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三章 第 4 节 非传染性疾病
一、单选题
1.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B.能转移和侵犯多个细胞
C.能分裂产生相同细胞 D.局限于原发部位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A。
2.下列因素中,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强紫外线照射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
C.全球气候变暖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致癌因子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致癌因子主要有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
A、强紫外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C、全球气候变暖,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C。
3.小芳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小芳想买一些“好吃的”孝敬爷爷,她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觉得应该买( )
A.西瓜和马铃薯 B.蜂蜜和南瓜
C.豆芽和青菜 D.芋头和香蕉
【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糖尿病发病的机理及饮食注意点解题,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故应该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解答】解:A、西瓜和马铃薯,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B、蜂蜜和南瓜,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C、豆芽和青菜,含糖量低,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D、芋头和香蕉,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故答案为:C。
4.癌症病人的死亡率高,其致死原因是( )
A.癌细胞释放毒素使人死亡
B.癌细胞分裂并广泛转移侵犯其他组织,病人衰竭而死
C.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死亡
D.癌细胞使人体组织停止生长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B。
5.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硬化
C.心肌梗死 D.高血压
【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冠心病的概念知识解题。
【解答】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B。
6.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
B.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C.心理不健康导致的疾病
D.车祸等非正常死亡
【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疾病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他们也称为现代文明病。
故答案为:A。
7.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传染性疾病 B.健忘症
C.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D.尿毒症
【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因此本题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
8.下列疾病中属于“生活方式病”的是( )
A.贫血 B.流行性感冒 C.细菌性痢疾 D.恶性肿瘤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例如,有的青少年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有的青少年染上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
【解答】解:A、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恶性肿瘤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哪一种恶性肿瘤在人类中发生的平均年龄较小( )
A.胃癌 B.肝癌 C.膀胱癌 D.白血病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不同的恶性肿瘤在人类中发生的平均年龄不同,可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
【解答】解:胃癌患者平均年龄约在52岁左右;肝癌发病年龄平均约在55岁;患膀胱癌的平均年龄是68岁;白血病发病年龄平均在40岁以内.可见与胃癌、肝癌、膀胱癌这些癌症相比,白血病发病的平均年龄较小.
故选:D
10.癌症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
A.肝癌 B.胃癌 C.肺癌 D.白血病
【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多在40岁以上发病;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儿童恶性肿瘤首位,约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1/3;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病年龄段。
二、填空题
11.动脉硬化: 物质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动脉壁 ,从而形成动脉硬化。
【答案】脂肪类;逐渐增厚,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解答】人刚出生时,血管柔软富有弹性,血流通常。进入成年后,脂肪类物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
故答案为:脂肪类 ;逐渐增厚,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
12.恶性肿瘤细胞不仅能不断分裂,而且能 ,从而在人体内广泛扩散。
【答案】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解答】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的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故答案为: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13.在致癌因素的影响下, 失去控制,不断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可分为 肿瘤和 肿瘤两种,后者包括 肿瘤和 肿瘤。
【答案】细胞分裂;良性;恶性;上皮性;非上皮性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结合肿瘤形成原因及分类进行回答。
【解答】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通常受到严格的控制。但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 肿瘤两种,后者包括上皮性肿瘤和非上皮性肿瘤。
故答案为:细胞分裂 ;良性 ;恶性 ;上皮性;非上皮性
14.心血管疾病是由于 和 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冠心病就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 病变所导致的心脏病.
【答案】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解答】解: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15.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异来的,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而不发生 ,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发生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答案】分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癌细胞的产生、特点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但不进行分化,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但不具有传染性,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16.近年来,成为我国人民健康最大威胁的疾病是 和 ,城市中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的是恶性肿瘤是 .
【答案】心血管疾病;癌症;肺癌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癌症的危害极大.
【解答】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因素.据统计,我国的癌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17.为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第一步: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第二步: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第三步: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着一些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理由是 。
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把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添加给培养中的癌细胞
【答案】①③;进行对照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为研究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故实验的唯一变量为干扰素;其它量必须相同;实验的对照组为没有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组为不同干扰素浓度影响下的癌细胞生长状况;两者形成对照,可知干扰素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无影响;
故答案为:①③、进行对照。
18.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三、解答题
19.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毫摩/升,进食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毫摩/升,进食后2小时内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毫摩/升,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在图中绘出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答案】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降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糖一般会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这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解答】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
2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升/小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肥胖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分析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最高的是慢跑,故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慢跑;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4)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饮食不合理,糖类和脂肪量摄入过多,且缺乏锻炼;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1 / 1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下 第三章 第 4 节 非传染性疾病
一、单选题
1.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能不间断地进行分裂 B.能转移和侵犯多个细胞
C.能分裂产生相同细胞 D.局限于原发部位
2.下列因素中,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强紫外线照射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
C.全球气候变暖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3.小芳的爷爷患有糖尿病,小芳想买一些“好吃的”孝敬爷爷,她在市场上看到了如下的食品和水果,你觉得应该买( )
A.西瓜和马铃薯 B.蜂蜜和南瓜
C.豆芽和青菜 D.芋头和香蕉
4.癌症病人的死亡率高,其致死原因是( )
A.癌细胞释放毒素使人死亡
B.癌细胞分裂并广泛转移侵犯其他组织,病人衰竭而死
C.癌细胞本身有毒,使人死亡
D.癌细胞使人体组织停止生长
5.导致冠心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心绞痛 B.冠状动脉硬化
C.心肌梗死 D.高血压
6.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
B.肝炎,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C.心理不健康导致的疾病
D.车祸等非正常死亡
7.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 )
A.传染性疾病 B.健忘症
C.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D.尿毒症
8.下列疾病中属于“生活方式病”的是( )
A.贫血 B.流行性感冒 C.细菌性痢疾 D.恶性肿瘤
9.下列哪一种恶性肿瘤在人类中发生的平均年龄较小( )
A.胃癌 B.肝癌 C.膀胱癌 D.白血病
10.癌症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是( )
A.肝癌 B.胃癌 C.肺癌 D.白血病
二、填空题
11.动脉硬化: 物质在动脉壁上沉积,使动脉壁 ,从而形成动脉硬化。
12.恶性肿瘤细胞不仅能不断分裂,而且能 ,从而在人体内广泛扩散。
13.在致癌因素的影响下, 失去控制,不断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可分为 肿瘤和 肿瘤两种,后者包括 肿瘤和 肿瘤。
14.心血管疾病是由于 和 的病变引起的疾病,冠心病就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 病变所导致的心脏病.
15.肿瘤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异来的,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而不发生 ,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细胞还能发生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16.近年来,成为我国人民健康最大威胁的疾病是 和 ,城市中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的是恶性肿瘤是 .
17.为研究用基因重组方法所生产的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有人计划进行如下的实验:第一步:从癌症患者身上取得癌细胞,并培养此种细胞。第二步:给培养中的癌细胞添加干扰素。第三步:观察干扰素是否对癌细胞的生长带来变化。上述的实验计划存在着一些不足。下列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理由是 。
①观察在培养时没有添加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情况
②直接给癌症患者注射干扰素,进行临床实验
③把不同质量分数的干扰素添加给培养中的癌细胞
18.研究人员先给甲口服某激素,给乙注射同种同量的激素,然后测量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并绘制成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产生这种激素的部位是 。
(2)乙注射这种激素后,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比较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 进行治疗。
三、解答题
19.血糖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一个正常人在早晨进食前,血糖含量约为5毫摩/升,进食后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达到约7.5毫摩/升,进食后2小时内血糖含量又下降到约5毫摩/升,并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会有微小波动)。请你在图中绘出这个人从开始进食到饭后3小时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并解释血糖含量出现一定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
2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趋于多元化,在此过程中,肥胖病患者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青少年和儿童肥胖患者也逐年增多。“关注肥胖,增进健康”日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命在于运动,下表是各种活动方式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你认为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 。
活动方式 打篮球 慢跑 静坐 睡眠 踢足球 散步
耗氧量(升/小时) 90 120 25 14 115 60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 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 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肥胖易引发糖尿病,小华同学的父亲检查身体测得血糖浓度为78毫摩尔每升,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该病人患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 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升高。
(4)请根据以上叙述,总结出引起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致癌因子等知识解题。
【解答】解:致癌因子主要有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和生物因子;
A、强紫外线照射,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B、长期摄入亚硝酸盐,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C、全球气候变暖,与细胞癌变无直接关系;
D、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糖尿病发病的机理及饮食注意点解题,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紊乱,故应该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解答】解:A、西瓜和马铃薯,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B、蜂蜜和南瓜,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C、豆芽和青菜,含糖量低,适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D、芋头和香蕉,含糖量高,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肿瘤细胞的特点解题。
【解答】解: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点是能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增殖,癌细胞能够转移,但不能够侵入细胞,他通过扩散到一个组织后,在该组织处进行大量的增殖,吸收该处的营养,破坏该处的组织;
故答案为:B。
5.【答案】B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冠心病的概念知识解题。
【解答】解: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B。
6.【答案】A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知识解题。
【解答】解:在疾病中,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他们也称为现代文明病。
故答案为:A。
7.【答案】C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因此本题选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
8.【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例如,有的青少年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食品;有的青少年染上吸烟、饮酒的不良嗜好.
【解答】解:A、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流行性感冒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B不符合题意;
C、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不是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恶性肿瘤是由生活方式不良引起的现代文明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不同的恶性肿瘤在人类中发生的平均年龄不同,可借助于查阅相关的资料.
【解答】解:胃癌患者平均年龄约在52岁左右;肝癌发病年龄平均约在55岁;患膀胱癌的平均年龄是68岁;白血病发病年龄平均在40岁以内.可见与胃癌、肝癌、膀胱癌这些癌症相比,白血病发病的平均年龄较小.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解答】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多在40岁以上发病;胃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发病的高峰年龄在50岁~80岁;白血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儿童恶性肿瘤首位,约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1/3;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常见疾病的发病年龄段。
11.【答案】脂肪类;逐渐增厚,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解答】人刚出生时,血管柔软富有弹性,血流通常。进入成年后,脂肪类物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高的人,动脉壁会逐渐增厚,弹性降低,使血流量减少,形成动脉硬化。
故答案为:脂肪类 ;逐渐增厚,弹性降低,血流量减少
12.【答案】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解答】恶性肿瘤又称为癌症。恶性肿瘤细胞除了能不间断的进行分裂,产生无数与自己相同的恶性肿瘤细胞外,一些恶性肿瘤细胞还会从肿瘤上脱落,进入血液。这样,恶性肿瘤细胞就会转移,并侵犯新的组织。
故答案为:转移侵犯新的组织
13.【答案】细胞分裂;良性;恶性;上皮性;非上皮性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结合肿瘤形成原因及分类进行回答。
【解答】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通常受到严格的控制。但在种种致癌因素的影响下,细胞分裂会失去控制,细胞会连续不断地分裂,形成肿瘤。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 肿瘤两种,后者包括上皮性肿瘤和非上皮性肿瘤。
故答案为:细胞分裂 ;良性 ;恶性 ;上皮性;非上皮性
14.【答案】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解答】解:心血管疾病由心脏和血管的病变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除了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外,还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故答案为:心脏;血管;冠状动脉
15.【答案】分化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癌细胞的特点.解答时可以从癌细胞的产生、特点方面来分析.
【解答】解: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与一般体细胞相比,其特点是不间断地进行分裂,产生出许许多多与自己相同的肿瘤细胞,但不进行分化,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但不具有传染性,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并且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还可以侵入临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的转移,难以用手术完全摘除.
16.【答案】心血管疾病;癌症;肺癌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癌症的危害极大.
【解答】解: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主要是生活方式的因素.据统计,我国的癌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最高的是胃癌;城市中排在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17.【答案】①③;进行对照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知识解题。
【解答】解:为研究干扰素对癌症的治疗效果,故实验的唯一变量为干扰素;其它量必须相同;实验的对照组为没有干扰素的癌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组为不同干扰素浓度影响下的癌细胞生长状况;两者形成对照,可知干扰素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无影响;
故答案为:①③、进行对照。
18.【答案】(1)胰岛
(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注射胰岛素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胰岛素可以调节糖的代谢,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
【解答】(1)胰岛素是人的用胰岛分泌的;
(2)乙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
(3)甲、乙两条曲线,表明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故答案为:(1)胰岛;(2)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分解或合成糖原;(3)注射胰岛素。
19.【答案】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降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糖一般会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这是胰岛素作用的结果。
【解答】进食1小时内血糖含量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是因为人体对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进食2小时后血糖含量下降到正常水平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氧化分解等使血糖含量下。
20.【答案】(1)慢跑
(2)18.7/12;糖类和脂肪
(3)胰岛素
(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知识点】非传染性疾病
【解析】【分析】根据肥胖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1)通过对表格分析可知,在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最高的是慢跑,故最佳的减肥活动方式是慢跑;
(2)肥胖易引发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千帕,则认为是高血压。对肥胖患者而言,预防高血压除了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控制糖类和脂肪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故糖尿病的可能原因是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4)少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饮食不合理,糖类和脂肪量摄入过多,且缺乏锻炼;
故答案为:(1)慢跑;(2)18.7/12、糖类和脂肪;(3)胰岛素;(4)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