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8 22: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的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 外界空气中的O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11层膜
D. 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等离子有关
B. 葡萄糖、尿素、神经递质、胰岛素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C. 维持该“媒介”的稳态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
D. 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该“媒介”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②中蛋白质减少,形成组织水肿
B. 从外界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C. ①中若Ca2+浓度过高,易引起肌肉抽搐
D.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
B. 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
C. 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D. 甲中的肝糖原参与血糖的调节
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等各项指标,还需要将药物溶解到生理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中,再进行静脉滴注给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症患者肺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大可能导致肺水肿
B. 肺水肿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
C. 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可能导致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增强
D. 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由血液、组织液、淋巴组成的
B. 、等离子对血浆的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 内环境是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桥梁
D.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D.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如图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营养不良,④中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④
C. 正常情况下,①处的CO2浓度低于⑤处
D. 饭后4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⑤处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
B. 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 海鲜过敏可使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造成水肿
D. 内环境为细胞代谢生产多种酶和激素,并为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适宜的温度与酸碱度。
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脑脊液属于细胞内液
B. 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媒介
C. 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
D. 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
如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内环境示意图(a、b、c处箭头指示血液流动方向,①②③④表示体液),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中氧气的含量比③中低
B. 体液中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患者打吊针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的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钿胞
D. ④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和③
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与2的直接生活环境相同 B. 3的pH值与HCO3-多少有关
C. 4的渗透压比2、3、5都高 D.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
如下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A,B,C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A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B. 人体剧烈运动后,B中的pH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C. 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
D. 如果图示Ⅰ端为肺部动脉分支,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较多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②→③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
B. 内环境稳态仅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C.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D. 内环境是由①②③共同组成的,被称为体液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脑脊液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细胞外液,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________。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脑外伤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________,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为了研究ACTH的治疗效果,有关医疗专家做了临床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使用药物 治疗时间 治疗前水肿指数 治疗后水肿指数 停药两周后水肿指数
A组 ACTH(79例) 3个月 4.1~9.6 1.1~2.9 1.1~2.9
B组 地塞米松(79例) 3个月 5.1~7.1 3.3~4.9 5.1~9.8
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该实验方案体现了________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________;②________。
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 表示结构,a、b、c、d 表示液体成分。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 a~d,属于内环境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O2 浓度最低的是______(用字母表示)。b 和 d 的成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______。
b 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的含量有关。
(2)当氧气供应不足时,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不会导致血浆 pH 降低,这主要是因为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组成 B 结构的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 若人体因营养不良而产生水肿症状,则是由于______(用字母表示)增多直接造成的。
(4)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这些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排出体外。目前普遍认为,通过______调节网络,能让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达到平衡。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向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射3%乳酸2ml,血浆的H+浓度升高,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收缩(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与神经细胞相同),呼吸加深加快,此过程中呼吸肌细胞的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同时,血浆中的H+与结合,生成的CO2和H2O通过呼吸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上述调节的意义是________,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
(2)临床上给脑水肿患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高渗水溶液,消除水肿。药用机理是:静脉注射后,甘露醇不易渗入组织液且不被代谢,血浆渗透压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促使水分由______向______转移,达到初步消肿目的;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______(填“能”或“不能”)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导致肾小管液渗透压升高,尿量增加,消除水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人体参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和器官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①是消化系统的吸收作用,②③是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④是泌尿系统和皮肤的排泄,⑤⑥是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解答】
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A错误;
B、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B错误;
C、外界中的氧气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11层膜,即首先要通过肺泡细胞(一进一出2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由红细胞(2层)携带运到肝脏附近,再次穿过管壁细胞(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就是11层膜,C正确;
D、内环境排泄代谢废物主要需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和皮肤的参与,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以及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点,理解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解题的关键。
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
【解答】
A、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等离子有关,A正确;
B、葡萄糖、尿素、神经递质、胰岛素可存在于该“媒介”中,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该“媒介”的稳态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C正确;
D、人体并非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该“媒介”,如小肠上皮细胞可直接从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内环境组成和理化性质,解题的关键分析图中各组成成分所代表的内容。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
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
【解答】
A、若某人患肾小球肾炎,将会导致血浆①渗透压降低,组织液②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K+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B正确;
C、①血浆中若Ca2+浓度过低,易引起肌肉抽搐,C错误;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
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为淋巴液。
【解答】
A、肝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故甲是组织液,则乙为血浆,丙为淋巴液,当组织液蛋白质含量低时,水分会进入血浆,不会造成组织水肿,A错误;
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
D、肝糖原位于肝细胞中,肝糖原不在甲(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引起的,将药物溶解在氯化钾溶液中静脉滴注,将导致血浆钾离子浓度过高,会导致神经细胞钾离子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C错误。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解析】
A.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A错误;
B.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如、等等离子对血浆的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B正确;
C.人体内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需要以内环境为中间桥梁才能完成,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选A。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调节机制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
C.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
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维持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内环境的概念及其功能,难度一般。
【解答】
A、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表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②为肝细胞;③为淋巴液;④为组织液;⑤为血浆。若营养不良,则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导致④中的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③(淋巴液)和④(组织液),B正确;
C、正常情况下,血液由①→⑤流动的过程中,肝细胞产生的CO2不断进入血液,因此①处的CO2的浓度低于⑤处,C正确;
D、饭后4小时,因血糖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不断进入血液,导致①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⑤处,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
A.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液体环境为组织液,A正确;
B.血液中的血浆蛋白和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海鲜过敏可使血管通透性变大,血浆蛋白渗出,造成水肿,C正确;
D.酶和激素是由细胞产生,不是由内环境产生,内环境为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适宜的温度与酸碱度, 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脑脊液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属于细胞外液,A错误;
B.脑脊液是脑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脑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脑脊液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
C.内环境中有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错误;
D.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物质交换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解答】
A.①是细胞内液,③组织液,因为氧气是在细胞内被利用的,氧气由组织液中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内液的,所以①中氧气的含量比③中低,A正确;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Na+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K+的含量有关,B错误;
C.患者打吊针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发挥作用的途径是血浆→组织液→靶钿胞,C正确;
D.④为血浆,它与组织液和淋巴的区别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淋巴和③组织液,D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
A.1为毛细血管壁,其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2为血细胞,其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A错误;
B.3血浆的pH值与HCO3-多少有关,B正确;
C.正常生理状态下,4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与2、3、5(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同,C错误;
D.二氧化碳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产生,所以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略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液的组成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中各组成成分所代表的内容。
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
【解答】
A.图中③淋巴→①血浆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A错误;
B.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和物质组成都相对稳定,B错误;
C.钾离子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
D.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组成的,体液包含细胞外液和细胞內液,D错误。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由于血浆的无机盐浓度是0.9%,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大小基本不变,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故选:C。
16.【答案】(1)属于;双向
(2)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升高
(4)相互对照和自身对照;①ACTH的治疗效果强于地塞米松;②(ACTH的治疗)停药后不反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相关内容,内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之间的渗透关系是本题的考查点,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时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得出相应的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
【解答】
(1)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它与血浆之间的物质运输是双向的,即血浆渗出毛细血管成为脑脊液,脑脊液渗入毛细血管成为血浆。
(2)脑脊液不仅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脑脊液的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机体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引发脑水肿,其发病机制是脑外伤时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白质从血浆进入脑脊液,引起脑脊液渗透压相对升高,进而引起脑组织水肿。
(4)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脑水肿,其副作用是停药后会出现反弹。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促皮质激素(ACTH)也能用于治疗脑水肿。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CTH的治疗效果,显然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组织水肿的相关指标。对照实验类型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等,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实验方案体现了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对照,同时还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①ACTH治疗脑水肿的效果好于地塞米松;根据数据还能看出,②ACTH治疗后基本无反弹情况出现。总之,ACTH治疗效果比地塞米松强。
17.【答案】(1)bcd; a; b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无机盐、蛋白质
(2)血浆中具有调节 pH 稳定的各种缓冲物质
(3)组织液和淋巴; d
(4)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给出的相关资料进行推理的能力。
据图分析,图示为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其中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a为细胞内液,b为血浆,c为淋巴,d为组织液。
【解答】
(1)图中a为细胞内液,b为血浆,c为淋巴,d为组织液,其中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构成内环境;氧气浓度最低的地方就是消耗氧气的地方,即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2)当氧气供应不足时,组织细胞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但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不会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
(3)图中结构B是毛细淋巴管,其细胞具体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若人体因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导致d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4)各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才能排出体外;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8.【答案】(1)由负电位变正电位;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神经-体液
(2)升高;组织液;血浆;不能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内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过程,把握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解答】
(1)传出神经使呼吸肌收缩,且肌细胞膜电位变化与神经细胞相同,说明呼吸肌发生兴奋,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血浆中的H+呈酸性,与HCO3-结合生成的CO2和H2O,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这种方式有神经系统和CO2参与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静脉注射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水分由组织液向血浆转移,减少了组织液的水分,肾小管和集合管不能重吸收甘露醇,使肾小管中渗透压升高。
故答案为:
(1)由负电位变正电位;维持机体pH相对稳定;神经-体液
(2)升高;组织液;血浆;不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