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角形初步知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三角形初步知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9-11 16:3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每周一练:第二周(第一章三角形初步知识)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四边形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2.如图,已知AE=CF,∠AFD=∠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   )
A.∠A=∠C B.AD=CB C.BE=DF D.AD∥BC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 ).
A.60°    B.120°    C.60°或150°    D.60°或120°
4.在下列条件中①∠A =∠C-∠B,②∠A∶∠B∶∠C=1∶1∶2,③∠A=90°-∠B,
④∠A=∠B=∠C,中,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BC,AC上的点,若∠B=∠C,∠ADE=∠AED,∠a=30,则∠EDC=( )
A.30 B.25 C.15 D.10
6.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D′O′C′=∠DOC,需要 证明△D′O′C′≌△DO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SAS B. AAS C. ASA D. SSS
7.对于三角形的内角,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至少有两个锐角 B.最多有一个直角
C.必有一个角大于600 D.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0
8.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是( );
A.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锐角三角形 B.面积相等的两个钝角三角形
C.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9. 如图,在Δ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
已知AB=3,AC=7,BC=8,则ΔABD的周长为( )
A.10 B.11 C.15 D.12
10.在△ABC中,∠A=2∠B=4∠C,则△ABC为(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x、9,则化简=
12.如图,在 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B=7 cm ,AC=5cm,则 ABD和 ACD
的周长差为 cm.
如图,∠A=50°,∠ABO=28°,∠ACO=32°,则∠BDC= ,∠BOC=
14.如图,已知BC=EC,∠BCE=∠ACD,要使△ABC≌△DEC,则应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____ (答案不唯一,只需填一个)
15.在△ABC中,AB=3,BC=7,则AC边上中线B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6.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BE.以下四个结论:
①BD=CE;②BD⊥CE;③∠ACE+∠DBC=45°;其中结论正确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三、解答题
17.如图,C是AB的中点,AD=BE,CD=CE.求证:∠A=∠B.
( http: / / )
求作一点P,使点P到∠A两边的距离相等,且点P到点D和点E的距离相等.(保留作 图痕迹)
19.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
( http: / / )
20.如图,AB=AE,∠1=∠2,∠C=∠D.求证:△ABC≌△AED.
( http: / / )
21.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
22.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
(1)求证:△ABE≌DCE;
(2)当∠AEB=50°,求∠EBC的度数?
( http: / / )
23..课本指出: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的真命题(如推论、定理等)的正确性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1)叙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
(2)证明推论AAS.
要求:叙述推论用文字表达;用图形中的符号表达已知、求证,并证明,证明对各步骤要注明依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D C D C D A B
二.填空题
11. 8 12. 2 13. 14. AC=CD(答案不唯一)
15. 16. ①②③
解答题
17.证明:∵C是AB的中点,∴AC=BC,
∴△ACD≌△BCE(SSS),
∴∠A=∠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19.证明:∵AB=AC(已知)
∴∠B=∠C
在△ABD与△ACE中,
∴△ABD≌△ACE(SAS),
∴AD=A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0. 证明:∵∠1=∠2(已知)
∴∠1+∠EAC=∠2+∠EAC,
即∠BAC=∠EAD,
∵在△ABC和△AED中,
∴△ABC≌△AED(AAS).
21.证明:∵BE=CF(已知),∴BE+EF=CF+EF,即BF=CE.
在△ABF和△DCE中,
∴△ABF≌△DCE(SAS),
∴∠A=∠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2.(1)证明:∵在△ABE和△DCE中
∴△ABE≌△DCE(AAS);
(2)解:∵△ABE≌△DCE,
∴BE=EC,
∴∠EBC=∠ECB,
∵∠EBC+∠ECB=∠AEB=50°,
∴∠EBC=25°.
23.解:(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指的是: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已知:在△ABC与△DEF中,∠A=∠D,∠C=∠F,BC=EF.
求证:△ABC≌△DEF.
证明:如图,在△ABC与△DEF中,∠A=∠D,∠C=∠F(已知),
∴∠A+∠C=∠D+∠F(等量代换).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B=∠E.
∴在△ABC与△DEF中,,
∴△ABC≌△DEF(ASA).
第2题
B
C
D
A
O
第1题
第5题 第6题
第16题
第14题
A
B
C
D
第12题
第13题
A
B
C
D
E
F
第23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