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基础强化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基础强化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22:2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基础强化训练
1.2019年8月《 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食盐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化学式为NaCl,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1 C.+1 D.+2
3.氮化锶()是生产高端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已知中N的化合价为-3,则Sr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4.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B. C. D.
5.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分子。每个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6.某团队研究证明了PtO离子能够稳定存在(Pt是铂的元素符号),已知该离子中氧元素显-2价,则该离子中铂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4 C.+8 D.+10
7.我国很早就使用朱砂作为红色颜料。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HgS),硫化汞中Hg的化合价为+2,则S的化合价是(  )
A.-1 B.-2 C.+1 D.+2
8.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9.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
10.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宣布今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根据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无法得知的是某元素( )
A.一个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B.一个原子的质量
C.一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11.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12.高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4)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7 B.-1 C.+5 D.+7
13.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人们会通过制作模型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下列属于模型的是( )
A.用力拉板使纸断裂
B.向内推书使书隆起
C.地球仪
D. 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14.银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使银器逐渐失去光泽。已知银的化合价为+1价,则中S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15.如图所示为今年在兰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金面具残片,经测定该面具含金量约为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的元素符号为AU
B.金容易被锈蚀
C.金单质由金原子构成
D.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
16.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17.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如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8.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
B.一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氢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
19.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20.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21.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①揭示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向光侧生长素多,生长快
B.②用磁感线描述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越密表示磁场越弱
C.③是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D.④描述地球绕日公转,地轴始终呈倾斜状态,箭头表示公转方向
22.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球壳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通过验收。球壳用被称为海洋金属的钛合金作为制造材料。心钛合金不仅强度高而且具有弹性。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
(1)钛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
(2)除了表示钛元素、一个钛原子之外,还能表示____________。
(3)钛元素的化合价为价时,其对应的氧化物被认为是现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种白色颜料。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3.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在锂电池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吉野彰等三位科学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相关信息,可知锂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是________。
(2)图乙表示锂原子转变为锂离子的过程,锂离子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_。
24.某品牌新能源电动汽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其反应原理。该电池具有容量大、续航能力强的特点。
(1)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该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5.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________ ;
(2)当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6.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
1934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宣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图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
(1)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不可能增加铀原子的________数,所以得不到93号元素。
(2)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B.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
27.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如图1)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2H4)凝固。
(1)无水肼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______。
(2)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B.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C.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8.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
(1)①表示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___________个。
(3)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2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A.相对原子质量 B.质子数 C.中子数
(2)第3号元素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第12号元素和第17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0.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氲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
31.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如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2)3.2克有机物X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克。
(3)若人工合成淀粉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能______(填字母)。
A.缓解粮食危机  B.缓解温室效应  C.节省耕地资源
32.玫瑰花中含有丁香油酚()等有机物,可用于提炼精油。
(1)丁香油酚的一个分子中共有___________个原子。
(2)用如图所示的①②③表示丁香油酚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请判断①代表___________元素。
(3)丁香油酚容易挥发,用于提炼精油的玫瑰花需要在气温较低的日出之前采摘完成,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33.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使物质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例如:
(1)构成水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是因为___________。
(2)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氧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而不离开原子核是因为___________。
(3)氧原子核中含有8个质子,每个质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为什么这些质子聚集在一起而不散开,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测。___________
34.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
(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_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
35.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
(1)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属于植物的_____性。
(2)在室内其他地方也能闻到碰碰香散发的香味,是因为_____。
(3)碰碰香的香味物质中含量最多的是柠檬烯,其化学式为C10H16。计算:
①柠檬烯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②柠檬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精确到0.1%)
四、探究题
36.“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于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___________,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道尔顿原子论中“复杂原子”构成的物质,按现在物质的组成分类,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
(3)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C 6.D 7.B 8.A 9.C
10.B 11.A 12.D 13.C 14.B 15.C 16.A 17.B
18.B 19.C 20.B 21.C
22. 22 钛单质
23. 3 Li+
24. 7∶8 分解反应
25. 原子核 C
26. 质子 ABC
27. N或氮 AB
28. H##氢 13 低
29. B 金属 MgCl2
30. 中子 +1 4kg
31. 3:1 1.2 ABC
32. 24 C(碳) 气温低,分子运动慢,油质不易挥发
33. 水分子间存在引力 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存在一种力,克服同种电荷间的排斥力
34. 化合反应
35. 应激 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2 88.2%
36. 电子 化合物 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