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8 14:3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昆虫记》教学设计
名著分析:
《昆虫记》是法布尔用毕生的精力,详细地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而写下的笔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
在书中,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长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传播了科学知识,又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学情分析:
在小学时,学生学过《蟋蟀的住宅》,八年级上册还有《蝉》的选文选入教材,因此学生对《昆虫记》这部作品有一些了解。并且依据该年龄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对本文理解起来难度不大,较有兴趣。
同时,也认识到孩子多数生活在城市,对昆虫世界的了解缺乏亲身的感受、野外的实践。因此激发兴趣,走进野外实践考察进而回归课堂理性思考就变得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1.阅读全书内容,走进昆虫世界,领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了解法布尔生平事迹、科学成就,领悟《昆虫记》中所蕴含的法布尔“科学精神”。
3.结合《昆虫记》选文,关注科普作品中的艺术趣味。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之情。
教学活动:
见各课时。
学生成果展示:
见各课时。
第一课时
导读课——走进昆虫的世界
一、 课件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播放昆虫图片。)
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它们了解有多少?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走进这些虫子。
板书: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 走近螳螂、萤火虫、赤条蜂
1. 螳螂
①首先给大家介绍第一位昆虫朋友,出示作品中一段文字:
它相当美丽,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让学生猜是哪种昆虫。(出示螳螂图片,板书:螳螂)
问:听了对螳螂的介绍,你认为它是一只什么样的昆虫?它会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感受螳螂美丽的外表。)
②继续出示文字:
螳螂的前足上的那对极具杀伤力,并且极富进攻性的冲杀、防御的武器。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
读了这段文字,你对螳螂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武器”“凶器”指什么?“活的动物”又是什么动物呢?(出示图片和视频)问:你有什么感受?
(它的这种身材和它这对武器之间的差异,简直是太大了,太明显了,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呢,出示以下文字,生读:
这凶狠恶毒、如魔鬼一般的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且,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真让人吃惊!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这真人难以置信。
再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温柔 残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及作品中文字,让学生认识螳螂美丽温柔的外表下残忍的性格。】
2. 萤火虫和赤条蜂
①刚才我们了解了螳螂,它是一种外表美丽看似温柔,实际上是非常残忍的昆虫,其实在动物世界里还有很多和螳螂差不多的昆虫(出示萤火虫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它的了解(会发光等)。猜猜它吃什么?(出示图)
②身体庞大的蜗牛,又是怎样被萤火虫吃掉的呢?出示文字,学生读:
在捉食蜗牛以前,萤火虫先要给它打一针麻醉药,使这个小猎物失去知觉,也就失去了防卫的能力,以便萤火虫捕捉并食用。就好像我们人类在动手术之前,在病床上,先接受麻醉,从而渐渐失去知觉而不感到疼痛一样。
萤火虫是怎样吃掉蜗牛的?(板书:麻醉药)
③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朋友(出示图片)它是谁?(板书:赤条蜂)猜猜它吃什么?又是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读文字:
赤条蜂抓住了毛毛虫,就伏在它的背上,像一个熟练的外科医生一样,不慌不忙地用刺把毛毛虫的每一节都刺一下。从前到后一节一节地往下刺,一点儿也不遗漏。它很熟悉虫子的神经系统,它知道往哪些神经中枢上刺,可以使虫子神经麻木而不致于死亡。
说说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作品中文字,让学生了解萤火虫的表面特点,性格特征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昆虫产生兴趣。】
三、 介绍作者法布尔
1.刚才我们了解了螳螂、萤火虫和赤条蜂,这些知识是谁发现的?(板书:法布尔)
2.出示介绍法布尔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法布尔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
四、 推出作品《昆虫记》
法布尔用他执着追求的精神完成了一部巨著,就是《昆虫记》。
1.介绍: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茅盾表示“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法布尔也因此被达尔文评价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被雨果盛赞是“昆虫学的荷马”。
2.介绍《昆虫记》封面、封底及目录等组成部分,并告诉学生读书方法,便于课下阅读。(读书方法见教材名著导读中的“读书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昆虫记》对全世界的影响及别人赋予的高度评价,激发学生的阅读名著的欲望。】
五、 制定阅读计划,布置阅读任务
1.全书共26篇,建议3周时间完成整本书阅读。请每位同学制定自己的阅读规划,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情况具体安排。
2.罗斯丹曾评价法布尔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书写。”任务一:此刻,请你化身美术家,特邀请你参加两周后我们班举办的昆虫展览会,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昆虫为它绘制一张宣传海报来参会,要求海报能够体现出美术家的审美、昆虫家的严谨。
任务二:进行相似习性昆虫汇总。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代表一种类别,将自己旗下昆虫进行汇总,而后在小组内“争奇斗艳”,投票选出小组内最让人喜爱的类别。
板书设计:
《昆虫记》
法布尔
走进昆虫的世界
螳螂 萤火虫 赤条蜂
温柔 麻醉药
残忍
有趣
第二课时
交流课——书写昆虫的世界
一、 回顾导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将一生光阴都用来观察、研究“虫子”,为昆虫书写传记的伟大昆虫学家法布尔,认识了同时轰动世界文坛与生物界的史诗巨著《昆虫记》,并且以美术家的身份为这一个个小昆虫做写真、找归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观赏同学们的作品、领略众昆虫的风采。
观昆虫——交流昆虫海报(10mins)
1.ppt动态播放所有学生作品,并定格呈现得票前10的作品。
①此课开讲前进行了海报展示与展览,并由学生投票选出印象最深的作品。
②呈现得票前10的昆虫作品。由学生选择3种进行详细了解,绘画者1分钟讲述自己的构思,2位投票者讲述投票原因。
2.教师总结:除了同学们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得益于法布尔生动细致、妙趣横生的描写、刻画。因此,这一幅幅优秀作品的成就者,不只是在座的各位“美术大家”,法布尔也是功不可没的隐形“美术家”。
【设计意图:持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后面分析法布尔对昆虫的写作手法、语言特点做准备。】
讲昆虫——交流昆虫分类汇总(10mins)
1.事先让学生总结在昆虫分类汇总活动时自己在小组内“争奇斗艳”获胜的原因。
2.每小组优胜者上台发言(1mins)。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昆虫习性的熟悉,同时让学生对昆虫有同类别相比较、进行归纳的意识,为后面熟悉昆虫“以人性观虫性”做铺垫。】
四、 哲学家的思考(15mins)
见证了同学们作为美术家的造诣,我们今天来做一次哲学家。思考:为什么罗斯丹会评价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地想”?《昆虫记》中哪里体现了法布尔哲学家的视角?
出示原文请学生读:
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在这个片段中,你读出了什么?(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现的是蟑螂什么特点——英勇凶猛,在昆虫世界里存在怎样的生存法则——弱肉强食,这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总结:之所以说法布尔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是因为他观察昆虫世界的时候,常常将之与人类社会建构起练习,能够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再举一例,请同学们说说是如何体现“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的:
(出示蟋蟀选段,可以看出蟋蟀聪明,如:把住宅建在隐秘的地方;勤劳,如:钻在下面一呆就是两个小时;能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它的洞随天气的变冷和身体的长大而加大加深;善于管理家务,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这都能体现将蟋蟀似人化,从蟋蟀身上得之启示,理解人的精神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昆虫记》中“以人性观照虫性,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的艺术手法。】
五、写昆虫——学习法布尔写作手法(5mins)
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常常将昆虫拟人化,以人性观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的视角外,整本书的行文也是非常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比如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这也是罗斯丹称他为“文学家一般地感受”的原因。请你七十二变为一位文学家,从写作的角度选择《昆虫记》里一个或多个精彩片段,仔细品味,然后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昆虫记》的语言特色,并学习其写作手法。】
第三课时
成果展示课——赞叹昆虫的世界
激趣导入
学习之境界在于“学以致用”,在上节课布置的任务中要求同学们仿照《昆虫记》中某些选段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周末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同学为观察研究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开始“上山下乡”、展开“田野调查”等。事不宜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享大家的成果、展示大家的佳作。
二、学写法,赏美文
ppt呈现“鉴赏精彩片段,仿写心中爱物。”
由上一课时布置的仿写入手,请同学们上台展示自己的仿写作品。
发言要求:我选取《昆虫记》中xx页x段至x段的内容做仿写,这一段内容的特点是……(阐述自己仿写的特点)。我的仿写作品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呈现自己作品,体验成就感,激发孩子深度探究的兴趣。】
二、忆历程,悟精神
读《昆虫记》是欣赏一场视觉的盛宴,是经历一次泼洒想象的梦幻,是一场深邃的哲思之行,还是一场出入微观世界、探究异类生物的变身之旅。(播放视频,回顾阅读《昆虫记》的旅程:视频内容为《昆虫记》导读以来学生所经历的每一次学习、创作,每一个活动的呈现、进行、成果,将整个过程制作成一个短视频。视频由教师主导,学生全员参与,分组负责制作)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展示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各阶段成果。】
合作探究:罗大冈在《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中曾说:“《昆虫记》的文风优美不在于修辞琢句,而表现在作者的人品。”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从《昆虫记》中你能看出法布尔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和品质精神?
讨论总结:(可再次补充法布尔研究的相关资料,如教材名著导读中法布尔自己的话;补充法布尔做研究的经历和条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对自然万物的赞美精神;坚韧执着、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科学严谨、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感悟法布尔身上的精神力量。】
三、赞其文,叹其人
补充资料:
法布尔大半生默默无闻地过着勤奋刻苦的学者生活。在他
晚年,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评委会下决心授予法布尔诺贝尔奖,这位歌颂昆虫的大诗人已于1915年瞑目长逝了。
——《科技文萃》1995年第3期
请你以《昆虫记》问世百年后的读者身份,自选角度给其作者法布尔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昆虫记》的喜欢和赞叹。
请同学们自由表达上台呈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阅读《昆虫记》的感受、更深刻全面地感受《昆虫记》享誉世界的魅力,感悟法布尔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