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免疫学的应用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4免疫学的应用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9-23 09:3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4免疫学的应用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奥密克戎是一种发生了大量突变的新冠(单链RNA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借助S刺突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后侵入人体组织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S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奥密克戎进入宿主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消耗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C. 奥密克戎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酶等
D. 新冠疫苗接种者也会被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外出时同样要做好个人防护
基因疫苗是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质粒上,然后将质粒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疫苗经注射进入人体后,可被人体的浆细胞识别
B. 接种基因疫苗只能预防特定微生物的感染
C. 基因疫苗是指机体能识别特定的基因,从而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D. 利用蛋白质工程生产的蛋白质疫苗就是基因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下图为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缺失E1基因)为载体的某埃博拉病毒病疫苗研制流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建含GP基因的质粒时,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 在重组腺病毒中,GP基因上游必须有启动子以驱动其复制和表达
C. 疫苗在人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腺病毒起载体作用
D. 疫苗中的重组腺病毒在人体内不能复制,对接种者比较安全
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
B. 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乙组小鼠
C. 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
D. 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 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 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九价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该疫苗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
B. 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 该疫苗利用了机体“二次免疫”的特点
D. 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法和抗体检测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抗体检测法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B. 感染早期,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
C. 患者康复后,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
D. 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因其体内不能产生抗体不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
2020年9月21日,中国科学家杨璐菡团队在 Nature子刊发表论文,宣布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据测试这些小猪的器官和人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可满足安全、成功移植到人体的要求,减少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
B. 活化的B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免疫排斥反应相关
C. 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D. 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
研究表明,白色脂肪组织除了具有储存能量的功能,还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机体发生病原体感染后,白色脂肪组织内能够聚集大量的记忆淋巴细胞群体。如图是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接受白色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检测体内是否含有相应的抗原抗体
B. 记忆T细胞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C. 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D. 图示实验证明了移植的白色脂肪组织中含有记忆T细胞或记忆B细胞
新冠肺炎患者中某些病例早期病情较轻,后期因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病情突然加重。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小分子蛋白质,细胞因子风暴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的一种状态其造成肺损伤的机制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细胞因子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免疫应答
B. 利用IL-6的受体免疫实验动物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
C. 免疫系统对于肺泡细胞的损伤机制与过敏反应的致病机理相似
D. 阻止吞噬细胞向T细胞呈递抗原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
T淋巴细胞不但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应答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T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B. 环孢霉素A能使T淋巴细胞增殖受阻,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
C. 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体液免疫
D. 艾滋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受HIV攻击后,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受损,易患癌症
下列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叙述正确有几项
①神经系统调节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脊髓
②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可完成缩手反射
③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④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⑤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⑥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
⑧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下列有关免疫及相关内容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
②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
③病毒侵入细胞后,机体依赖细胞免疫使之失去寄生的基础
④预防肺结核的疫苗含有能与结核杆菌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⑤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神经递质和抗体、激素都具有特异性
②神经递质和抗体、激素不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③神经递质和抗体、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④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⑤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不起作用,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不起作用
⑥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机体依赖体液免疫使之失去藏身之所
⑦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
⑧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⑨艾滋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⑩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清除功能过强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宫颈癌由HPV(人乳头瘤病毒,也是DNA病毒)引发。HPV疫苗在国内获准上市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该疫苗能有效预防女性的宫颈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接种了HPV疫苗的女性不会有宫颈癌发病危险
B. HPV引发宫颈癌的原因是病毒致癌因子引起基因突变
C. 一般情况下,HPV直接刺激B细胞即可引起其增殖分化
D. 第一、二道防线对HPV不起作用,HPV入侵后第三道防线直接起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
正确用药不仅能消除或减轻病症,还能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不良作用;错误用药,既不能使药发挥全部的药效,又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请回答相关问题:
(1)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起作用。人体自身的某些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它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________,其在人的体液中与吞噬细胞共同构成保卫人体的________防线。
(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__________(试剂)可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这些药物使__________淋巴细胞的增殖受阻,容易患感染性疾病,所以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
(3)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药物,该药物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若摄入过量,则可能引起神经系统兴奋性__________(填“不变”“提高”或“降低”)。
(4)吗啡是一种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对人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会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长期使用,极易成瘾,易患恶性肿瘤,这是患者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受影响所致。
(5)某糖尿病患者的病因是胰岛B细胞损伤,该患者可以通过注射__________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iPSC DB7 MEF
免疫组 77 82 8
空白组 10 8 9
①比较表中 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识记能力。
【解答】
A、S刺突蛋白属于物质,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S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不能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错误;
B、奥密克戎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奥密克戎在宿主细胞内增殖过程中需要宿主细胞提供原料、酶等,而以自己的单链RNA为模板,C错误;
D、奥密克戎是一种发生了大量突变的新冠(单链RNA病毒)新型变异毒株,所以新冠疫苗接种者也会被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外出时同样要做好个人防护,D正确。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2、蛋白质工程的过程: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蛋白质工程得到的蛋白质一般不是天然存在的蛋白质。
【解答】
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
B.基因疫苗发挥作用是促使机体产生抗体作用于相应的抗原,这是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接种基因疫苗只能预防特定微生物的感染,B正确;
C.基因疫苗是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质粒上,然后将质粒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C错误;
D.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利用蛋白质工程生产的蛋白质疫苗不是基因疫苗,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等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构建含GP基因的质粒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开特定位点,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起来,A正确;
B.GP基因上游必须有启动子驱动转录,B错误;
C.该疫苗是将腺病毒作为载体导入人体以发挥作用,C正确;
D.该腺病毒是复制缺陷的腺病毒,在人体内不能复制,对接种者来说比较安全,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曲线分析:由曲线可知,甲组小鼠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环孢霉素A可能抵抗机体的免疫排斥。
【解答】
A.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外源供皮在受皮鼠上的存活率最终降为零,说明发生了免疫排斥反应,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A项正确;
BC.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反应出现的时间比乙组小鼠出现的时间晚,外源供皮存活的时间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进而说明环孢霉素A能够减弱免疫排斥反应,究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B项错误、C项正确;
D.对人体器官移植患者使用环孢霉素A,可能会减弱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项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A、流感病毒的种类很多,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只会对该种流感病毒产生免疫力,仍可能感染其他流感病毒,A错误;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可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B正确;
C、接种破伤风疫苗属于主动免疫,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这些细胞能在体内长期留存,提供抵抗破伤风的长期保护,而注射抗破伤风血清是利用其中的抗体获得免疫力,注射的抗体在机体内不能长期留存,C正确;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血清中含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D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解答】
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
B.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
C.该疫苗利用了机体“二次免疫”的特点,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C正确;
D.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一种浆细胞只分泌一种抗体,D错误。
7.【答案】D
【解析】A.用抗体检测试剂盒筛查疑似病例利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A正确;
B.感染早期,人体免疫系统尚未制造出特定的抗体,故会出现能检测出核酸而检测不出抗体的情况,B正确;
C.患者康复后,体内病毒被清除,故会出现能检测出抗体而检测不出核酸的情况,C正确;
D.感染该病毒但无症状者,说明其体内产生了抗体,故适用抗体检测法检测,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免疫学的应用以及免疫排斥等相关知识,属于识记理解水平,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解答】
A.发生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和受体细胞表面的HLA不同,A正确;
B.细胞因子是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B错误;
C.T细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可使细胞免疫免减弱,可降低疫排斥反应,C正确;
D.猪3.0的开发可缓解器官移植中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D正确。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有关实验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解答】
A.接受白色脂肪组织移植前的实验鼠B应检测体内是否含有相应的抗原抗体,以排除实验鼠B体内原有的记忆淋巴细胞的影响,A正确;
B.记忆T细胞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受到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B正确;
C.实验鼠B不患病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图示实验证明了移植的白色脂肪组织可提高实验鼠B的免疫力,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移植实验鼠A的白色脂肪”,D错误。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题材,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熟记病毒的结构和生命活动、免疫调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中等。
【解答】
A.由图可知,细胞因子可以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起活化作用,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免疫应答,A正确;
B.由题干可知,细胞因子风暴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过强进而引起机体的正常组织损伤,利用IL-6的受体免疫实验动物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细胞因子风暴的治疗,B正确;
C.免疫系统对于肺泡细胞的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与过敏反应原理不同,C错误;
D. 阻止吞噬细胞向T细胞呈递抗原可以有效地降低产生细胞因子风暴的风险,D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T淋巴细胞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
B.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因为细胞免疫的存在,环孢霉素A能使T淋巴细胞增殖受阻,可减弱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C.效应T淋巴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完成细胞免疫,C错误;
D.艾滋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受HIV攻击后,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丧失,机体免疫监控和清除功能受损,易患癌症,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血糖调节、特异性免疫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
【解答】
①神经系统调节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①错误;
②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可完成缩手反射,因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②正确;
③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③错误;
④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正确;
⑤癌细胞也是一类抗原,因此抗原不都是外来异物,⑤错误;
⑥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 ⑥正确;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⑦错误;
⑧抗体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但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⑧错误。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情况。
【解答】
①吞噬细胞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①正确;
②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②正确;
③病毒侵入细胞后,机体依赖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使之失去寄生的基础,③正确;
④预防肺结核的疫苗是抗原,会诱导机体产生抗体,④错误;
⑤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⑤错误。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密度调查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
①神经递质和抗体、激素都具有特异性,正确;
②神经递质和抗体、激素存在于内环境中,错误;
③神经递质和抗体、激素的化学本质并不都是蛋白质,错误;
④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错误;
⑤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作用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免疫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错误;
⑥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机体依赖细胞免疫使之失去藏身之所,错误;
⑦池塘中变形虫、草履虫这些单细胞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可用抽样检测法,正确;
⑧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正确;
⑨艾滋病毒破坏T细胞,既影响细胞免疫也影响体液免疫,错误;
⑩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防御功能过强,错误。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的知识点,熟知免疫调节过程及免疫学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题目难度适中。
【解答】
A.由于记忆细胞的时效性以及病毒的变异等原因,接种了 HPV 疫苗的女性仍然会有宫颈癌发病危险,A错误;
B.HPV引发宫颈癌的原因是病毒致癌因子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
C.一般情况下,HPV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刺激B细胞引起增殖和分化过程,C错误;
D.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第一、二道防线能对HPV发生免疫作用,D错误。
16.【答案】(1)活细胞(宿主细胞) 吸附(附着)
(2)记忆细胞和浆
(3)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
(4)①a、c、e
②D63 流感病毒
③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纯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2、题图分析:随着抗体浓度的增加,与对照抗体组比较,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康复者的NA抗体的抑制率最高。
【解答】
(1)流感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其免疫学原理是根据预测出的甲流病毒的NA、HA结构,将其制备成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记忆细胞和抗体)。
(4)①根据实验材料和给出的实验处理情况,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的步骤:培养易感细胞、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D63.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
③本实验疫苗研制的思路:从感染流感病毒较长时间(如63天)康复者血清中提纯并纯化NA抗体,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利用蛋白质工程制备疫苗,进行治疗。
(5)应对流感措施:①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染他人;②及时去医院治疗,避免病情加重;③多喝水,多休息。
17.【答案】(1)不能;免疫活性物质;第二道
(2)免疫抑制剂;T
(3)体液调节;提高
(4)监控和清除
(5)胰岛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1)药片中的溶菌酶不能进入人体的内环境,故该药物对进入人体内环境的细菌不能起作用。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人体自身的某些细胞也能产生溶菌酶,它属于免疫系统组成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在人的体液中与吞噬细胞一同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常出现免疫排斥,免疫排斥主要是细胞免疫,由T细胞引起的,临床上通常使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来抑制T细胞的增殖,由于机体T细胞减少,故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
(3)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左甲状腺素钠是一种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替代治疗药物,该药物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由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过量摄入左甲状腺素钠,可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
(4)吗啡是一种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当,对人体B细胞无明显影响,但会使T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减弱,其中体液免疫也下降的原因是T细胞减少,其产生的淋巴因子减少,对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刺激作用减弱,导致产生的抗体量下降。长期使用,极易成瘾,易患恶性肿瘤,这是患者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受影响所致。
(5)某糖尿病患者其病因是胰岛B细胞损伤,则该患者胰岛素分泌减少,该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达到降低血糖的治疗目的。
18.【答案】(1)增殖 免疫
(2)①高于 ②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③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 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
【解析】
【分析】
分析表格数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与抗体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说明生活的iPSC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同样对DB7细胞起作用,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本题考查了免疫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组织语言作答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答】
(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两组的变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免疫组就会产生针对iPSC的抗体,该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和抗体结合率都比较高,而正常细胞和抗体结合率比较低,实验结果说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对抗肿瘤,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
(3)要验证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实验过程中,一组小鼠注射DB7(标记为1组),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另一组(标记为2组)注射iPSC,4周后,取其T细胞(这里边包含已经产生的效应T细胞)注射到1组,由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则2组产生的免疫细胞也能对抗1组小鼠的肿瘤,则1组小鼠的肿瘤会变小。故图中:①F,②D,③C,④B。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
故答案为:
(1)增殖 免疫
(2)①高于 ②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 ③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 细胞
(3)①F ②D ③C ④B
(4)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