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本章作业
《复习两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酸的性质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也在中考中重点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生对这块知识记忆比较零散,找不出规律,容易混淆,特别是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酸的化学性质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记忆,对知识不能灵活应用,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通过对两酸性质的复习要使学生对这块知识系统化,并能灵活应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课堂上只是单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回顾,显得烦闷枯燥,达不到效果,所以本节课以盐酸硫酸为例,依据特定的练习题,以实验探究为核心归纳整理两酸的性质,并能用两酸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加深对酸性质的理解。
(2) 强化认识和探究酸的化学通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酸的复习,分析对比其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1、表演魔术“膨胀的气球”引入盐酸和硫酸。 抽查学生学案:课前《知识要点归纳》情况。 展台投影,反馈 观看、思考: 学生反馈 激发学习兴趣 明确两酸(盐酸、硫酸)性质的重要性 巩固基础知识
活动1 播放微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 让学生反馈练习题1的情况 观看后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练习1 反馈评价 复习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通过实验形象直观记忆
活动2 出示生活实际事例:小明看见爸爸常常用稀盐酸给铁制器皿除锈,他自己想亲自试一试。于是,他找出一段生锈的细铁丝来,放入足量稀盐酸中,然后,美滋滋地去睡觉了…可是,当他醒来之后,发现细铁丝不见了,为什么呢?你能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解释一下原因吗? 思考 观看 小组完成练习 书写化学方程式 积极发言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3 课堂练习:3、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请完成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分组完成实验1、2、3) 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1 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色。 拍照投屏学生实验现象 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1 反馈实验现象 完成课堂练习3(1) 课堂练习以酸的通性的考查为背景,将酸与酸碱指示剂的显色,与盐反应,与碱反应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比较,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完成练习并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通性), 突显学生主体作用 构建知识网络图,更形象直观,容易记忆,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Na2CO3粉末 实验2 (2)写出实验2中任一试管内发生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是 。 拍照投频学生实验现象和练习 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2 记录实验现象, 书写化学方程式。 完成课堂练习3(2)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实验3 (3)实验3中,两支试管内溶液都变为 色,得出“酸与碱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请评价该结论是否完整,若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 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酸与碱是否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实验步骤实验 现象实验结论甲取样 恰好中和乙取样 第二种可能性
反思评价:在探究化学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 。 引导学生用直观形象的方法总结 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3 记录实验现象, 书写化学方程式。 完成课堂练习3(3) 并评价该结论是否完整 以盐酸滴定为例,设计实验,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并进行探究 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并反思评价 利用手模记忆法,形象记忆酸的五大通性
活动4 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复习两酸的性质
物理性质
酸的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