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藤野先生
1. 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呈现的各式各样的人生经历,从文中人物的生平事迹中汲取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2. 抓住回忆性散文和传记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等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3. 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尝试在自己的写作借鉴运用;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鉴赏力。
单元目标
课堂环节导航
出示目标
资料链接
预习反馈
初读感知
精读品味
研读探究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1.学会快速阅读,理清文脉,把握叙述线索,理清人物交往的典型事件。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 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会快速阅读,理清文脉,把握叙述线索,理清人物交往的典型事件。
学习目标
古之学者必有师。童年的鲁迅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十分信服、敬畏。但鲁迅曾说过:“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其中的“他”指的却是另一个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能让鲁迅如此感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吧!
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先生以笔为戈,战斗一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资料链接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资料链接
1902年,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20年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资料链接
散文的概念及特点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资料链接
1.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名言
资料链接
烂熳 绯红 颇冷 解剖 畸形 不逊匿匿名 教诲 深恶痛疾 恶心 恶习
一 读一读字音
màn
fēi
pō
pōu
jī
xùn
魔法记忆:语境记忆法:随地吐痰是很恶(ě)心的行为,对你的这个恶习(è)我十分厌恶(wù)。
nì
huì
wù
ě
è
预习反馈
yǎo( )无消息 piē( )见
发jì( ) 油光可jiàn( )
jié( )责 抑扬顿cuò( )
二 写一写字形
杳
瞥
髻
鉴
诘
挫
预习反馈
三 记一记词义
1.烂熳:
即“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2.油光可鉴:
文中指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例句:这套家具由红木制成,油漆刷得均匀很上档次,油光可鉴,都可照见人影。
3.客死:
死在他乡异国。
预习反馈
4.不逊:
无礼。逊,谦逊。
5.匿名:
不具名或隐匿真名。匿,隐藏。
6.诘责:
质问并责备。
诘责、责怪辨析:都有责备、埋怨的意思。“诘责”还有质问的意思。如:因为我平时的不逊和众多的托辞,老师严厉地诘责我。而“责怪”无质问的意思。 如:我犯了个大错误,但是妈妈并没有责怪我 ,只是嘱咐我要吸取教训,争取日后不再犯类似错误。
预习反馈
三 记一记词义
7.托辞:借口。
8.杳无消息:
没有一点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例句:三叔离开家乡十年了,至今杳无消息,令人心忧啊。
9.抑扬顿挫:
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例句:某科技公司最近推出了与人类似、用胶皮声带说话的机器人,声音抑扬顿挫,显得非常亲切。
预习反馈
三 记一记词义
10.凄然: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11.适值:
正好遇到。
12.深恶(wù)痛疾:
非常厌恶、痛恨。
例句:对于日本安倍政府不断美化侵略、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行径,我国广大民众无不深恶痛疾。
预习反馈
三 记一记词义
导思1. 跳读课文,以“我”的活动为中心,写到了哪些地点?主要写了哪些事?
导思2:课文主要写了“我”与藤野先生哪些交往?
“我”
“先生”
藤野先生
导思3.文章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材料?
导思4.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线索
初读感知
情感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朗读课文
初读感知
仙台
东京
北京
“我”地点的转换
相识
相处
离别
见闻
离开
怀念
感激
本文按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①-③):
第二部分(4-35):
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
第三部分(36-38):
写“我”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初读感知
遇到藤野先生前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藤野先生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鲁迅弃医从文
与藤野先生别离
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初读感知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作家及写作背景,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发展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也初步感知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一些过程。我相信,大家心里面一定有这样的疑惑:藤野先生看起来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教师,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对他充满怀念?欲知原因如何,请听下节课详解!
归纳总结
走近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深沉的情感。
出示目标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
精读品味
《藤野先生》
与先生的交往
精读品味
①添改讲义;
②纠正解剖图;
③关心解剖实习;
④关于裹脚问题。
走近藤野先生
细读文本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精读品味
改为:“我叫藤野严九郎……”可以吗?
亲切温和,平易近人
精读品味
情境还原法
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目睹印象 ——
耳闻亲见 ——
治学严谨
温和亲切
学者形象
删改句子读
(1)“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2)“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精读品味
和蔼可亲、严而有道
(1)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
(2)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3)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严谨、细心、真诚
认真负责
精读品味
抓副词重读
精读品味
事例
藤野的品质
1
2
3
4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对工作认真负责
对学生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
求实精神
精读品味
课本之外的藤野先生
伟大
精读品味
鲁迅的心声
当日本举国充斥着大和民族优越的狂热,歧视来自贫弱中国留学生的氛围里,是您以一颗平常之心,善待一个孤独而又自尊的中国留学青年。是您详细地添改“我”的讲义,严格纠正“我”的每一张解剖图,让“我”明白医学的严谨,让我重新找到学业的方向;
当“我”遭遇民族歧视,民族自尊被无情践踏,精神陷入屈辱、悲愤之际,是您毫无民族偏见,一视同仁对待“我”,担心“我”, 让“我”感受到平等尊重;
甚至当“我”面对国民愚昧麻木,准备弃医从文,离开仙台时,也是您主动赠“我”照片,担心“我”的前途,对“我”牵挂不舍,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先生啊,您的这种看似平常实不平常的态度,使得我备受感动,以至数十年念念不忘,悬先生的赠照于璧间,以先生的精神为鼓励,与人间的虚伪和丑恶不懈战斗!藤野先生,您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出示目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走近鲁迅
精读品味
细读:“我”之伟大
东京 所见所感 最终离开
仙台 日暮里 、水户, 心生感慨
仙台 备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反语、讽刺,表现出鄙夷、憎恶之情。
精读品味
细读文本:留学东京
在 东 京
所见所闻——
清国留学生丑态毕露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 感——
厌恶,不屑与之为伍
爱 国
精读品味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精读品味
细读文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精读品味
细读文本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精读品味
细读文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精读品味
细读文本:看电影事件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精读品味
细读文本:看电影事件
愤然离日 弃医从文
看电影事件——思想受
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
受到严重挫伤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
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
国
精读品味
研读探究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回忆自己以往经历为主的散文。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片段式的,不求完整性。
二、双重视角“我”,贯穿始终。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研读探究
读懂鲁迅,理解“伟大”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研读探究
读懂鲁迅,理解“伟大”
研读探究
读懂鲁迅,理解“伟大”
鲁迅先生的伟大在于,无论是少年困顿中、青年学医时和弃医从文以后,都能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都在为解决国民劣根性而努力战斗。鲁迅先生深情回忆藤野先生,也是回忆自己用笔战斗的心路历程。先生的弃医从文,灼照出一颗伟大的灵魂!
归纳总结
课文主旨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