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积累“翘首”“屏息敛声”“眼花缭乱”等易考词语。
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了解课文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感受文中体现的运动之美。
学习目标
夏浩然、樊云芳,《光明日报》记者。
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本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作品相关
作者简介
背景链接
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文体知识
描绘新闻瞬间
新闻特写
消息
相同点
不同点
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字词清单
凌空( ) 翘首( ) 酷似
潇洒( ) 轻盈( ) 悄然( )
由衷( ) 新秀 屏息敛声( )( )
眼花缭乱( ) 如梦初醒
夺魁( ) 掠过( ) 慷慨( )
绷直( ) 一刹那( ) 震耳欲聋( )
línɡ
意为“缠绕”,注意左边是“纟”旁。
注意与“振聋发聩”的“振”区别开。
qiáo
xiāo
yínɡ
qiǎo
zhōnɡ
bǐnɡ
liǎn
liáo
kuí
lüè
kǎi
bēnɡ
chà
zhèn
注意左边为“氵”旁。
翘
( )翘首
( )翘尾巴
qiào
qiáo
屏
( )屏障
( )屏息
bǐnɡ
pínɡ
多音字
悄
( )悄悄
( )悄然
qiǎo
qiāo
刹
( )刹车
( )一刹那
chà
shā
意为“(人体的一部分、物体的一头儿)向上仰起”时读qiào,其余情况一般读qiáo。
作名词或作动词(意为“遮挡”)时,读pínɡ;作动词(意为“抑止,除去”)时,读bǐnɡ。
形近字
( )撩拨
( )眼花缭乱
liáo
缭
( )瞭望
瞭
撩
liào
liáo
( )萧条
( )潇洒
xiāo
潇
萧
xiāo
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
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词语集注
含褒义,近义词:不慌不忙。
近义词:恍然大悟。
只能用于形容声音。
眼花缭乱:指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侧重于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侧重于东西太多。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逐一描写吕伟跳水的过程,极具镜头感。
第二部分(5—8):交代比赛结果,描述吕伟夺冠和观众对她的赞扬。
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单
阅读这篇新闻特写,找出其新闻要素。
何地
________________
何人
_____
何事
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
如何
在跳水比赛中夺魁
何时
1982年11月24日
达卡多拉游泳场
吕伟
本文特写了吕伟夺冠的精彩跳水过程,整个特写中包含许多精彩的小镜头。请具体分析,体会其中的运动之美。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动静结合]
写静中之动,以慢镜头烘托出吕伟的从容优雅,以及现场紧张的气氛。
准备
状元贴士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即在写景状物中,将动态事物与静态事物结合在一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能增强画面感与感染力。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动作描写/特写镜头]
“舒”“举”“蹬”“飞”四个动词,以特写镜头的方式描绘了吕伟起跳、腾空的瞬间,动作轻盈、优美,突出其高超的技术。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
起跳: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比喻]
“托”字写出吕伟的身体犹如停在空中般的姿态,用“飞天”比喻她起跳时的优美身姿,生动地描绘出她优美轻盈的姿态和动作,突出了她高超的技术。
托
写动中之静,将起跳阶段“瞬间停滞”,以慢镜头突出吕伟的优雅轻盈、技术高超。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腾空
[比喻/夸张]
“旋风般”“疾如流星”,表现了吕伟的动作之快。
动静结合,以快镜头极力表现吕伟动作之快,又以“小特写镜头”写其从容不迫,展现其身体姿态之美。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比喻/拟人]
写出吕伟轻盈的入水姿态,从侧面表现她跳水技艺的高超。
以极快的镜头,写吕伟直入水中,在动感描写中,不忘写水花“悄然不惊”的静态细节。
轻盈的、笔直的箭,
入水
拥抱
悄然不惊
文章按照“准备—起跳—腾空—入水”的顺序,以动中有静、动静互衬的写法,既将转瞬即逝的跳水动作“变慢”,以“定格描写”展现其中的美;又让读者感受跳水动作事实上的迅速。这使读者的心理时间和实际时间形成反差,达到了“突出最有表现力的瞬间”的报道效果。
这篇新闻特写除了正面描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点面结合
描写观众整体反应
采访节录个别观众
作用:
①描写观众的反应,借以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提高新闻报道的全面性;
②从侧面衬托出了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
③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凸显出来。
描写观众从寂静无声到掌声雷动
层次分明
场边外国记者“跳了起来”
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
裁判给高分
印度观众的惊讶
角度全面
状元贴士
5136(跳水动作代码)
“5136”动作中,“5”指第5组跳水动作,“13”指向前翻腾一周半,“6”指转体三周。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深入探究
1.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新闻性在语言上的具体体现。
语言的客观性。文中虽然大量使用了如“轻轻”“修长美妙”“优美”“震耳欲聋”等形容词与副词,但这些大多是比较客观、可以为感官直接感知的。“由衷”一词比较主观,但仍可以由现场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感受到。这些词语起到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恰当反映事实,而不是艺术化地表现事实。
语言的概括力。文中大量使用四字短语,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概括力,体现了新闻“尽量简洁”的语言特点。
语言的准确性。作者不仅准确使用“舒”“蹬”“飞”“插”等动词表现跳水动作,还以“犹如”“似乎”等词语,时时提醒读者注意文中的“慢镜头”只是一种描写。这样就区分了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体现了新闻“报道事实”的特点。
2.与消息相比,新闻特写有哪些独特的传播价值?
①新闻特写的写法细致入微且现场感强,为消息(甚至通讯)所不及;
②它所呈现的事实真切细致,能赋予新闻事实温度,使读者深受感染;
③它能满足读者想现场目击“具体情况如何”的需求,与消息、通讯互相配合,能使新闻报道更有层次,更丰满、立体。
思维导图
四个特写画面
正面描写
观众反应
侧面描写
准备
屏息敛声
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眼花缭乱
起跳
腾空
惊叹不已
入水
舒举蹬飞凌空翔舞
向前翻腾空中转体
展开身体轻盈笔直
主旨归纳
这篇新闻特写以特写镜头细致描绘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中做出的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其高超的跳水技艺,赞扬了她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拓展延伸
压水花
跳水运动,一直都是我国在奥运会上的重点夺金项目。跳水运动主要是从运动员的助跑起跳、空中动作以及入水动作这三个方面来评定分数。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运动员在空中做的动作很难用肉眼看明白,而入水时的水花大小,看起来比较直观。因此,“压水花”就成了民间通用的评价标准——入水时水花越小,往往得分会越高。
在跳水比赛中,水花压得好,说明运动员入水非常迅速,而且角度很垂直,以至于在身体和水面交界的地方少有水花飞溅出来。在这方面,中国的跳水运动员都做得很好。比如“跳水皇后”郭晶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曾靠几乎零水花入水拿到史无前例的高分415.35分,并最终夺得女子三米跳板跳水的冠军。
一课一得
新闻特写主要描写新闻事件中的片段,着重描写精彩瞬间。请采用特写镜头的方式报道校运动会上某一位获奖同学比赛的精彩瞬间。
仿写新闻特写
写作指导
选取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场面或镜头进行描写;
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通过对其他人的描写侧面衬托精彩之处。
写作示范
轮到赵志轩了,只见他先往后踏了一步,然后加速冲刺,正对着横竿冲过去。随后,他脚一蹬,身体腾空而起,好像是展翅飞翔的海燕,又像是凌空直上的雄鹰,弯曲的背脊成了一道优美的弧线,那弧线的顶点擦着1.9米的横杆轻轻地越了过去。“新的纪录!”围观的同学张大了嘴,欢呼起来,“真是太厉害了!”
以特写的方式写赵志轩跳高的瞬间,并运用比喻、侧面描写的手法,生动精彩。
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请你将吕伟跳水夺冠这一事件改写为一则消息。(100字左右)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