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1 《消息二则》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1 《消息二则》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10:38: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消息二则
【核心素养】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2.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和活动参与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消息这一体裁的接触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消息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
图片导入(PPT)
2022年是南京解放73周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那个历史时刻,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二、活动参与
(一)活动一:讲述与识记
1.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渡江战役。
2.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3.互测字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时代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字词检查。
渡过(dù)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二)活动二:新闻知识构建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为新闻消息的经典之作,请结合旁批、与书中的文字及你查找的资料,完成新闻相关知识的构建。
【消息的定义】新闻又称消息,是指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消息和新闻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消息的特点】(新闻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简洁性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背景、结语。(辅助)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有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六要素】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消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须具备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描写。
(三)新闻知识运用
1.模仿播音员朗读课文,找出消息的五个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朱总司令的命令。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点明了人物、事件、地点以及事件的结局,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属于消息的电头。标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显示消息的“身份”,以此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标明发稿的时间和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时效,借以传达信息。
4.导语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方法指导
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导语;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导语。
5.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原因)我军英勇善战,敌军纷纷溃退(经过)三十万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结果)
(四)活动三:语言赏析及写法探究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明确: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示估计,不确定,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明确: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3.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直取对岸”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战斗场景。“不到二十四小时”显示人民解放军攻击强度之高,无坚不摧。
这句话指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
4.写作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
在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3)四字词语的运用,简洁有力。
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该文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三、本课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四、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guì) 风平浪静
C.既已 荻港(dí)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体常识填空。
(1)狭义的新闻专指 ,通常包括标题、 、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其“六要素”指何时、 、 、何事、 、 。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 为主,适当穿插 。
4.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课导入
你从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
2022年是南京解放73周年。今天让我们走进那个历史时刻,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1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2.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素养)
核心素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
第一课时
活动一:讲述与识记
1. 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渡江战役。
2. 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3. 互测字词。
活动交流
毛泽东(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人民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他的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他撰写的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毛泽东撰写的手稿













退



锐不可

摧 拉朽


zhū
sài
kuì
xiè
jiān
dānɡ


读一读
经营:
溃退:
突破:
督战:
要塞:
业已:
筹划、组织并管理。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
监督作战。
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已经。
记一记
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无法阻挡。文中形容解放军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
摧枯拉朽:
文中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活动二:新闻知识构建及运用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为新闻消息的经典之作,请结合旁批、与书中的文字及你查找的资料,完成新闻相关知识的构建。
【消息的定义】
【消息和新闻的关系】
【消息的特点】
【消息的结构】
新闻:又称消息,是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话,及时报道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消息的特点】
真实性
及时性
简洁性
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报道迅速及时。
语言简明扼要。
【消息的定义】
【消息和新闻的关系】
新知认知
从广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引标、主标、副标
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必不可少的三部分
辅助





(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消息的结构】
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一篇完整的新闻作品应该具备六个最基本的要素: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和how(如何)。这六要素常常被称为“五个W和一个H”。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 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
阅读课文,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五结构)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的命令。
知识运用
从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中,你获知了哪些信息?你认为消息的标题应具备哪些特点?
获知信息:
人物、地点、事件
标题特点: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
电头
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
作用:
思考:导语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导语;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导语。
方法指导
找一找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为何:
1949年4月20日午夜至21日
芜湖、安庆之间
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发起渡江战役
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如何:
活动三:语言赏析及写法探究
1.赏析语言,注意四字词语的运用,简洁有力。
2.“倒金字塔式”结构写作;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已”即“已经”,表明解放军已经渡过长江。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
“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反衬出解放军的英勇。
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直取对岸”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战斗场景。
这句话指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
“不到二十四小时”显示人民解放军攻击强度之高,无坚不摧。
1.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
在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出。
写作特色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3.四字词语的运用,简洁有力。
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该文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guì) 风平浪静
C.既已 荻港(dí)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体常识填空。
(1)狭义的新闻专指 ,通常包括标题、 、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其“六要素”指何时、 、 、何事、 、 。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 为主,适当穿插 。
4.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标题
导语: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
主体:
“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保障制度等工作。”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另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则消息与第一则消息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新课导入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消息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把握二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领悟“任务一 新闻阅读”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背景知识。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2.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3.新闻结构。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二、预习任务
1.一读课文,明确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给“读读写写”注音解词。
2.二读课文,圈点勾画,完成批注。写下自己疑难的问题。
三、预习检测
1.找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活动参与
(一)活动一:讲述与识记
1.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渡江战役。
2.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3.互测字词。
●字词检查。
渡过( )  芜湖( )  摧枯拉朽( )  溃退( )
摧枯拉朽:
溃退:
风平浪静:
(二)活动二:新闻知识构建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为新闻消息的经典之作,请结合旁批、与书中的文字及你查找的资料,完成新闻相关知识的构建。
【消息的定义】新闻又称消息,是指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消息和新闻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消息的特点】(新闻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简洁性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背景、结语。(辅助)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有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六要素】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消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须具备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描写。
(三)新闻知识运用
1.模仿播音员朗读课文,找出消息的五个组成部分。(勾画批注)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
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4.导语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方法指导
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导语;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导语。
5.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四)活动三:语言赏析及写法探究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明确: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明确:
3.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
4.写作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
在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3)四字词语的运用,简洁有力。
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该文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二、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guì) 风平浪静
C.既已 荻港(dí)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体常识填空。
(1)狭义的新闻专指 ,通常包括标题、 、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其“六要素”指何时、 、 、何事、 、 。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 为主,适当穿插 。
4.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消息二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把握二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重点、难点: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领悟“任务一 新闻阅读”
【课前导学】
一、新知认知
1.背景知识。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2.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3.新闻结构。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二、预习任务
1.一读课文,明确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给“读读写写”注音解词。
2.二读课文,圈点勾画,完成批注。写下自己疑难的问题。
三、预习检测
1.找出《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间:1949年4月20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事件: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2.快速默读,找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课中导读】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活动参与
(一)活动一:讲述与识记
1.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渡江战役。
2.结合课前预习,讲述你所了解的毛泽东。
3.互测字词。
●字词检查。
渡过(dù)  芜湖(wú)  摧枯拉朽(xiǔ)  溃退(kuì)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二)活动二:新闻知识构建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为新闻消息的经典之作,请结合旁批、与书中的文字及你查找的资料,完成新闻相关知识的构建。
【消息的定义】新闻又称消息,是指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消息和新闻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消息的特点】(新闻的特征)真实性、及时性、简洁性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背景、结语。(辅助)
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有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
【新闻的六要素】
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消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须具备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描写。
(三)新闻知识运用
1.模仿播音员朗读课文,找出消息的五个组成部分。
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朱总司令的命令。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点明了人物、事件、地点以及事件的结局,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属于消息的电头。标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显示消息的“身份”,以此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标明发稿的时间和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时效,借以传达信息。
4.导语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从渡江时间及渡江人数两方面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总领了全文。
●方法指导
我们该如何确定一篇消息的导语?
(1)注意导语的特征。
它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干了什么事,以及事件的意义等。
(2)注意导语的位置。
比较短小的新闻(一段话),一般第一句话是导语;比较长的新闻(多段话),一般第一段话是导语。
5.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
地点:芜湖、安庆之间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原因)我军英勇善战,敌军纷纷溃退(经过)三十万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结果)
(四)活动三:语言赏析及写法探究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
明确:不能去掉,“已”是“已经”,表明解放军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示估计,不确定,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溃退”能否换成“构筑、败退”?
明确:不能,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的英勇。“溃退”更能说明国民党军队败退的程度。这句话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赞美的情感,字里行间透出了豪迈的情怀。
3.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直取对岸”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一往无前的战斗场景。“不到二十四小时”显示人民解放军攻击强度之高,无坚不摧。
这句话指出了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战斗正向纵深发展的可喜情况。
4.写作特点。
(1)“倒金字塔”结构。
有一个凸显事件的开头,又有一个铿锵有力的结尾,叫“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
在这篇消息中,什么时间,多少人,结果如何是人们最关心的、分量最重的,应放在导语中表达,其他一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后面再一一列出。
(2)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本文所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一战役声势浩大,值得报道、称颂的事迹很多,但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就对这次战役作了简洁又不失完整的报道,其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3)四字词语的运用,简洁有力。
四字词语的运用,使该文言简意赅,生动而有气势和力度。如,“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直取对岸”,把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长驱直入、英勇向前的进攻豪气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二、随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guì) 风平浪静
C.既已 荻港(dí)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
2.填上合适的词语。
( ):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3.文体常识填空。
(1)狭义的新闻专指 ,通常包括标题、 、 、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其“六要素”指何时、 、 、何事、 、 。
(2)新闻的结构形式一般为“ ”式结构,其表达方式以 为主,适当穿插 。
4.请找出下面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
温家宝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国务院于7月23日在京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加强全国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做好健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制度等工作。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