乙两图都位于太平洋,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
A.甲为秘鲁寒流 B.乙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C.甲为日本暖流 D.乙为本格拉寒流
解析:本题组以海水等温线入手,考查洋流与海水等温线的关系,以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解答时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答案:6.C 7.B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洋流的循环模式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 ①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域为北印度洋。据洋流的流向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因此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向东流。
答案:8.B 9.C
10.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  )
A.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C.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寒流
解析:选B。根据图中洋流的分布可以判断是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其中①、④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②、③为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②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在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11.若该图所示陆地为北美大陆,则东部的渔场是(  )
A.北海道渔场 B.纽芬兰渔场
C.北海渔场 D.秘鲁渔场
解析:选B。若该图所示陆地为北美大陆,则其东部的渔场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东北部,北海渔场位于大陆的西侧,秘鲁渔场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
12.当地中海沿岸地区进入雨季时,自东向西穿过北印度洋海区的航船(  )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解析:选A。地中海沿岸进入雨季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的北印度洋海区应该受到东北季风的控制,并形成逆时针向西流的冬季洋流,故航船自东向西穿过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13.阿拉斯加海域油轮泄漏,污染物随洋流可能到达(  )
A.夏威夷群岛附近 B.北海渔场附近
C.美国西部沿海 D.俄罗斯东部沿海
解析:选D。阿拉斯加位于太平洋,所以位于大西洋的北海渔场不会受污染物的影响。随着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会将污染物带到俄罗斯东部沿海。
二、综合题
14.下图为“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条洋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风带和__________风带推动海水形成的洋流。
(2)图中③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它位于a和_______________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日本的________渔场等。
(3)若B海区有一巨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想利用盛行风和洋流的有利条件,乘帆船远航,从A到B又返回到A。请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航行方向,并指出整个航程顺次利用的盛行风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次利用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纬度分布和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域位于北大西洋海域,其中a是北大西洋暖流,是受盛行西风推动形成的风海流;b是加那利寒流,属补偿流;c是北赤道暖流,是受东北信风吹拂而形成的风海流。洋流对地理环境有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污染等几方面的影响。
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北赤道暖流 中纬西 低纬信
(2)纽芬兰 拉布拉多寒流 北海道
(3)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使污染范围扩大
(4)图略(顺时针) 低纬东北信风 中纬西南风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15.读“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③的洋流名称分别:________,________。
(2)图1图2中④洋流名称是________,它对欧洲西部的影响是________。欧洲西部全年盛行________,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图2中⑤是________洋流,它是全球最强大的一支暖流。
(4)①、②洋流交汇处分布着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其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如果太平洋①处海域发生漏油事故,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漏油事故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2)北大西洋暖流 增温增湿(或带来大量的水汽和热量) 偏西风 全年温和多雨
(3)墨西哥湾暖流
(4)北海道 处在寒暖流交汇处,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5)加快漏油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漏油污染的海域范围。
3.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同步训练
2012年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其宣传的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问题再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答案:1.D 2.D
   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
A.开源 B.节流
C.净化 D.淡化
4.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
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
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
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
解析:本题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生活用具,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
答案:3.B 4.A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奇迹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
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
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
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5.B 6.D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 地下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及许多城市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的数量受储存条件和补给条件的限制,是随时间变化而又相对稳定的资源;地下水水质一般优于地表水。
近20年来,在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些地下水开采区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使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锐减;一些地区污水渗透加大及含盐浓度变化,使地下水水质出现明显恶化;更有甚者,一些地区不顾地下水的承载能力,盲目地集中开采,导致当地采补严重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引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咸)水入侵以及荒漠化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材料2:中国各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1)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周边省区相比,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较贫乏,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降水稀少       B.地表崎岖,坡度大
C.多山间盆地 D.石灰岩广布,地下含水层少
E.地下多暗河、溶洞 F.地下水开采量大
(3)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今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南方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多,中部、中西部和北部地区较少
(2)BDE
(3)问题:①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枯竭;②沿海地带海水入侵,使地下水质变坏;③地面沉降或塌陷;④加剧荒漠化;⑤工业污水、生活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措施:①加强立法和管理,制定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②控制开采量,做到旱季开采,洪水季节回灌;③防治水污染。
一、选择题
读1999~2005年深圳市用水构成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对深圳市用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居民生活用水比例最大、变动最小
②工业用水比例逐年增大
③公共用水比例先逐年增大,再逐年减小
④其他用水比例逐年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近年来,深圳市出现了“水荒”,其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季节不均 ②城市规模扩大
③水体污染加剧 ④受赤潮影响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第1题,结论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2题,深圳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近年来的“水荒”与城市规模扩大、需水量增加和水污染加剧有关;南部沿海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赤潮发生在沿海海域。
答案:1.A 2.B
   千岛湖为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面积为580平方千米。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距南山3.5千米处深层,常年水温12℃,天然清纯,味道甘洌,水中富含钙、钠、镁、钾、偏硅酸等。“农夫山泉有点甜”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使“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享誉国内外。据此完成3~4题。
3.“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  )
A.淡水湖泊水 B.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 D.深层地下水
4.“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能够享誉国内外的原因是(  )
A.数量巨大,易开采 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C.质量高,饮用安全 D.农夫山泉为天然水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农夫山泉属深层地下水,水中富含钙、钠、镁、钾等多种矿物质,天然清纯,水质好,因而能够享誉国内外。
答案:3.D 4.C
5.衡量巴西比中国水资源丰富的指标是 (  )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解析:选D。平均径流总量=平均降水量-平均蒸发量,所以我们一般运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
6.形成世界水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B.世界上炎热地区水资源丰富,寒冷地区水资源短缺
C.夏秋季节丰富,冬春季节短缺
D.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解析:选D。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审题,地域性差异,应该是指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完成7~9题。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平均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7.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8.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9.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解析:第7题,由表可知,在四个国家中,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最少的,约占世界平均的1/4。澳大利亚由于人口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最大,约是美国的10倍。第8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对水资源的浪费,循环利用率低,节水意识淡薄等。第9题,要建设节水型社会,降低每万元GDP耗水量,必须加大技术改造,加强宣传,提高节水意识,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这才是主要措施。
答案:7.B 8.B 9.C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该图显示的是(  )
A.城市地表径流利用系统
B.城市污水利用系统
C.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D.城市地下水利用系统
11.图中右侧的深井,所发挥的作用是(  )
A.滴灌 B.渗灌
C.回灌地下水 D.抽取地下水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图中示意的是大气降水经过雨落管、道路雨水口等进入地下,经过一系列净化,进入人工湖或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应是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图中右侧深井可以使雨水进入地下含水层,具有回灌地下水的作用。
答案:10.C 11.C
12.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于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之用。据此可知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________矛盾(  )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解析:选B。拦蓄和利用雨水,是缓解本地区在水量较少时用水不足的措施,因而属于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矛盾。
13.自2011年9月23日以来山东省平均降水量仅12毫米,到2012年1月全省气象干旱程度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当前,缓解旱情的有效途径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人工降水
③开采地下水 ④修建水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注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效途径”,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均需一定时间来完成。
二、综合题
14.读下面各大洲径流总量与人均径流量比较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年径流总量最大的洲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均径流量最少的洲是__________。
(2)大洋洲年径流总量居各洲之后,且为世界上干旱面积比例最高的地区,而人均径流量居各大洲之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判断,年径流总量与人均径流量都很丰富的大洲是________。
(4)世界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
A.各大洲水资源均匀分布
B.水资源集中分布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
C.世界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D.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较均匀
解析:(1)从图中可知亚洲年径流总量最大,原因是亚洲面积大,降水丰富的地区广阔。欧洲人均径流量最少,因为欧洲年径流总量较小,人口较多。(2)大洋洲尽管年径流总量少,干旱面积广,但人口少,所以人均径流量最多。 (3)从图中可知南美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都很丰富。(4)从各大洲的水资源分布看,世界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答案:(1)亚洲 亚洲面积广,降水丰富的地区广阔 欧洲
(2)大洋洲人口总量少
(3)南美洲
(4)C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全球水告急!世纪之交的多种传媒整天谈论缺水问题。的确,在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能源危机外,最让人担忧的是淡水危机。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兵分两路分别就海水淡化和坎儿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小组
该小组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的方案(如图),
(1)请你说明其设计原理。能否举出类似的例子?
(2)海水淡化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小组
(3)该小组的同学们奔赴吐鲁番,对坎儿井的水源、最大水量出现的时间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最大水量在夏季;有人认为主要来自融雪,最大水量在春季;有人认为来自河流、湖泊水……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4)探讨吐鲁番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解析:第(1)题,认真读图,注意细节,描述过程:海水受热蒸发―→遇冷凝结―→水滴―→淡水。农业生产中的塑料大棚和这种现象比较接近。第(2)题,比较灵活,围绕水资源分析即可。第(3)题,本区大部分位于内流区,多内流河,结合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与水文特征去分析。第(4)题,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结合区域实际,判定措施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答案:(1)玻璃对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但它对海面具有保温作用;海水受热蒸发(淡化)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凝结的水滴增大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水槽内形成淡水。农业生产中的塑料大棚。
(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海水淡化可以解决人类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淡水危机,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的夏季。
(4)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